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袁良碑》
[打印本页]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2-27 15:57
标题:
《袁良碑》
资料摘录 一《水经注》第二十二卷 颖水、洧水、潩火、渠,(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岳麓书社) “沙水又东南径大扶城西,城即扶乐故城也。城北二里有《袁梁碑》,云:梁,陈国扶乐人。”
二 《水经注》第二十三卷 阴沟水、汳水、获水 (与上同书) “过(前面加三点水)水径大扶城西。城之东北,悉诸袁旧墓,字宇倾低,羊、虎碎折,惟司徒滂、蜀郡太守腾、搏平令光碑字所存惟此,自余殆不可寻。”
前言:“我国古有桑饮之《水经》,载水流一百三十七条,注之者有郭璞、郦道元两家。郭注久佚。郦之《水经注》载水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抑且沿流之山陵川泽,城池关隘,名胜古迹,莫不备载。览郦注者不仅可以知水流之支分派别,而且可以兼知该处之人文史地,鉴往古今,多有裨益。因此,斯书自宋版以耒,有多种版本,笺校讨论者颇不乏人。......。岳麓书社以王先谦合校本之善也。而王先谦之《合校水经注》,吸取诸家之长,集其大成,岂非善之善乎。”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2-27 17:23
标题:
转立周贴欧阳修 【...
转admin贴
欧阳修<<集古录>> 【后汉袁良碑〈永建六年〉】
右汉《袁良碑》,云“君讳良,字卿”,“卿”上一字摩灭。“陈国扶乐人也,厥先舜苗,世为封君。周兴,虞 阏父”,自此而灭。又云“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自此又灭。又云“当秦之乱,隐居河洛,高祖破项,实从其册。天下既定,还宅扶乐”,盖不知 为何人也。又云“孝武征和三年,曾孙斩贼先勇,拜黄门郎”,“曾孙”灭其名,“贼”下亦灭一字。又曰“封关内侯,食遗乡六百户。薨,子经嗣。经薨,子山 嗣。传国三世,至王莽而绝。君即山之曾孙也。举孝廉、郎中、谒者、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讨江贼张路等,威震徐方。谢病归家,孝顺初”,“初”下数 字灭。又云“府举君,拜议郎、符节令”,其后又云“永建六年二月卒”。其碑首题云《汉故国三老袁君碑》,而碑文有“使者持节安车”,又有“几杖之尊,袒割 之养,君实飨之”之语。以此知良尝为三老矣。其余摩灭,虽时时可读而不能次第也。又云“帝御九龙殿,引对饮宴”,九龙殿名惟见于此。治平元年五月二十九日 夏至假书。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2-27 19:25
标题:
资料抄录...
资料抄录
评《汉故国三老袁君碑》 钦定四庫全书·赵明诚《金石录》 “右汉国三老袁君碑,按《元和姓纂》云:干封贵乡候始居陈郡著姓,八代孙良,生昌、璋,昌生安生滂为司徒。唐宰相世系表云:袁生玄孙干封贵乡候,八世孙良,二子昌、璋,昌成武令,生安,璋生滂。以此碑及后汉书考之姓纂与唐表殊为疏谬。袁安列传云:安祖父良,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中至成武令。今据此碑,良以永建六年卒,相距盖百余年,以此知非一人无疑。又安以永平四年卒,良卒乃在其后三十九年,以此知非安之祖亦无疑也。盖安汝南汝阳人,滂乃陈郡扶乐人,其乡里族系亦自不同,而安与滂相去岁月甚远,不得为从父兄弟明矣。岂二人之祖其名偶同,遂尔差谬邪。又此碑与李利涉编古命氏皆云:良干五世孙。而姓纂唐史皆以为八代孙。碑云:干袁生之曾孙,而唐史以为玄孙。诸书皆云:干以讨公孙勇,功封贵乡候,而碑独作公先勇,又云封关内候,遗乡六百户者,皆莫考。安列传称祖良为成武令,而唐史谓昌为此官者。疑唐之误也。又郦道元《水经注》扶沟城北有袁良碑,云:梁,陈国扶乐人,事与碑合。唯水经误以良为梁尔。袁氏自汉以来世为著姓。安与滂皆一时显人,而诸书于其族系错谬如此。以此知典籍所载其失可胜道哉。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2-27 21:55
标题:
资料抄录...
资料抄录
《水经注碑录》评袁良碑 作者:施蛰存 “陂水又东南,至扶汋城北。又东南,入沙水。沙水又东南,迳大扶城西,城即扶乐故城也。‘城北二里,有袁梁碑,云:梁,陈国扶乐人。’(水渠篇) 舍按:欧(阳修)、赵(一清)、洪三家书并有《汉国三老袁良碑》。欧阳公所得拓本甚残缺,洪氏《隶释》著录碑文,犹斑斑可读。碑在开封之扶沟。碑文首云:‘君讳良,字厚卿,陈国扶乐人也。’赵、洪二家均以为此即《水经注》所载之碑,而郦氏以良为梁者,偶误也。赵一清云:‘良、梁音同互用。《左传》季梁,涢水注作季良,亦也类也。’引证甚确,可无疑矣。 碑谓袁氏之先,舜之苗裔,世为封君。周之兴,虞阏父典陶正,嗣满为陈候。至玄孙涛涂,立姓曰袁。其后人或适齐楚,而袁生独留陈,当秦之乱,隐居河洛,高祖破项,实从其册。天下即定,还宅扶乐。孝武征和三年,生曾孙干,斩贼公先勇,拜贵门郎,封关内候,食遗乡六百户。干卒,子经嗣,经卒,子山嗣。传国三世,至王莽而绝。良即山曾孙也,举孝廉、郎中、谒者、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讨江贼张路等,威振徐方。谢病归家。孝顺初,三府举君,微拜议郎、符节令。时元子光,傅平令;中子鹏尚书郎;少子璋,谒者。群司以君父子俱列三台,夫人结发,上为三老。后拜梁相,帝御九龙殿,引君对规(代用字),与酒饭,赐饮宴,年八十五,以病致仕。永建六年戊辰卒。居无室庐,殡于假馆。其孙卫尉滂,司徒椽弘。为刊石作铭云。 碑载袁氏世系及良生平甚详,赵一清据此碑以证《唐书宰相表》及《元和姓纂》之误。洪氏据《田广明传》考袁干封遗乡候事,以证诸书封贵乡候之误,皆甚精确,有裨史学。《后汉书.袁安传》称安,汝南汝阳人。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此盖一袁良也。后世不察,以此袁良为陈国袁良为一人。故《姓纂》与《唐书》具以袁安、袁滂为从父兄弟也。 碑无刊立年月,前人著录,皆系于永建中,殆不然也。良有三子,而立碑者乃其孙滂,可知立碑时,三子皆没矣。此必滂为卫尉时所立。赵明诚云:‘滂以光和年中为相,其作九卿,当在灵帝之初。’盖亦疑碑立于此时也。 此碑自守以后,未闻传本。明人《古今碑刻》、《寒山堂碑目》及《天下金石志》虽有著录,均不可信。《古今碑刻》云:‘三老袁良碑,太康、扶沟俱有。’似此碑有二刻矣。盖宋人《天下碑录》称此碑在太康,欧、赵著录云在扶沟,周氏不知孰是,遂两存之,而注云:‘俱有’,亦可知其书之妄矣。”
把有关内容集中起耒便于读、研。望都来评一评。 千万不要被这些‘家’们吓倒,其实他们也是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只说其一忘了其二,乏本质上的研究。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3-2 01:39
标题:
也说几句 上资料中值得一提...
也说几句
上资料中值得一提的是:赵明城、施蛰存两人敢向‘姓氏书’开战。特别敢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这样的谬权威挑战,直言其错误。较之我袁氏有人唯‘姓氏书’是准,是何等的距离哟。 弄清一个关系: 古《水经》,是记水道的书,分三卷,载水流一百三十七条。从内容看,是新莽、东汉时人起草,至三国时成书。所用的地名大部分都是经王莽改定的。作者,桑钦。(无《袁梁碑》说。)
北魏 人,郦道元的《水经注》,在水经注卷二十二中出现的《袁梁碑》,是一位的。(北魏人郦道元生于:一说,北魏献文天安元年‘公元466年',二说,孝文延兴二年‘公元472年',被杀于孝明帝孝昌公元527年)。
北宋人欧阳修发现并拓碑文资料《袁梁碑》是二位的。以后诸《水经注》都是抄袭上面的加上个人发挥。
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 《水经注》中《袁梁碑》的碑文“云:梁,陈国扶乐人”。同在此书中,对其他碑交侍的较详细,有文时记录的多。无文或不清楚时,就写‘无法考认’等。即然讲碑‘云’,说明碑是有文的。 2 欧阳修的拓本甚残缺,但他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目。碑云:“君讳梁,字?卿。陈国扶乐人”。发现地都在扶乐沟。说明两者是同一碑。 3 后耒人弄的东西都是源于欧阳修的碑文拓本。都是根据个人对袁氏的了解加上其它书上的资料,对欧文进行充填。因此随意性很大,可读不太可信,不能做为史证。 4 对《袁梁碑》碑文的评说,只能以欧阳修的碑文拓本内容为基础,才较真实。 5 此碑中袁梁,卒于公元131年,国三老,当有80岁左右。出生接近年为公元50年左右。而《后汉书》中的袁良,在公元1---5年时为太子舍人。时年在20岁左右,其出生接近年为公元前20年左右。《后汉书》中的袁良比碑中袁梁早70多年,辈份可能高1---2代。
碑文内容为真的解读: 众书作者都是相信碑文之说的。上面的赵明城和施蛰存也是同样。都是以相信为基点的。解读一下施蛰存噫填的碑文(他可能是引用洪氏《隶释》著录的碑文),有2处值得注意 1 “厥先舜苗,世为封君”。这句是用的欧公原文。“至玄孙涛涂,立姓曰袁。”这句前面省去了欧公文中“满为陈候”。这两句话是说:舜的后裔从妫满被封陈国,当国君开始,到涛涂这一代,主干世系为陈国君。不然,“世为封君”之说就不成立。(涛涂改姓后,当别论)这里进一步的证明了,涛涂的上溯世系是陈国的主干系。 2 “孝武征和三年(前90年),生曾孙干,斩贼先勇(欧文是曾孙斩贼先勇)……,干薨,子经嗣,经薨,子山嗣。传国三世,至王莽而绝。(公元9---22年)良山的曾孙也。”现排一下: 生---?---?---干---经---山---?---?---梁 60岁 30岁 80岁
时间206年 前90年 公元131年卒
生年前266年 前120年 公元51年 从辕生---袁梁之间,用时为312年,前后9代人。平均代间隔年为,312/8=39代间隔年。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史记》陈国世系中平均代间隔年为27年的史实。设若,干在斩贼先勇时(前90年)为30岁时,他的接近出生年为前120年左右。干---梁之间,用时间为166年。其代间隔年为166/5=31.4代间隔年。这个数字可行。但,生---干之间,用时为146年,前后只4代人。其代间隔年为146/3=48.7代间隔年。这个数字更大,明显的差1---2代人。生的曾孙干说不合适,至少是玄孙。
质疑碑文内容说: 1 欧文说:“世为封君”。后面又说:“当为陈候,至玄孙涛涂……”。这两句是互为矛盾呢?还是质疑? 2 对涛涂父、祖父没有写明。后面对碑主人袁梁的父、祖父照样没写明。为什么?是他们的父亲不值一提? 中国几百年才出一个伟人。袁氏非隔两代才能出一个小有名气的人耒了。要不能这样解,只能是碑文作者对袁梁家世系不太了解。也可能是立碑时间过晚。
题外话: 赵明城《金石录》以碑文及《后汉书》证“安与滂相去岁月甚远,不得为从父兄弟明矣”。是正确的。《元和姓纂》说:安生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璋生滂。这两说都是谬言。按《后汉书》说:安公,“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2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和帝,四年春,薨。”(公元92年) 《后汉书》说滂公:“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二月,光禄勋陈国袁滂为司徒”。《后汉书》说逢公:“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冬十月屯骑校尉袁逢为司空”。安公、璋公,与滂公相距近百年,怎么可能生滂公呢!可见姓氏书之谬误十分害人。 施蛰存讲:“碑载袁氏世系及梁生平甚详”。不知是笑话袁氏呢?还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连袁梁的上至父亲,下至儿子都没写,怎谈得上‘生平甚详’呢? 施讲:“梁有三子,而立碑者乃其孙滂”,“后拜梁相,年八十五”。不知从何处考来。碑中梁公卒于公元131年,滂公在公元178年时为司徒,相距47年。若是滂公所立,滂公怎会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呢?!
欧阳修是如何看此碑的: 其一, 欧阳公得到碑文后是高兴的,及时研究一翻,还“夏至假书”。最后当宝贝收进了他的《集古录》中,《集古录》书成于宋嘉佑八年 (1063)。而《新唐书》成书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陈尚君在评校《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说:“《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主要写成于北宋熟知谱牒之学的吕夏卿之手”,而欧阳修只是主持了志、表的编写。欧阳修对袁氏世系也不甚了解,当得到良公碑文后即信又不敢信,只有听仼之。其二,“当秦之乱,隐居河洛。高祖破项,实从其册。天下即定,还宅扶乐”,‘盖不知为何人也’。只要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是辕生公向汉王刘邦献破项之策的。欧阳修肯定是多次读过《史记》的人。他自然知道这段碑文的本意,既使缺字也能评出本意耒。要说对碑文进行复旧,欧阳修是有能力进行的。他为什么没有作呢?说明欧阳修对碑文内容有一定的疑义。若不是这样,欧阳修为什么会发出“盖不知为何人也”(admin说此句是欧公说的)的感叹呢?再不然就是大文学家欧阳修没读过《史记》了?不可能!
在此求助: 谁有欧阳修拓本原样印件的《袁梁碑》文?能否贴上来?谢了!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7-5 01:14
标题:
最近查看到欧阳俢《集古录》中《汉...
最近查看到欧阳俢《集古录》中《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碑文手写印件。其中有一个字很重要。又云“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这句开头的‘当’字应为‘满’!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