袁氏家谱网--
标题:
骆宝善评点袁世凯函牍
[打印本页]
作者:
yuanscn
时间:
2015-4-25 15:51
标题:
骆宝善评点袁世凯函牍
前言
近百年来,袁世凯是国人最熟知的反面历史人物之一。而且,对其人其事的论定,从史籍到小说家言,还有着颇为一致的成说和共识。
早在袁世凯生前,人们就论定他“不学有术"。他既无中学根柢,又乏西学素养;既无深厚家学渊源,又无文治武功的殊勋做资本,以一介不文不武的世家子弟,脱颖而出,超迈了前辈和同辈而权倾朝野,而位极人臣,而举国一致尊为共和国大总统,而登大宝称皇帝。先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背叛了大清王朝,再以大总统身份背叛了共和国。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二十年间的一个政坛枭强。而在其身后,中国的社会形态、政治形态、观念形态,所有的价值取向都在迅速改变,各种社会势力都不认同袁世凯,从而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对其人其事做出不同的介说,那是自然而且完全可以理解的。
然而,历史之树之所以长青,永远保持其深邃的诱人魅力,长荣不枯,就在于真实。真实是历史的基石。失去真实的史实,一切成说、定论,乃至准则,只能是无根的造虚,都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无论是以治史为职业,或是借历史求知,都应该力求使自己的认识接近史实。即使对于“反面”人物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不能例外。
现在,袁世凯时代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那些影响人们进行客观历史判断的政治因素和思想因素,开始逐渐淡去,经过第一手史料的广泛发掘和刊布,史学工作者的细心研究和缜密考辨,人们惊诧地发现,许多几乎已经成为国人常识的成说,竟然并无准确的史实依据。撷其要者,例如,慈禧太后戊戌政变的发动,并不是起于袁世凯的告密。又如,李鸿章辞世,并没有“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之右者",保荐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这句名言的遗折或遗片。再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危难之际,清廷下诏重新起用袁世凯,袁世凯并没有乘机伙同徐世昌在洹上密谋,提出以攘夺清政府军政大权为中心内容的六项条件,要挟清廷,作为重新出山的筹码。而是颇为顺利地应诏拜折复出。他提出了八项要求,都是作为前线军事统帅所必须,而无涉及中央政权的内容。等等。
我国悠久而发达的、优秀的史学传统,也有其弊病的一面。人治社会的传统,让史学过分张扬了维护道义和喻世的‘作用,对反面的人物及其所为之事,大都往往仅从其道德品质去追索,甚至有意无意之中,为揭其丑而夸大其恶。在鬼化其面貌之同时,却又神化了其能量。最终,既遮盖了其本来面貌,也妨碍了人们对其周围人物、所在社会的认识。袁世凯可谓典型一例。
古往今来,反面人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对他们大张挞伐痛骂一通,并非难事。但要深刻揭示并批判这种存在,却非易易。
袁世凯的传世遗文在千万字以上(当然,其所说并非全是真话),笔者撷取其鲜为人知的书牍约百件,略作引申评述,各自独立成篇,仅只偶有呼应,自然不能成为结构严谨的一本史书,但期体察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不臆断,不编造,不漫画,不美化,不鬼化,不神化,对其是非得失,不作隔阂肤廓之论,向读者历史地展示袁世凯一生各个时期的一些重要的不同侧面,则庶几矣。
目 录
致二姊函 光绪元年七月廿六日(1875年8月26日)……1
评点:掌家的二姊是节孝女…………………………………1
致母亲函光绪三年(1877)秋………………………………………6
评点:袁氏家族的兴衰………………………………………7
致二姊函 光绪三年九月廿六日(1877年1 1月1日) …………11
评点:少年也是读书郎………………………………………15
致二姊函 光绪四年四月(1878年5月)前………………………19
评点:光绪四年 人肉廿八文一斤…………………………20
致二姊函光绪四年五月(1878年6月) ……………………………23
评点:尽瘁桑梓的叔父……·,……………………………25
致二姊函光绪八年二月初七日(1882年3月25日)…………………29
评点:吴长庆的提携…………………………………………30
致三哥袁世廉函光绪八年二月初九日(1882年3月27日)…………33
评点:终生一大憾事…………··:………………………34
致二姊函光绪八年三月十九日(1882年5月6日)…………………38
评点:最担心五十八岁这道坎………………………………41
致母亲函光绪十年五月初一日(1884年5月25日)………………44
评点:晚清的一场名骂………………………………………45
致二姊函 光绪十年六月廿五El(1884年8月15日)……………48
评点:厚仪送恩人……………………………………………50
禀叔父袁保龄函 光绪十年十月十八日(1884年12月5日) ……52
评点:乃叔教导的一手高招…………………………………53
致二姊函 光绪十一年九月十八日(1885年10月25日) …………55
评点:李鸿章的知遇…………………………………………57
复盛宣怀函 光绪十四年四月廿八日(1888年6月7日)…………59
评点:盛宣怀 伯侄改兄弟…………………………………62
致二姊函 光绪十四年六月初六日(1888年7月14日)……………65
评点:吴大潋的赏识与联姻…………………一………………68
致二姊函 光绪十六年四月初三日(~890年5月21日)……………71
评点:从三位朝鲜如夫人说起…………………………………72
致二姊函 光绪十六年五月十九日(1890年7月5日)………………76
评点:光绪帝的知遇远早于维新党人…………………………77
致从弟袁世承函光绪十八年八月廿五日(1892年10月15日) ……80
评点:延纳“海归"精英…………………………………………81
致从弟袁世承函光绪十九年三月廿一El(1893年5月6日)…………85
评点:也走拜老师的门道………………………………………87
致吴重熹函 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廿九El(1894年2月4日)到 ………91
评点:吴重熹 二十八年父母官………………………………93
复周馥电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初二日(1895年3月27日)……………97
评点:同周馥李鸿章的公谊私情 ……………………………97
禀李鸿藻函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三日(1895年5月7日)…………103
评点:入主小站练兵 …………………………………………106
致从弟袁世承函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廿九El(1897年10月24日)……110
评点: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111
上翁同铄变法说帖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七日(1897年12月30日)
评点:变法和练兵的纲领………………………………………113
致徐世昌函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1898年8月)………………………115
评点:荣禄的卵翼与奖拔 ……………………………………119
自书《戊戌纪略》后光绪二十四年八月-U'-~日(1898年10月10日)…122
评点:迫不得已的自我表白 ……………………………………123
致言敦源便函三则 光绪二十五年(1899)夏秋间 …………………129
评点:西法练兵的扛鼎之作 ……………………………………130
致徐世昌函 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初六日(1900年1月6日)…………133
评点:化仇为友 …………………………………………………135
致李鸿章电光绪二十七年五月初六日(1901年6月21日)………………139
评点:继承李鸿章的衣钵 ………………………………………139
复盛宣怀电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廿七日(1901年11月7日)……………144
评点:庚辛之际的“非袁莫属" …………………………………144
致徐世昌函 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初六日(1902年6月11日)……………147
评点:外重内轻…………………………………………………148
致张之洞电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十一日(1903年2月8日)………………151
评点:科举考试的终结 …………………………………………151
复严修函 光绪三十年三月中旬(1904年4月末5月初)………………155
评点:异趣知己 ----与严修之订交 ……………………………156
致严修函光绪三十一年(1905)…………………………………………161
评点:师范 开民智的先导 ……………………………………161
致学部函光绪三十一年(1905)…………………………………………163
评点:兴一利即有一弊 …………………………………………163
复马玉昆函光绪三十二年(1906)………………………………………165
评点:办巡警利弊谈 ……………………………………………166
复张謇函光绪三十二年九月(1906年10月)……………………………168
评点:心有灵犀一点通……………………………………………168
复载泽函 光绪三十二年十月(1906年1 1月) ………………………171
评点:树大招风……………………………………………………172
复毛庆蕃函光绪三十二年十月(1906年1 1月) ………………………174
评点:头上还有“金钟罩”………………………………………175
复岑春煊函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下旬(1907年5月上旬)……………177
评点:虚与委蛇……………………………………………………178
复端方密函 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九日(1907年5月30日)…………180
评点:瞿鸿机岑春煊不自量………………………………………181
致瞿鸿机函光绪三十三年五月(1907年6月)…………………………184
评点:猫哭鼠………………………………………………………185
为扶植伦纪历陈大义通谕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廿九日(1907年8月7日)…187
评点:摄政王载沣自毁干城 ………………………………………189
复袁树勋函 宣统元年正月十五日(1909年2月5日)……………………191
评点:几遭杀头大祸 ………………………………………………191
复张人骏函 宣统元年正月十五日(1909年2月5日) …………………195
评点:择居彰德的本意 ……………………………………………196
复邹道沂函 宣统元年二月十一日(1909年3月2日) …………………199
评点:愤懑难平之气 ………………………………………………200
复吴品珩函 宣统元年二月廿五日(1909年3月16日)…………………201
评点:闭门课子。……………………………………………………202
复那晋函 宣统元年三月初五日(1909年4月24日)……………………205
评点:悄然离京 ……………………………………………………206
复杨益年函 宣统元年三月二十日(1909年5月9日)…………………209
评点:社会赘疣 …………………………………………………210
复胡建枢函 宣统元年三月廿四日(1909年5月13日)…………………211
评点:却馈赠 养名望 …………………………………………212
复王祖同函 宣统元年四月廿三日(1909年6月10日)…………………214
评点:地方绅士的维持 …………………………………………214
复蔡乃煌函 宣统元年四月三十日(1909年6月17日)…………………216
评点:腰硬气粗的道台 …………………………………………217
复马吉森函 宣统元年五月十二日(1909年6月29日)………………219
评点:豫省办实业的先驱人士 …………………………………219
致严修函 宣统元年五月廿四日(1909年7月1 1日)…………………223
评点:经营百泉名胜 ……………………………………………224
复何炳莹函 宣统元年六月初十日(1909年7月26日)………………227
评点:养寿园 ……………………………………………………227
复苏斯儆函 宣统元年七月十七自(1909年9月1日)…………………230
评点:洹上村设电台说献异 ……………………………………230
致刘燕翼函 宣统元年八月八日(1909年9月21日)…………………233
评点:尊师重道…………………………………………………234
复张勋函 宣统元年八月十一日(1909年9月24日)…………………235
评点:躲寿与闹寿 ………………………………………………235
复冯汝骥函 宣统元年八月十九日(1909年10月2日)………………237
评点:日中则昃…………一………………………………………238
复大隈重信函 宣统元年九月十七日(1909年10月30日)…………241
评点:日本——心目中的样板………………………………………241
复张星炳函 宣统元年十二月初四日(1910年1月14日) ……………244
评点:吁袁复出之呼声 …………………………………………245
复奕勖函 宣统元年十二月十七日(1910年l月27日) ………………246
评点:奕勖其人………………………………………………………249
复张人骏函 宣统元年十二月廿三日(1910年2月2日)………………253
评点:儿女亲家们 ………………………………………………253
复詹天佑函 宣统元年十二月廿八日(1910年2月7日)………………260
评点:大张志气之举 ……………………………………………261
复孙雄函 宣统二年七月初六日(1910年8月10日)……………………264
评点:诗言志………………………………………………………264
复雷震春函 宣统二年九月廿一日(19lo年lo月23日)………………267
评点:良机的获得与把握…………………………………………267
复何彦舁函 宣统二年十月初九日(1910年ll月lO日)………………272
评点:洹上之隐居盛于苏秦之盟诸侯 …………………………272
复严修函 宣统二年十月廿三El(191年11月24日)……………………275
评点:作始也简 将毕也巨 ……………………………………276
复王锡彤函 宣统三年正月初三El(1911年2 B 1日) ………………281
评点:官可不做 实业不可不办 ………………………………281
复王廉函 宣统三年二B-l-m El(1911年3月14日)…………………285
评点:附庸风雅……………………………………………………285
复端方函 宣统三年五月初十日(1911年6月6日)……………………287
评点:端方之死……………………………………………………288
致张謇函 宣统三年五月十七日(19ll年6月13日)…………………291
评点:在野两大政治巨头的会师 ………………………………292
致端方函 宣统三年五月廿六日(1911年6月22日)………………295
评点:国人不接受的选择 ………………………………………296
复盛宣怀函 宣统三年六月十一日(191 1年7月6日)…………………298
评点:没有永远的政敌……………………………………………299
为言敦源题书 宣统三年六月廿七日(191 1年7月22日)……………301
评点:保持信息畅通………………………………………………302
复聂宪藩函 宣统三年闰六月初二日(191 1年7月27日) …………303
评点:惺惺相惜……………………………………………………304
复唐宝锷书 宣统三年闰六月廿七日(191 1年8月21日)……………307
评点:人人难免的万代积习 ……………………………………308
致严修函 宣统三年七月十二日(191 1年9月4日)…………………310
评点:袁世凯看张之洞 …………………………………………311
复田文烈函 宣统三年八月廿三日(1911年10月14日)………………312
评点:鄂变方兴 …………………………………………………313
复张镇芳函 宣统三年八月廿七日(1911年10月18日)………………315
评点:辛亥出山八项要求…………………………………………315
复王士珍函 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七日(1911年10月18日)……………321
评点:王士珍应急救场 …………………………………………322
致内阁电 宣统三年九月初四日(191 1年10月25日)………………324
评点:“前出师表"………………………………………………325
致内阁电 宣统三年九月初五日(191 1年10月26日)………………326
评点:“后出师表" ……………………………………………327
致伍廷芳电 宣统三年十一月十四日(1912年1月2日)……………329
评点:君主立宪为底线 ………………………………………330
致孙中山电 民国元年正月初四日(1912年2月21日)……………335
评点:军队——得心应手的工具 ……………………………336
致五弟袁世辅等函1912年(民国元年)4月21日………………………340
评点:袁克定其人 ……………………………………………341
协定内政大纲八条1912年(民国元年)9月29日………………………346
评点:四巨头的共同纲领 ……………………………………346
为善后大借款咨参众两院文1913年(民国二年)5月2日 …………349
评点:当政与借外债 …………………………………………351
致康有为三电1913年(民国二年)8月1、12、20日 ………………356
评点:“三顾茅庐" …………………………………………357
致张勋函附片 1913年(民国二年)11月下旬………………………360
评点:症结所在…………………………………………………360
祭赵秉钧文1914年(民国三年)3月22日………………………………363
评点:宋教仁被刺与赵秉钧暴死 ……………………………364
对日本“二十一条最后通牒”的答复1915年(民国四年)5月7~8日…369
评点:挣扎与屈服…………………………………………………370
与英国公使朱尔典密谈录1915年(民国四年)l0月2日………………377
评点:好看不好吃的定心丸 ……………………………………380
送还推戴书咨代行立法院文1915年(民国四年)12月11日……………384
评点:土洋结合制造民意 ………………………………………386
特颁徐世昌等为“嵩山四友”令1915年(民国四年)12月20日………389
评点:布衣昆季 白首君相 ……………………………………389
撤消帝制仍称大总统令1916年(民国五年)3月12日 …………………394
评点:众叛亲离 …………………………………………………395
正文
回致二姊函光绪元年七月廿六日(1875年8月26日)二姊大人赐览:
前号敬带呈寸禀并诸衣物,计已入览。近数日母亲大人精神如何?饮食能加进否?念念。
刻下秋水方大,万难就道,可不必着急,俟秋末再议妥策。家中捐项既用不着,可全数交李兰九姑丈带来(封固秤好),以便清款算账。
三哥既亦不进京,可招其来陈照料。遵四叔大人之命也。然来亦无事,不过外面多一人,可放心耳。
.南院六姑处记有弟皮马褂一件,可饬人拿来,交便人带来为盼。不遑多陈,此请近安。
弟凯肃 廿六
母亲大人膝下叱名请安。二位姨奶奶及诸妹均此问好。
评点:掌家的二姊是节孝女这是目前保留下来的,也是人们所能见到的袁世凯最早的一封家信。其时,袁世凯十六岁,在北京堂叔保恒、保龄兄弟(保龄即信中所提及的四叔)所设的家塾中读书。
袁世凯早年的家书大多是写给二姊,这是因为二姊掌家。为什么由二姊掌家,这还要从袁世凯的家世和二姊的遭际说起。
袁世凯出生于河南省项城县的一个大家族。他的曾祖父青年早逝,由其曾祖母郭氏率领着四个儿子及其子孙建立了一个声势显赫的四世同堂之家。她的四个儿子依次是树三、甲三、凤三、重三。到袁世凯已经是第四代了。
袁世凯的二叔祖甲三,是袁氏家庭的顶梁柱。他是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庶吉士,由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捻军起义起家,官至钦差大臣、漕运总督。在京城为官时,与中国近代史上赫赫大名的曾国藩交情甚厚。咸丰二年(1852),曾国藩外放为江西省主考,赴任途中,接母亲去世凶耗,写信给在京的儿子曾纪泽交代家事,要儿子处置家产,举家迁徙,回湖南老家奔丧守制。曾国藩告诉尚不满十三周岁的儿子,要他找几位“平时皆有肝胆、待我甚厚"的长辈帮忙并筹措旅费。所开的名单中就有“袁午桥同年"。午桥,即袁甲三的字,同年,指二人同于道光十四年(1834)乡试中式举人。中国近代史上另一个赫赫大名的李鸿章,他的父亲李文安曾为袁甲三的幕僚,帮甲三镇压过捻军起义。李鸿章本人则与袁甲三为同僚。袁世凯成年的父辈,也多有举人、进士功名,并跟随甲三戎马偬倥,建功立业。嗣父保庆官至道员。两个堂叔(甲三之子),保恒在左宗棠西征时,任“粮台”,即其后勤供给首长。保龄亦官道员。他们同淮系、湘系诸大将都结有浓厚的“战友”情谊。到袁世凯出来为官时,因有先辈打的底子,所以一路有人照应。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二十一年(1895)清廷决定编练新式陆军,督办军务处诸大臣奏保袁世凯任练兵大臣,就说他是“世家子弟”。
袁世凯是长门树三的孙子。树三有二子:保中、保庆。哥哥保中有六个儿子,即袁世凯兄弟,世凯行四,是庶出。保庆无子,即以世凯过继为嗣子。
保庆无子,倒有五女。长女嫁河南省商城县的世家杨氏,她丈夫的祖父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但其夫放荡无行,她气愤不过而早卒。次女袁让,即这封信的收信人,是袁世凯的二姊,性情刚烈,恪守封建礼教。在她十四岁时,母亲牛氏染得大病,她便剁下一节手指,和在中药里煲汤以进。凑巧,母亲服后病愈,因而得孝女之名,甚为家人敬重。
割肉疗疾,被认为是“二十四孝"的行为之一。在袁氏这个大家族中,恪守中国传统礼教,又迷信割肉疗疾的传说,一门数代都有为亲人割肉疗疾的人出现。约略数来,袁世凯的祖父辈:叔祖袁登三,曾为母亲割股疗疾。祖父树三、甲三、凤三、重三兄弟四人,在母亲抱病时,曾“相率沥血于灶神,共捐寿以益母”。父辈:生父袁保中生病,其生母刘氏曾为保中疗疾割肉;四堂叔袁保龄的侧室刘氏,为袁保龄疗疾割过肉;十堂叔袁保颐的妻子白氏曾为保颐割股疗疾。再下一辈:在袁世凯生病和病危时,他的一位朝鲜夫人和三儿媳妇也曾先后为其割过肉。项城袁氏可谓以孝感天的“专业户”了。
二姊自幼订亲武陟县毛家。亦河南省的名门望族,家翁毛亮熙,进士出身。伯父毛昶熙,亦进士出身,由在籍办团练剿捻起家,积官至工部、吏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总署大臣。这门亲事就是她的父亲保庆在毛幕任职时,同毛氏兄弟商议定下的“父母之命"。
不过,要强的二姊的命运实在不济。先天孱弱、随父亲在京居住的毛家郎君,未等到二姊过门,就死去了。她出于自愿,也是在长辈的鼓励下,由母亲陪同,赶到北京,过门守节。
双方家长原议的礼仪是,先行吉礼,后行凶礼。让二姊穿凤冠霞披上轿,到夫家抱主成礼,即抱着夫婿的神主牌位行结婚典礼。三天之后,返回娘家。第四天,再回毛家,在夫婿棺材前换上孝服。如此一来,她总算是像个正常的女人一样,穿过婚服。可破船偏遇顶头风,同治皇帝恰在这时去世了,国丧期间,谁都不能行吉礼,于是,她连抱主成婚的礼仪也不能举行了。惟一可以穿红挂绿,不以寡妇身份活着的三天,也被剥夺了。过门之日,毛家派来迎亲的,只是一台蓝顶小轿和两个女仆,甚至没有一个以主人身份出面的人。二姊黑衣白裙,由小轿直接送到停放她夫婿棺柩的庙中,哭祭一番,即算行了结婚大礼,从此就做起寡妇来。这一年,她十七岁。她的守节,得到了清廷的表彰。袁世凯称赞她:“芳名彰于天家,懿范垂于后世。"这真正是用牺牲自己一生幸福,换来伤心的功成名就。这也是支撑她艰辛地活下来的精神支柱。
按照双方家长议定的,二姊在过门之后不久,就长住娘家。此时,袁世凯家一支,只他一个男丁,且长期在外。家中有母亲、两位姨奶奶、三个妹妹。后来袁世凯娶妻于氏,生子克定。全家住在陈州府城(今淮阳县)内,并未住在项城原籍。二姊就佐辅母亲掌理这个由老少七八位女性和一个幼儿组成的家庭,全力支持在外面求学、从军、宦游的弟弟袁世凯,免除其后顾之忧。
对二姊的打击,还不止此。几年后,二姊的夫家的顶梁柱毛昶熙于光绪八年(1882)去世,毛家也就迅速败落了,二姊也更失去了依靠。后来她收养了一个女孩,过继了一个男孩。巴望弟弟出人头地的心志,以及在娘家和母亲、弟妹的亲情,使她得到某些慰藉。她的心境苦涩、孤独而悲凉,她的性格扭曲、孤傲而乖张,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不断加增。连十分尊敬她的袁世凯也不时慨叹:她又发姑奶奶脾气了。巨大的悲哀和失常的心态折磨得她心力交瘁,青年时代就落下了气血两亏的沉疴,靠药罐子艰难支撑到五十五岁,民国之初,死于彰德袁世凯的养寿园中。不过,她总算看到了她多年守望的弟弟的风光时刻。其实,她只比袁世凯长两岁。
按照传统礼教,当时妇女的所有社会意义,只是相夫教子6若丈夫早死,则有两种出路:一是以上有老亲,下有幼子需要奉养抚育为名,守节尽孝。若没有幼子抚育,夫家另有兄弟,只有殉死才合最高道德标准。袁甲三曾说过:“从来不惜一死,为天下纲常肃名教,历千古而不磨者,在君则为社稷,在臣则为其主,在妻则为其夫”,“然节而不烈,止难于一死耳"。由此说来,他的堂孙女,袁世凯的二姊没有自杀殉夫,还是不够一个完人!
套用一句流行的话:做女人难,做守节的女人更难。
致母亲函光绪三年(1877)秋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日前接读二姊手书,悉慈躬安善,不胜欣喜之至。不知刻下能如前否?且闻寿岩吃烟之事,母亲大人业已知之,男诚惶诚恐。前闻有告他吃烟,男即禀于三、四叔大人。寿岩知而甚惧,有许久无人言他吃烟,谅必已不吃矣。如能自改,善莫大矣。请母亲大人不必惦念着急。汉仙二叔计必见矣。所有一切,不知斟酌妥否?
曾祖母太夫人同祖母太夫人葬时,想劳苦已为至矣。第不识起居如何?肿症已大愈否?不胜驰怀之至。刻下谅必复归陈矣。
男诵读如故,身体照常,堪慰慈注。肃此,敬请福安。
男凯谨禀
再禀者,前日母亲大人寄寿岩一函,男未与他看,但将母亲大人意思告与寿岩。何也?函内直言男所禀的,岂不谬哉!当场么能转得开脸,岂不大失和气,且语病太多,实不能与他看。
男凯再禀评点:袁氏家族的兴衰
这封信是袁世凯写给他的嗣母牛氏的。信中所说的三叔、四叔,是袁世凯的堂叔保恒、保龄。信中提到的“曾祖母太夫人",死于光绪元年(1875),但一直未正式安葬。到两年后,即写这封信的光绪三年(1877)夏天,保恒请假,专程回原籍,以健在长孙的身份主持安葬了这位老太太。
这位老太太姓郭,她是项城袁氏家族的创立者。项城袁氏这个由耕读传家发展起来的四世同堂、书香门第大家庭,维系了八十多年,近一个世纪。袁氏家族有一个甚为奇特的现象,从袁世凯这一代向上数,至少有四代人是男性主人寿命都甚短,没有超过六十岁者,而女性主人大都寿命很长,最长的是这位郭老太太,她活了九十九岁,按中国传统的计岁方法,就是整整一百岁。
袁世凯的曾祖父名耀东。耀东的祖父原居住于袁氏聚居的袁阁,有土地三十余亩。父亲九芝和伯父九能两兄弟联手播迁于袁张营谋求发展。他们各有两个儿子,经过两代人的经营,购买有田地三百余亩。两位老兄弟去世后,四个堂兄弟分家,每人分得田地八十亩。这在豫东平原可算是小康有余的殷实人家了。
袁耀东自幼读书求学,十八九岁之日,同郭姓姑娘结婚成家。袁耀东负笈在外求学,郭夫人在籍持家教子。这对青年夫妇以耕读为务,创家立业,经过十年奋斗,耀东考中秀才,实现了科举考试的真正起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耀东在三十多岁时,突然病死,留下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五兄妹,长子才十五岁,小儿子、女儿还都在襁褓之中。这四个儿子分别是袁树三、甲三、凤三、重三。他们就是袁世凯的祖父辈,世凯的祖父是老大树三。
袁耀东死时,郭夫人才三十五六岁。她以极大的毅力,督责儿子们读书上进。科考成名,既是目标,也是动力。经过近二十年的奋斗,老二甲三最有出息,二十八岁考中举人,二十九岁连捷中进士。他的三个兄弟也都先后考中了秀才,成了廪生、贡生。此时,青年寡妇郭夫人也成了五十多岁的德高望重的老太太。她博得了教子有方的极大声誉,名重乡里,获得了极高的尊重与崇敬。这三四十年是袁氏家族的创业期,由耕读传家变成书香门第的名门望族。惟一的不幸,是大儿子树三亦在三十余岁的时候就先她而死了。
袁树三在弟弟们的心目中威望很高,二弟甲三曾说:“吾辈少孤,赖吾兄教养成立。”他遗下两个儿子,保中、保庆,则由甲三兄弟教导成人。他们就是袁世凯的生父和嗣父。
以袁甲三进士高中为标志,袁氏家族开始进入了鼎盛期,时间也有四十年。-其间,以郭夫人为精神维系,袁氏兄弟、父子、叔侄内外联手,家族取得长足的发展。
首先是,形成了一个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上下五十口的大家族。到同光之交,郭老太太晚年,她有四个儿子、十个孙子、十余个曾孙。长曾孙已经长大成人,完婚成家并在她辞世前生了一个男孩。她在生前看到了玄孙出生,实际上已是五世同堂了。
其次是,科举考试捷报频传。保恒中举人、中进士、点翰林,保龄、保庆中举人,保中取副贡。连同以前甲三兄弟,一门共有两个进士、两个举人,四个廪、贡生。
第三,分工协作,建立强大的政治优势。由甲三率领取得“功名"的保恒、保庆、保龄众兄弟在外指挥兵马剿杀农民起义,建功立业,升官发财,建立维系家族的政治支柱。由重三和长门长孙保中在籍做地方绅士,扩充实力。袁氏家族先后造就了一群大小官吏,他们是:袁甲三一个钦差大臣、河道总督。袁保恒一个头品顶戴的部院侍郎,并先后任李鸿章淮军的翼长即参谋长、左宗棠湘军的会办。袁保庆一个实缺盐法道员。袁保龄一个四品京官候补道。袁凤三任州县教职。还有靠甲三积功荫封的一个户部主事、一个知州。共八位州县以上的官员。
作为政治影响的绪余,袁氏家族还产生了袁世凯这一门的世凯、世敦、世廉三兄弟几位府、道官员,以及其他几门一批大小不等的官位。也就是说,直到袁世凯这一辈,袁氏一门二十多个子孙,几乎大都因缘附会获得了一官半职。还有,由于清朝的余荫制度,直到光绪末年停止科举考试以前,袁氏子孙都可以弄到荫生、监生的资格,而直接参加乡试考举人,不用像穷书生那样苦读考秀才。
第四,扩大家业经济实力。到了同治光绪之交,郭夫人去世之前,除了各房所自拥有的细软、财产不计外,仅在项城原籍购置的土地就有四五十顷之多,为袁耀东夫妻最初拥有土地的五十倍。
袁世凯出生之时,是这个大家族的鼎盛时期。郭老太太的儿子辈中有甲三、凤三,孙子辈中有保庆、保恒、保龄五个人在外当官,儿辈的重三和孙辈的保中在家执掌家政。
任何事物的鼎盛也就是下坡的转折点。袁氏家庭亦是如此。进入同治年间之后,在宗法上和政治上维系家庭的人物相继去世。老二袁甲三已先于同治二年(1 863)去世,此后,至同治十三年的十一年间,儿辈的凤三和重三先后去世。郭夫人的四个儿子全部先她而去。承重长孙和次孙保中、保庆兄弟,接着也都先她去世了。仅仅只剩下在外做官的保恒、保龄兄弟,充当政治上的维系力量。其余在她身边的已经成年的诸孙辈,老五、老六、老八都染有“嗜好",即吸食鸦片,未成年的老九经常逃学,不思上进,没有一个成器的。
同治十三年(1 874)初,郭夫人去世的前二年,这个家族的支柱保恒、保龄兄弟,看到叔父、兄长相继去世,子侄辈坐食,深感大家族的维系艰难,已经走到尽头,就曾计议了一个分家方案,但可能是顾及在籍主持家政的长兄保中尚健在,终于又没有实行。到年中,保中亦去世了。他们环顾以外的堂兄弟五人,以下的侄辈世凯等兄弟六人,任何人都没有威望和能力维系这个家族了。终于实行了分家。他们的分家方案是:不论老房头,亦不论辈次,按当前实际,保恒一辈等诸堂兄弟和世凯一辈等诸堂兄弟,每人一等份,计口授业,各自经理,另外,留出四份分别作为郭夫人余年的供给和宗族之公用。而且,由于他们两兄弟做官在外,有薪俸收入,十分高姿态地自愿把自己应分得的两份,补贴给因弟兄少而吃亏的老房头,并主动担负起弟侄中可造就者的读书上进的教养,保中、保庆诸子女的婚嫁之资的帮助等等。这实在是无可奈何中的最佳善策了。
分家一年后,郭夫人去世,再三年后,袁保恒去世。这个百年大家族就彻底地分散了。
分散亦是建立新家族的起点。后来,袁世凯又建立了一个袁氏大家族。这个家族同其他各支族人虽保持着宗法的、血缘的关系,乃至于成为他们在政治上、社会影响上、经济上的某种依靠,但它并不是旧家族的中兴,而是新家族的建立。旧时中国的大家族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产生、消亡,而又产生的。
致二姊函 光绪三年九月廿六日(1877年11月1日)二姊大人尊前敬禀者:
久未有便,故鸿鳞数月未达。前高卓如南归,未必经陈,所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