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灌水开心 [打印本页]

作者: 袁在田    时间: 2009-4-26 10:51
标题: 灌水开心
科技豆 科技鱼

“科技豆、科技鱼”,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的特定名词。
三年自然灾害,加上人祸,1960年国家进入全方位的困难时期。由于中苏关系破局,苏联从我国撤走了全部专家,对于刚刚起步的国防科研事业,无疑是一次严重冲击,五院首当其冲。党和国家决定启用我国的专家,靠自己的力量,“摞紧裤带,也要把两弹搞出来”。这年下半年,大批的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分配到五院。
在聂帅直接领导下的五院,贯彻“科研第一,科研人员第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并十分认真。
1961年,国家困难越来越大,号召部队干部每人每月节约粮食2-3斤,并要求党员带头。从部队调来的干部定量是36斤,省出3斤粮没有什么感觉,但刚刚毕业来的大学生,是地方定量,只是有30斤。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每月27斤,就够苦的了,但有的在学校就是学生干部的党员,为了起到带头作用,竞报省了5斤,每月剩25斤,又没有任何补充,……。后来,此事被上级知道了,室里领导受了批评,政委作了检讨,动员党员带头把节约的粮食收回,每月30斤必须保证。就这样科技人员的口粮才稳定下来。
为了保证科研第一线的人员有足够的营养,国家动员各省市自治区尽最大可能支援五院,东北送来了大豆,沿海运来了鱼,五院规定这些东西只给第一线的科研人员吃,各室的行政干部不得动用,虽然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与科研人员同在一个食堂就餐,但在他们的餐桌上是没有这些美食的,这就是有名的“科技豆、科技鱼”的来历。大豆和鱼类,都是抑制因营养不良而浮肿的上等食品,因此,在全国出现的浮肿,没有在科研人员中出现。但在那几年,各地都穷的叮当响,支援是尽了力的,但也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几万年轻的科技人员的需要,况且,他们已好久闻到肉腥味了,因为这年全国的猪,都到苏联抵债去了。
为了让科研人员的餐桌上见点肉末末,五院领导决组织部队到内蒙草原上打黄羊。
时正寒冬,黄羊成群结队觅食,五院组织的小分队,坐在架有轻机枪的摩托车上,先把黄羊围起来,再用机枪扫射,被射杀的黄羊很快就自然冷冻了,然后装上汽车运回北京,分给各单位,专给科技人员作营养补充。在那物资缺乏的年代,这可是绝好的食品。黄羊运回后就扔在路旁,从冬天一直吃到春天,春节后解冻,三月开始变味生虫……直到吃完。黄羊打到后来也就没有了,因为这些精灵,在大规模的围剿中,都越界跑到蒙古人民共和国那边避难去了。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我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诞生了,它标志着仿制阶段的结束,从此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
当白色的1059矗立在4#试车台上,作全弹地面测试时,昂首屹立,从远处望去,真像是直剌太空的神剑,……。

作者: 袁、金华    时间: 2009-4-26 11:25
艰苦时代,这早就听父母爷爷奶奶说过,就是没亲自经历过。但是上面1960  研制1059诞生????
作者: 资友    时间: 2009-4-26 20:02
那个年代生活之苦我是知道的,但“科技豆、科技鱼”这些专有名词还是第一次听到。
作者: luofeng    时间: 2009-4-26 21:18
这个故事我还没听说过!
所以对于“科技豆、科技鱼”我也是陌生的很啊。
作者: luofeng    时间: 2009-4-26 21:18
谢谢楼主分享啊!
作者: 亲亲宝贝    时间: 2009-5-4 15:07
一个新的 故事
作者: 五莲袁磊    时间: 2009-5-5 16:11
了解一下
作者: 袁在田    时间: 2009-5-5 17:13
这是本人回忆录中的一段。把老一代国防科研人员,在研制“两弹一星”起步阶段的工作环境介绍给大家,不望对年轻人有什么启示作用,只为增加一点茶前饭后的聊料。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