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剑    时间: 2007-2-6 13:41
标题: [原创]
重庆渝北《袁氏族谱》之我见
    共和国成立前,我还是一个天真的学生,祖父、父亲捧着祖传《族谱》,一字一句指着,谆谆教导。因年幼不諳世,咿呀学舌,根本听不懂,最难认读清朝康熙年间的古老家谱。及至成人,迎解放,虽无时间过问家谱,但在心中,仍存依恋,不忘祖宗遗教。之后,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在人们的心中,几乎全部被其占领了思想阵地,勿容他顾。尤其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左思朝冲击,遭受打击迫害,被划为“极右派”,蒙冤几十年。十年浩劫期间,受到抄家洗劫,把家谱当成“四旧”,付之一炬,令人心疼。政治压力,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对家谱只敢想不敢作,更有甚者想都不敢想,更不敢作,动辄得咎。改革开放后,宽松和谐了,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国家两部一局七号文件《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才解冻了修编家谱的疑虑,重振修编宏愿,终结了我袁氏家谱的遗憾。激发了袁氏兄弟的修编家谱的积极性,誓为袁氏家谱而献身。我们结伴而行,不惜爬山涉水,不辞辛劳,不畏天寒地冻,甚至带病坚持,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拧成一股修谱之绳。我们每到一处,都受到了袁氏家人的热烈欢迎,待若上宾,真正体现了“天下袁氏一家亲,光宗耀祖尽我责”。支持力度之大,不可言比,足见其积极性之大。因信心百倍,决心极大,毅力雄伟,齐心合力,才有这部局部性的袁氏族谱问世。
    家谱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最长,流佈最广泛,进行最普遍的社会组织,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过程来看,它却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需从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对它进行探讨、研究、重新整理、修编,来更好地学习、传承,效发自己本民族的优秀历史,优秀名人,时代精英。尤其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地球村越来越小,人口流动频繁,婚姻范围扩大,不求血缘,甚至有名无姓,或有姓无名,固有的而且是顺理成章的必须的观念,特别是家族观念不重视,或者逐步在减弱,除了谈钱,别的什么都不感兴趣。几千年来的姓名传统,强调了符号性,随意创造姓名,引起血缘糢糊。家族文化、姓氏淡化的思想越演越烈。家族行辈混乱、不统一,在一个村、一个生产队,都有好几个不同的字派,令子孙后代很难遵循,分不清高低尊长,笑话百出,很难容忍的事实教育了我们。因此,亟待理顺合族,重新整顿,舍此而无他途。同时,社会道德也在滑坡,有些地方良心也在泯灭,尤其“孝”文化显得十分突出,怵目惊心,不敬不孝,不管不问,遗弃老人,某些地方形成社会现象,已是见怪不怪的事实,给社会国家造成很多麻烦。修谱也是社会处理血缘、婚姻、财产传承等所考虑的基本依据,如果把它看得过于简单,可有可无,未必可取。
    应袁氏广大族人要求,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组建了“渝北区《袁氏族谱》编修委员会”。目的主要是规范家族,教育袁氏后代子孙爱党、爱国、爱家,以忠孝为本,和谐统一,家庭和睦,宗族和睦,弟兄姊妹和睦,妯娌和睦,邻俚和睦。修编家谱,整顿家风文化,它的核心就是要敬祖宗,别血缘,讲亲亲。要父慈子爱,兄友弟恭,人人爱人,人人像爱自己父母一样推己及人,像爱自己父母一样博爱人人,人人不忘其祖,不忘其婚,不忘其亲情,温馨家风,以增强维系社会纽带,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道德建设,社会治安,尊老爱幼,共建社会主义文明之邦,共建社会主义大家庭,实现党和政府、胡锦涛主席的伟大号召:“构建和谐社会”。
    现在修编家谱的不多,都各取办法,为我所用,参差不齐,没有模式,无处讨教。我们都是自发地在小范围内逐步扩大,以重庆市渝北区为基点,走访串联了长寿区、垫江县、壁山县、宜宾地区等地的袁姓族人,自愿结合,和谐统一,共有2230家,约8900人,这还远远不够普及,只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仅仅才是开始。成书之后,经《重庆晚报》2006年5月19日报道(标题《20袁姓人编修族谱教育后人》)后才逐步扩大到全重庆市。到目前我们已于2006年10月组建了“重庆袁氏文化研究会”,由28人组成,现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我们的宗旨是:“立足重庆,辐射全国,放眼世界”。我们有组织、有章程,凡热心于我袁氏族人文化研究事业者,都表示热烈欢迎,亲切和他合作,共同研究,希望《中华袁氏文化研究》的作品早日问世。
    国有国史,家有家史,也就是家谱,上承祖宗,下开嗣续,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人之无祖乎。在宋代,苏洵作过家谱,苏东坡修过家谱,闵州陈氏家谱,三槐王氏家谱专著问世,但都为数不多,汉末的诸如博陵崔氏,城南杜氏,范阳卢氏,吴郡清河范阳敦煌张氏等均有专著,太原王氏,瑯玡王氏,陈留谢氏的研究论文尤多,对后世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修谱的目的,重在敬宗尽孝教育,气节教育,前瞻性教育,勉学教育,技巧教育等五大重点为立身之本。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是革命导师列宁的一句名言,谆谆教导我们不能忘乎所以,不能忘掉过去,不能忘掉自己的祖宗。“史者师也”,“历史乃生活的教师”,借鉴先辈踪迹,导之以行。古人教导:“慎终追远”,不忘其根本。人人都希望知道自己是谁的子孙,自己的父母、祖、曾祖他们是什么样的形象,这是本能,是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如若打不开郁结胸中的大结,正合了佛家说的一句话:“未成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寻根问祖,祭祖归宗,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此乃修谱之重要环节。
    我们这部局部性的、小范围的家谱,是根据近两年多的时间在一个极小的圈子内走访、采撷、请教和阅读我袁氏祖宗遗留下来的仅存的家谱和资料,约计20余册,编写而成。这些陈旧的谱牒,因时间长,保管不善,受湿受潮,鼠咬虫蚀,大都破败粉絮,有的断章少字,戡误多份资料,加以对照核定。我们抱定一个思想,凡是祖宗传承下来的一文一字一纸,均如获至宝,那怕是残缺破损,不整齐,亦兼收并蓄。古谱书上的字、句、段,古老深奥,詰屈螯牙,难读难懂,我们不惜讨教老师或走访,求得明暸解决为止。幸存的这批谱书,我们坚守修谱职责,精心整理、修善。我们的准则是“实事求是”,秉笔直书,本着“信以传信,疑以传疑,循实记录,不虚浮,不隐恶,不溢美,不丑化”,完全拼弃了强烈的功利思想,不攀龙附凤,不乱认古时的帝王将相、贵胄显名为始祖,不乱标地域等现象。在整旧翻新的基础上,加以新编。原封不动,保持原革,展现在广大族人面前。我们的观点着眼于今后。因此,新编了100个字,与先辈的家谱行辈完全不同,形若顺口溜,不讲平仄对仗,只简单地注意了韵角,是为了读起来顺口。这个新编的行辈,来代替袁氏后代行辈,从此,终止了袁氏行辈,不成章法的社会现象。至于今后社会发展如何,难以预料,起马做到了目前我们这个小范围内理顺家谱、袁氏合族的目的。
    追今溯古,探索袁氏前代的历史,因范围小,力量有限,难了心愿,因此,讨教了《大载礼记》、《名贤汉族言行類稿》、《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吴录》、《独异志》、《史记》、《中国历史纪年表》、《资治通鑑》、《左氏春秋》、《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国家谱与年谱》、《辞源》、《辞海》、《陕鄂豫袁氏家谱》、《文字作品和野人传奇个人主页》和本地区内《袁氏家谱》等十多种资料,编写成书。但是从古书、谱书、资料等内容的来由与分析水准,文字的驾驭能力,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待以后逐步来解决。
    鉴于以上种种活动,追今溯古,探寻我袁氏家族历史,照今日袁氏后裔的种种活动,自有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前面陈述了,我们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国家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公佈数字,我袁氏人口7020万,约占13亿人口的0.54%,我们这部族谱的人口约为0.89万,仅占袁姓人口的0.013%,各方面都相距很远。我们这个袁姓家族是一个伟大的家族,分佈在全国各地,世界上也有很多个国家都有我袁姓族人居住,这样一个大家族,要以它为个案来进行探讨、研究,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大量的工作要我们去做。一个家族,它的家族教育、经济、文化、婚姻、祭祀、信仰、生活方式、风俗、命名、字、号,对照历代其他士大夫家族,探讨袁氏家族与历代社会及专制王权间的丝丝屡屡关系,我们这个家族历代以来,为人类社会做出的卓越贡献,有英雄豪杰者,人才出类者,事业成就者,获帝王封诰者,造就时代者,叱咤风云者,远见卓识者等等日常生活深入细致研究,一一加以剖析,岂非一日之功。我们做了这点事情,仅是九牛一毛之比,远远不能满足,还待今后与广大袁氏族人一道,共同努力,促其实现。





                                  重庆市渝北区《袁氏族谱》编修委员会  袁正心
                                                              2007年1月28日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