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袁氏源于陈氏解
[打印本页]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8-6-27 22:39
标题:
袁氏源于陈氏解
袁氏源于陈氏解
-湖北襄樊袁如启
一,从姓、氏谈起
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上古神话传说时代,各部落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这些图腾崇拜物就渐渐成为各自的种族称号,也呌种族
名号。“姓”是由
种族
名号自然发展形成的,并不需要外力作用。
姓是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整个氏族部落的表征名号,
本质是用于别婚姻。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这个解释虽不全面,但道出了
“姓”的
血缘本质。丁山《姓与氏》论的精到:“姓是亚血缘群婚时代母系血统的
氏族遗迹,而氏则为父权时代的氏族组织。”
文字产生以前可统称为传说时代,
纯正的远古
传说
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但
从先秦文献中可窥视一般,在先秦文献中可见:姬、酉、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等十二姓直接出自黄帝;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出自祝融;姜姓出自少典氏;姚、妫出自舜;还有娰、嬴、风、漆、隗(怀)、允等等。从这些古姓中可以窥视出
群婚时代母系血统‘姓’的
遗迹,也可体察到父权时代
‘姓’的初展。
啇朝有大量甲骨文,是中华文字发展成熟与归整时期的体现。从甲骨文中可知,商朝人对姓是不太重视的,正如陈絜博士所说:“啇人并不重视其远古的血族组织名称,是基于在殷啇古文字材料中找不到与周代的‘姓’字含义相对应的文字。”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曰:“凡此记录,皆出周世。据殷人文字,则啇人之妣与母,皆以曰名,与先王同。诸侯以下之妣亦然。然女子不以姓称,固事实也。”众多学者考证:殷啇时期男女基本上都以氏族名号相称而不用姓,没有姓氏两分的现象。在啇代,地名、族名和人名往往是三位一体的。
“氏”是从“姓”中分出的。一个氏族部落的快速发展,人赿来越多,因住居、田地、婚姻等原因势必会分成若干个新氏族。新氏族除了保留老氏族的名号,也就是“姓”外,新氏族也应有属于自已的新名号,这个新名号即为“氏”。在远古时人们对姓、氏的关系没有象周人那样概念化,存在着“氏”下有姓,姓下有“氏”的混乱现象。由此可知:“氏”和“姓”在初始阶段都是血缘组织的表征名号,具有别婚姻的作用,到周朝时期“氏”和“姓”往往还具有政治性。正如陈絜博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先秦古姓其产生时代颇早,但‘姓’作为一个慨念性名词的出现与使用,极有可能是周人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为了区分于同为血缘组织之标识符号的‘氏’而创设的。在西周之前,我们没有见到具体的古姓的使用,也没看到作为某一类血缘组织标识符号的慨念性名词‘姓’字的出现。”
二,周朝的姓、氏观
学者考证,封建社会当起源于西周,是与周初实行的封邦建国制分不开的。伴随着周初大分封而产生的赐姓、胙土、命氏制度,只是周初封建过程中的-项临时政治策略,与前代无关。分封制一直沿袭到西周晚期,但未见赐姓事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证明西周的赐姓、胙土、命氏制度其目的在于“以蕃屏周”。
其分封核心是以本姓“姬”为主,正如《荀子·儒效》曰:“(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所说。《左传·隐公八年》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如何理解这段话是关键,“天子建德”较为一致的认为是天子建立了国家,一个无政权的“天子”怎可能为他人赐姓、胙土、命氏呢。“因生以赐姓”,这里的关键在对“生”字的理解。杨希枚在《〈左传〉“因生以赐姓”解与“无骇卒”故事分析》中认为“因其生而封赐,死后并不追赐。”理解成生死的生;辛立的解释则重“因”字,“姻生以赐姓”,从周分封的外姓人情况看姻亲人不少,有一定道理;大多典籍认为“生”即岀生地,如《左传·隐公八年》杜注“因其所生以赐姓,谓若舜居妫讷,故陈为妫姓。”等;章炳麟在《序种姓上》则以母系说,“古者母系未废,契之子姓,自玄鸟名;禹之似姓,自薏苡名。夏后兴,母系始绝,往往以官、字、谥、号为氏,而因生以赐姓者寡。”;马雍在《中国姓氏制度的沿革》中说:“所渭赐‘姓’似指周天子对其所分封之异姓诸侯原有‘姓’的重加赐命。表示政治上予以承认。”马氏说法道破了周初赐姓对异姓赐姓的天机,周承认你们的“姓”即承认了你们的氏族,你们这个氏族就有责任和义务为周分理天下,效忠大周。“胙之土而命之氏”其意是给土又命氏,两者同时进行。如刘师培云:“盖土失则氏亡,惟有土者斯有氏。”换言之周初在为某人(集团)命“氏”的同时并给于一定面积的土地(地盘),让其有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陈絜博土在《啇周姓氏制度研究》一书中指出:“‘赐姓’、‘命氏’与‘胙土’是周初封建过程中三位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赐姓’封国以姬姓为主,而异姓之赐姓是对异姓亲戚与功臣在政治上的认可,强调受赐者的责任与义务;‘命氏’主旨在于承认受赐者的自主权。”在周人看来“姓”是要认可,“氏”则需要任命的。人们习惯于“三代之前,姓氏二分。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的说教,且不知啇人虽有姓氏,但不重视姓也不用姓只用名,更不用说夏人了。从周初赐姓命氏制度开始,才有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的姓、氏两分现象。确如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云:“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此周之通制也。上古女子无称姓者,有之惟一姜源。然则啇人六世以后,或可通婚。同姓不婚之制,实自周始。女子称姓,亦自周人始矣。”
随着“氏”的多方式产生和姓氏的平民化进展,“氏”的作用与“姓”的作用等同,姓氏又失去了“姓以别婚姻”、“氏以别贵贱”制度保障,到战国时代“姓”与“氏”就没有严恪区分了,只是保持着这两个名称。
战国以后姓、氏合一是显见的。时至两汉氏姓普及化后,就成现在意义上的姓氏观了。
三,陈国的姓与氏
《左传·眧公八年》曰:“自幕至瞽叟无违命,舜重之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正因为胡公满是上古明君之后裔及“胡公不淫”,即没有跟随商纣王,而是积极参与周武王的征伐,“故周赐之姓”。
赐之什么姓?文献未讲明。
《左传·隐公八年》杜注“舜居妫讷,故陈为妫姓。”
由此可知,妫满,本姓妫。
“‘赐姓’、‘命氏’与‘胙土’是周初封建过程中三位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周武王用‘赐姓’之手段给于“妫”姓政治上的认可,同时‘胙土’陈国给于妫满自主权,再以国命氏法‘命氏’为陈氏。换言之,妫满为妫姓,陈氏,位陈侯,崩后谥胡。此后典籍中称陈胡公满、陈胡公、胡公满,基本上不带妫字了。“陈”即是陈国,也是陈氏,体现“氏”的作用。常见的“姓氏书”也一至认可陈国是“以国为氏”的。陈国的首任国君妫满为妫姓、陈氏、陈候、谥胡,满的后世国君为陈氏是学者们普遍认可的。
陈胡公满便是陈氏的始祖。
也有人认为开陈姓者为陈完,这是不知所以然之过。陈絜博土持相同观点“陈国之公族,出奔于齐而以‘陈’为氏名,妫姓也。”陈完在出奔齐之前本陈氏,齐给邑后才改田氏。
四
,袁氏源于陈氏
1
、现史:
《史记》
曰:“宣公三十七年(公元前
656
年),齐桓公伐蔡,蔡败,南侵楚,至召陵,还,过陈。陈大夫辕涛涂恶其过陈,诈齐出东道。东道恶,恒公怒,执陈辕涛涂”。这是袁氏首次出现在历史的记录上。
欧阳修《集古录》中有篇《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的碑文拓本。碑文内容是
:“君讳良字?卿,陈国扶乐也人。厥先舜苗,世为封君。周兴,虞阏父
为周陶正,嗣子满授于陈。
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
传十六世至辕生,
当秦之乱隐居河洛,高祖破项实用其册,天下即定还宅扶乐。孝武征和三年曾孙辕干斩贼?先勇,拜黄门郎,封关内候,食遗乡六百户。薨,子经嗣。经薨,子山嗣。传国三世至王莽而绝。君即山之曾孙也,举孝廉、郎中、谒者、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讨江贼张路等威振徐方,谢病归家。孝顺初
帝复沼公,
府举君拜议郎,符节令,
后拜国三老。年亊高请辞归家,
帝御九龙殿引对飮宴。使者持节安车,几杖之尊,袒割之养,君实乡之。永建六年(公元
131
年)二月卒。”(
据欧阳公拓本整理,忠于碑文。非黑体字是笔者补加)
这是袁氏至今为止,查到的最早的有关袁氏自身的族传记录。袁良碑文可以与《史记》比美,她比《史记》晚面世二百余年,距涛涂立姓曰袁,也只有
790
年,距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它比
《元和姓纂》早面世678年,比《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早面世926年。身为袁氏后人我们应深信自家的史记-
袁良碑文!良公碑文确定了袁氏之根,之姓源,之涛涂上溯世系,可称得上是袁氏的史记。对袁氏而言《袁氏的史记》与《史记》具有同等的价值。
2
、溯源
《史记》曰:“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属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帝就是妫姓的始祖。
《史记》曰:“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妫满就是陈氏的始祖。
按我国在公元
2000
年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所确定的时间,周武王伐纣并建admin王朝是在公元前
1046
年。立国初,周武王便大封功臣及贤君后裔。
周武王用‘赐姓’之手段给于“妫”姓政治上的认可,同时‘胙土’陈国给于妫满自主权,再以国命氏法‘命氏’为陈氏。换言之,陈国的首任国君妫满为妫姓、陈氏、陈候、谥胡。
陈胡公满便是陈氏始祖,这是无争的史实。陈胡公满的第十三代(前
1046
-
656=39
0
÷30=13个代间隔,留余地括两头取13代。)裔孙,辕涛涂在改氏前为
陈氏名
涛涂是自然的。
3
、
陈国说
周王朝时代是个“姓”、“氏”等级森严,“姓”、“氏”严格区分的时代。
《殷周制度论》云:“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此周之通制也。”在周王朝有两大特点:用
“姓以别婚姻”;用“氏以别贵贱”。女子与贫民是有姓无氏的,
士大夫及以上才有“姓”又有“氏”。
陈国是以国‘命氏’为陈氏的,
辕涛涂为
陈胡公满的十三世孙,是陈国的大夫,不可能只有姓而无氏!涛涂的上辈都是陈侯是
妫姓,
陈氏
,涛涂
在改氏前为陈氏应是没问题的。全称是:妫姓,陈氏,名涛涂,字仲,谥宣。
4
、良公碑文说
《汉故国三老袁君碑》文曰:“
厥先舜苖,世为封君。
周兴,虞阏父
为周陶正,嗣子满授于陈。
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
。
这段碑文中的“周兴,虞阏父为周陶正,嗣子满授于陈。”之句,标明的是时间分段,重点在于更突出“周兴”以后的“世为封君”。夏朝封舜苖于虞地,啇朝封舜苖于陈地,这是“周兴”前所表现的“世为封君”。
“周兴”后“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照常是“世为封君”。陈国虽本于陈地,但啇朝的陈地这时已是周朝的属国陈国了。“满为陈侯”
讲了三层含意:
其一指人,‘满’
姓妫名满,被周武王封于陈国,以国命陈氏,爵侯
;
其二指侯位,‘侯’即爵位,陈国是侯国,这时的‘君’即是“候君”。
君指向的爵位(级别)有所变化,但陈侯还是一国之君!‘君’的性质并没改变!
其三陈侯的陈,‘陈’即指陈国也指陈氏,
这里的“陈”当指陈氏。
目前还没发现史书上有称妫满为妫侯、妫公满、妫胡公、妫胡公满的就是旁证。
“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指的就是:人从妫满传至涛涂;爵位‘陈侯’也是从第一位陈侯传至涛涂(准陈侯),至少涛涂的父亲已世袭陈侯应是无争议的;满为陈氏传至涛涂也应为陈氏。
“
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
这里省写的前提为“
世为封君”,
换言之
从满为陈侯起到涛涂(改氏前)都是陈侯之列,至少涛涂的父亲是位陈侯,为陈氏,应是无可争辩的。奇怪的是:身为袁氏后人不信二千多年前的袁氏自已的祖宗碑文,而去相信比良公碑文还晩九百多年面世的吕夏卿编排的《唐宰相世系表》。
5
、西汉皇帝说
王莽在二千年前建国元年(公元
9
年)的诏书中就指明:“虞帝之先受姓曰姚,其在陶唐曰妫,
在周曰陈
,在齐曰田,在济南曰王,皆黄虞苗裔,同族也。” 王莽讲的,曰姚、曰妫、曰陈、曰田、曰王,讲的都是“姓”。都是舜帝宗人在繁衍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同宗妫姓中“氏”的变化。在这里姚、妫、田、王是姓
,“在周曰陈”,能说成“陈”为陈国而不是陈氏吗?回答是肯定的。
6
、唐朝宰相说
《袁氏先庙碑》文曰:“周树舜后陈,
陈公子有为大夫
食国之地袁乡者,其子孙世守不失,
因自别为袁氏
。
袁自陈分
,初尚蹇连。越秦造汉,博士发论。”这是唐朝宰相袁滋请韩愈(唐朝文学家、哲学家)为“袁氏先庙碑”所写的碑文部分内容。在袁滋和韩愈看来:
袁氏是“袁自陈分”,“陈公子有为大夫自别为袁氏”。
这己明白无误的说明袁氏源于陈氏。
7
、旁证说
宋朝人邓名世在他的《古今姓氏书辯證》第三十二卷中说:“凡人姓似出于国而非者,秦、楚、晋、宋、齐皆是也。”邓名世的意思是说,在古代只有秦、楚、晋、宋、齐几个国家的主姓不是以国名为姓的。秦国的主姓赢,楚国的主姓羋,晋国的主姓姬,宋国的主姓子,齐国的主姓姜、田。换言之,陈国不在“姓似出于国而非者”之中,
陈国的主氏陈
!而姓妫!姓氏合一后,陈国的主姓陈氏!或陈姓!
8、世俗说
《通志·氏族略》曰:“凡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不可复言公孙,则以王父字为氏。”这段文字用姓氏说解读,即:诸侯(王)本身的姓氏只有他的儿子和孙子才能够继承,他的重孙(第四代)则以王父字为氏。此说法有不小的巿埸,权且信它一会。“涛涂以(王父)字立姓曰袁”是侯的笫四代的特性,侯的第三代(涛涂的父亲),侯的第二代(涛涂的爷爷)
都应随侯氏为陈氏!
按《唐宰相世系表》为袁氏所噫哙的世系,涛涂定位在满下十三世,若侯(王)的第四代必需改姓此说成立,则改姓者不应该是涛涂,而应是涛涂上溯第五代人,或满下衍第六代人。以此看《唐宰相世系表》、“姓氏书”不能自圆其说,自身就不能自圆其说怎能让他人信。再者《通志·氏族略》的“公孙之子不可复言公孙,则以王父字为氏”的本身也决不是硬性规定,只不过是当时社会上有这个说法。姓氏书的作者们把它拿来作为考证姓源的理论根据。若姓氏书的这-说法成立,陈姓从开国到国亡有二十几代国君,到现在陈姓只派生了二十来个别氏。无法与陈姓这个大家庭人数相比,也就是说陈姓人的第四代没有也没必要非以王父字为氏不可。
9
、大姓的责任
袁姓,在我国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百位大姓中位列四十位前。即然是
大姓就应有大姓氏的风范,就应担负起大姓氏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敢于面对历史,敢于正视自己的姓氏史!我们要做的即要对祖先负责也要对后负责!!袁氏是贤德圣君舜帝后裔,不要因为怕陈姓人说袁姓是陈姓人所生平日的玩笑之语,而否认袁氏源于陈氏这一无需争辨的史实。
五、结论
结论是:
陈国为妫姓,以国命陈氏,满至涛涂的父亲都是陈侯。涛涂是 “世为封君”之列,本陈氏后改辕氏。
战国后期姓、氏遂渐合一后,陈氏即陈姓,袁氏即袁姓,袁氏源于陈氏或
袁姓源于陈姓是史实!
为说明问题,现将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辯證》等有关从陈姓派生出的其它姓氏登录如下:
一 从陈姓直派生出的姓氏
1
子禽-《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333
页,《论语》有陈子禽毁仲尼于子贡。陈僖子相去未远,必僖子之子字子禽,而其子若孙以王父字为氏。
2
子穆-《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336
页,《世本》曰:陈僖子生子穆安,因为子穆氏。
3
鍼-《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297
页,陈僖公之孙鍼子,以所食邑为氏。其孙莊子,为卫大夫。八世孙宜臼奔楚,为筬尹。
4
子占-《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333
页,《世本》曰:陈威子(陈桓子)占书,书生子良坚。坚子以王父字为氏。
5
子石-《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336
页,《世本》曰:陈威子(陈桓子)生子石难,自别为子石氏。
6
庆-《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519
页,陈桓公五世孙,亦为庆氏。
7
子仲-《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336
页,《风俗通》曰:陈宣公子子仲之后,以字为氏。
8
夏-《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400
页,夏非国氏,与秦、齐同。《春秋》曰:陈宣公庶子西,字子夏,别其族为少西氏,生御叔。御叔生徴舒,字子南,始于王父字为夏氏。
9
少西-《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502
页,陈公子子夏之后,别为少西氏。
10
子沮-《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337
页,《世本》曰:陈烈子生子沮与,后为子沮氏。
11
偃师-《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337
页,《元和姓纂》曰:陈掉太子偃师,为公子招所杀,裔孙以王父字为氏。
12
鬬门-《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531
页,《世本》曰:陈鬬父之后为氏。
13
胡-胡姓当在陈胡公满卒后才有的姓氏。按说比袁、田要早。《古今姓氏书辯證》中没发现此姓氏。
14
袁-《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104
页,《古今姓氏书辯證》抄的《新唐书宰相世糸表》说,是极错的。
15
田-《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130
页,陈厉公佗生公子完,避禦寇之乱奔齐,因陈、田声相近,称田氏。
16
公良-《姓氏略考》曰:“公良氏为春秋时期陈国公子良的后裔。”
17
歂孙-《风俗通》曰:“陈公子歂孙仕鲁,子孙氏焉。旺出汝阳。”
18
胡-《姓氏略考》曰:“舜裔胡公满之后。望出安定、新蔡。”满受封陈国,周武王赐以国姓,满子即为陈姓。满死后谥号为‘胡’,因此胡姓的产生时间当在满公亡后。
二 从田氏派生出的姓氏
19
孙-《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109
页,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無宇,二子:常、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
20
車-《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175
页,本田氏,其先齐诸田,徒长陵。
21
占-《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296
页,陈公子完裔孙书,字子占,后人以字为氏。
22
陸-《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541
页,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字季逵,封于平原般县陸乡,即陸终故地,因以氏焉。
23
法-《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639
页,田氏齐襄王法章之后,因以为姓。秦灭齐,子孙不敢称田姓,以法为氏。
24
五王-《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365
页,东莞五王氏,《史记》云:自齐威王(田因齐)至王建为五王,建虜于秦,子孙别以五王为氏。
25
王-《古今姓氏书辯證》第
206
页,北海剧县王氏,陈公子完奔齐为田氏,裔孙和取齐自王。秦灭齐,项羽封其孙田安济北王,齐人其后为王家,因氏焉。
26
姚-《名贤氏族类稿》曰:“舜后胡公满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至田丰,王莽封为代陆侯,本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妫氏,五代孙敷,又为姚氏,吴兴、南安。”
27
胡毋氏-《风俗通》曰:“胡毋,姓,本陈胡公之后也。公子完奔齐,遂有齐国。齐宣王母弟别封母乡,远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也。”
28
汲-《路史》曰:“齐宣王之子孙封于汲,以汲为氏。”
29
文-《中华姓氏源流》曰:“出于妫姓,战国时齐国有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当时的四公子之一。田甲叛乱,孟尝君到魏国任相国,死后号文子,后人姓文姓。”
30
毋-《百家姓考略》曰:“春秋末年,齐宣王辟疆分封其弟于毋丘,用于主持先祖胡公满的祭祀,故赐为胡毋氏。后分三支:一曰胡毋、一曰毋丘、一曰毋。
三
.
从袁氏派生出的姓氏
31
衡-《万姓统谱》曰:“东汉末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几个儿子自相残杀,其支孙为避杀戮,逃亡到湖南衡山,以山名‘衡’作了姓氏。”
2008.3.25
日
作者:
luofeng
时间:
2008-11-26 14:02
资料很不错!
作者:
luofeng
时间:
2008-11-26 14:02
谢谢酉哥,您辛苦了。
作者:
袁文献
时间:
2017-8-4 17:40
本人对作者“‘陈’即指陈国也指陈氏,这里的“陈”当指陈氏。”的观点不敢苟同,这个“陈”是地名!怎么作者就认为是指陈氏了呢?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