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麻城与孝感 [打印本页]
作者: 袁保险 时间: 2013-1-5 19:52
标题: 麻城与孝感
麻城县:七千多年前已开发。春秋为楚地,名柏举,吴、楚两国曾在此发生了柏举之战。秦属南郡,汉为西陵。后赵大将麻秋筑城以守,始有麻城之名。曾设西陵县、阳城县、亭州。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正式命名麻城县,属黄州府,唐宋以后历代相袭至今。1986年撤县设市。
麻城许多人是江西移民的后裔,很多族谱记载来自江西南昌筷子巷。
孝感乡:汉代,孝感乡因”同里赵氏至孝”而得名。宋代,有麻城孝感乡的记载。明初麻城分四乡,即位于高山区的太平、亭川两乡、位于高丘的仙居乡、位于举水冲积平原上的孝感乡,四乡乡界呈十字形,孝感乡在麻城西南部,麻城当时共一百三十里(110户为一里)。明成化八年(1472年),因孝感乡移民太多,“户口消耗”而撤孝感乡,并入仙居乡。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设置黄安县(今红安县),又从太平、仙居二乡划出二十里入黄安籍。
孝感乡撤销后,知县陈兴几次上书“乞其旧”,未获批准,就在乡都门外立了一块“乡都碑”,上刻“邑东南七里磨子场大明湖广布政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都旧址皇明成化二十三年丁末秋邑侯陈兴谨识”。乡都旁原有一处磨坊,几次发生火灾,只存石碑、石磨和米碾。老人言有九盘大石磨,如今只剩三盘。上世纪五十年代,修水库,就挖去“乡都碑”当作石料用。
明洪武移民时,麻城县衙迁到孝感乡都磨子场。明洪武十年,升乡都为散州,统辖七县移民迁川事务,办理江西移民的接收、安置和迁出事务,还办理麻城移民迁往孝感、随州等地的过籍事务。移民任务完成后,撤销散州,恢复旧制。
孝感乡的乡都(即乡公所)设在县城东南七里处的磨子场,即今天的麻城市鼓楼街道办事处沈家庄村,当时范围包括现在的南湖街道办事处、中馆驿镇、宋埠镇、白果镇、铁门岗乡、歧亭镇,顺河集镇、龙池桥街道办事处南部,以及今红安县倒水河以东、叶河乡以南部分,版图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明初麻城全境约为4500平方公里)。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麻城县,(黄州)东北一百七十里。旧四乡,今六乡。 麻城移民四川的高峰期在明、清两代,因孝感乡土壤肥沃,人口密度大,故历次移民都以孝感乡为主。清康熙九年《麻城县志》记载:(明)初分四乡,曰太平、曰仙居、曰亭川、曰孝感。清宣统元年《石柱厅乡土志》记载:有陈氏于宋高宗时由楚北麻城孝感乡同马氏同来。麻城孝感乡移民,可上溯到宋代。
麻城移民入川的路线分水、陆两途。水路从十里铺链子溪渡口上船,经举水河进入长江,过汉口、荆州、夔州、到达重庆。
陆路走官道,出麻城歧亭,经黄陂、孝感、云梦、随州、襄阳、巴东、四川巫山至成都。今天,举水河边链子溪古渡口的石壁上,仍可看到清康熙庚寅年镌刻的“楚蜀鸿沟”四个大字。2007年4月,中华熊氏宗亲会在麻城召开。安徽省熊连可先生持一“麻城四乡坛域图”的印模参加会议。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孝感乡的位置在麻城市南部。
由于战乱频繁,毛凤韶创修的《麻城志略》在明末时期失传,明以前孝感乡移民状况无法详细得知。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