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经典电影《三毛流浪记》 [打印本页]

作者: 思闻    时间: 2006-5-25 16:11
标题: 经典电影《三毛流浪记》
经典电影《三毛流浪记》
(袁蓉和其丈夫魏鹤龄参加演出)
漫画《三毛流浪记》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几家影片公司都有意将其改编成电影。1948年夏秋之交,制片人韦布取得了电影的改编权。后由冯亦代、陈鲤庭等人牵头,最后决定由夏云瑚、任宗德合作经营的上海昆仑影业股份有限公司拍摄,此时,漫画在报上连载尚未结束(还剩下不到六分之一)。

影片在紧张筹拍之时,韦布收到一封恐吓信:“三毛再搞下去,当心脑袋!”这封恐吓信反而坚定了剧组人员拍摄《三毛流浪记》电影的决心。电影剧本先是由阳翰笙根据原著改编,后由陈白尘、李天济参与最后定稿。制片夏云瑚、任宗德、韦布(兼制片主任),导演赵明、严恭,造型设计辛汉文,主演王龙基。1949年4月1日上午,摄制组在上海外滩开拍了第一个外景镜头。

电影中,主人公三毛流落街头,像漫画中所描绘的那样,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过三轮车等等。流氓骗他去偷窃,他无论如何也不干。后来,被一位贵妇人收为养子,让他学习许多上流社会的礼节,并为他举行了一次鸡尾酒会。三毛不满意贵妇人家的荒淫和虚伪,纠合一群讨饭的小伙伴,冲散了酒会。然后他披上破麻袋,又回到流浪儿童中去。影片中大部分的情节是根据漫画原著改编或受其启发而创作的,但其中贵妇人收养三毛的一段故事情节与原著中三毛因见义勇为而被收养的内容完全不同,编导者的这一改编,也许是出于当时时代的需要。

该片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扮演三毛的小演员王龙基。他是摄制组在撒网般地搜寻未果后偶然发现的。在选三毛演员的时候,按张乐平的漫画形象,要求演员应该是因营养不良而有颗大脑袋。三毛是个受尽磨难而不屈服的小勇士,所以演员一定要可爱、聪慧、有灵性。当时负责选演员的导演严恭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一连找了数百个儿童也没有找到“三毛”。其中有一次,别人介绍他去看演员,他走进一幢洋房,只见一桌丰盛的菜肴,一个老板和几房太太领出一个胖小子要扮演三毛,吓得他连饭都没敢吃就走掉了。

正当严恭为选不到合适的演员而烦恼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他刚出影业公司的门,就看见三个孩子在玩弹子球,个子小的赢了两个大孩子,两个大孩子输了不认账,而且抢先动了手。小个头的孩子不管自己势单力薄,抡起拳头就打,最后把两个大孩子打败了。这种倔强、不示弱的个性正是三毛的特征呀。严恭走过来,细细地打量着这个小孩子:他个子小,头大脖子细,有一对圆圆的大眼睛,稚气中含着灵敏,迷茫中透着渴求的目光,还有那满不在乎的神态,随时准备自卫的警觉和搏斗意识,简直活脱脱就是一个小三毛呀!当时王龙基才八岁。

后来严恭就把他带到了摄影棚。于是,他被按在椅子上,剃了光头,还安上了大鼻子和三绺毛。接着化装师们便忙着给他化装,让他披着麻袋,赤着双脚,污着脸试镜头。试片放映了两遍,张乐平和剧组所有人员都笑了:“终于找到了,这就是三毛呀。”

王龙基除了外形像极了漫画中的三毛之外,他塑造三毛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还是来自他幼年时贫困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赐予他和三毛一样的倔强性格。父亲王云阶是位著名的作曲家,尽管二十几岁就当教授,但生活一直过得很拮据,家里常常揭不开锅。贫困的生活并没有压倒王龙基,反而磨练出他像三毛一样的性格。

王龙基对贫民窟的流浪儿特别有感情,他在苏州河畔体验生活,与小乞丐一起推运粮车,一道抢饭店拿出来的剩饭,和流浪儿朝夕相处,与他们结成了好朋友,他也就和三毛合二为一了。

剧组租了中电二厂的摄影棚,投入到了紧张拍摄中,拍摄工作直到1949年8月才基本完成。它是昆仑公司在上海解放前开拍的最后一部影片,也是上海解放后公映的第一部新片。“三毛”,被写在了共和国首页上。

拍摄过程中,在导演的指导下,王龙基较好地把握住了讽刺喜剧表演风格的特别要求,显示了自己的艺术天赋。例如在影片中,当三毛把偷来的钱包归还失主后,失主感激地要给他钱以酬谢时,三毛一面高声拒绝着:“不要,不要”,一面夸张地举手过头,连连摇晃,然后背起双手,昂首挺胸,踱着方步离去。这样的表演非常夸张,但又十分自然,形象地表现了三毛是非分明、扶危助难的品格,既显出小孩子做了好事后按捺不住的得意和陶醉,又显出了三毛长期浪迹街头渲染的“江湖气”。这样动作的神态,确是三毛这一人物所特有的。王龙基的表演真实、生动、感人,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由于年幼的王龙基有着孩子天生的顽皮,拍摄中也常常闹出许多笑话。为了做到和漫画中的三毛造型相符,每次拍摄前他都要化装。他的那蒜头似的圆圆的鼻子是用泡泡糖做的。而头上那三根毛其实是三撮毛,把三根铜丝一端贴在两张橡皮膏上,铜丝外面粘着毛线,再把橡皮膏贴在脑袋上。为了贴住这三撮毛,负责造型的辛汉文每天都要给王龙基剃头,要把他的头刮得光光的。王龙基最害怕剃头了,每次都是被硬按着把头剃完的。有一次,他实在受不了,头来回摆动,造型师辛汉文用手打了他一下,顺口道:“小赤佬,头不要乱动!”小小的王龙基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火没处发,这下可好,他立即回过头顶了一句:“你是——老赤佬!”“小赤佬!”“老赤佬!”结果俩人大吵了一场。当时的场面,在电影中再现了出来,就是三毛被富人买去当义子,流浪儿大闹命名宴会后,三毛和贵妇对吵的场面和对话。

电影中演配角的有关宏达、林榛、杜雷、黄晨、石炎、方伯、莫愁、程漠、龚伯安、马飞、苏鸿、孟树范、宋衍万、钱风、杨少乔、陈光复、王公序、冯继雄、丁然、陈重、陶冶、岳勋烈、顾鍪、嵇启明、田振东、何学初、陈家松、孙仪、小涵、薛敏、柳杰、洪骏、马中婴、钱理群等人。其中最盛大的场面是出现在“豪门大宴会”这出戏中,许多男女贵宾是由大牌明星客串表演的,有上官云珠和她的女儿姚姚,赵丹和黄宗英、沈浮和高依云、应云卫和程梦莲、魏鹤龄和袁蓉、项堃和阮斐、凌之浩和沙莉、刁光覃和朱琳七对夫妇,王龙基的父亲王云阶,还有孙道临、吴茵、林默予、蓝马、朱莎、中叔皇、奇梦石、高正、汪漪、王静安、蒋天流、应萱、王蓓、吕薇、林子丹、金淑之、徐薇、徐曼、徐缓、郭玲、黄温如、梁明、许兰、章曼苹、张劭、张乾、张婉、张逸生、傅惠珍、张庆芬、农中南、熊伟、关鹏、蓝优心、苏英、苏茵、苏曼意、谭云等50多位。一大批电影明星都甘心为一个无名的小演员当配角,以致出现了中国电影史上至今惟一一次“众星捧月”的盛况。这也足以显示出当时那个漫画中的流浪儿三毛,已经多么深入人心。

电影拍摄过程中,张乐平有时会来到摄影棚,时而是观众,默默站立在一旁观看,时而又是一位编导,在现场指导启发。漫画《三毛流浪记》中每幅画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漫画中的一笔一划都充满了三毛的喜怒哀乐,也包含着张乐平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拍摄之余,他给王龙基讲述他自己在画《三毛流浪记》过程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帮助王龙基更好地把握三毛这个角色。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上海市军管会艺术处处长夏衍提议,将《三毛流浪记》原来的结尾再加一个三毛欢庆解放的结局,作为庆祝解放的献礼片上映。因此,这部影片成为中国目前为止唯一一部跨越解放前后的“跨时代”影片,也是唯一一部有着“双结局”的特殊影片。也正因为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电影评奖——即“1949-1955优秀影片奖”中,因为对这部影片到底属于解放前还是解放后,存在着争议,以至该片未能参加评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毛流浪记》成为新中国建立后第一部在上海公映的故事片。当时最有名的六家影院:大光明、南京、美琪、沪光、皇后、黄金等,同时参加头轮公映。王龙基饰演的三毛,受到了广大观众和电影界的欢迎和赞誉。在公映期间,上海市影剧协会妇女委员会组织了义卖活动,王龙基和电影明星们在电影院门口,出售特地请张乐平绘制的一套三毛漫画卡片以及专门拍摄的一套三毛照片,即“漫画三毛”、“电影三毛”、“本人三毛”。后该影片在南京、宁波等地公映,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仅仅一个月时间,饰演三毛的王龙基就红遍了全国,被称为“天才童星”。

1958年和1980年,全国两次重新印制拷贝发行。1981年,该片又由香港和东南亚国家配成粤语放映,许多远离故土的老华侨,从影片中重温了昔日上海的风土人情,看后激动不已。

1981年5月,在戛纳电影节期间举办了中国电影日,放映了《三毛流浪记》等四部中国影片。随后,这部黑白电影在法国巴黎6家电影院连映60天,后来两家影院又加映了一个月,影片轰动了巴黎。电视台播放了预告片,巴黎的餐馆、咖啡馆前张贴了大幅海报,影片受到法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各家报刊纷纷刊登介绍文章和影评,赞扬《三毛流浪记》。

《巴黎日报》(1981年5月5日):“《三毛流浪记》是中国的《寻子遇仙记》,它描述了四十年代末,流浪街头的孤儿的不幸遭遇,它既有令人捧腹的笑料,又是令人心碎的悲剧。”“影片尊重漫画的原有风格。……温馨动人、幽默风趣,揭露了当时中国的弊端。”

《新文学报》(1981年6月11日)撰文:“影片感情真挚、幽默诙谐,导演功力与演员演技俱佳,它足以与黑泽明、小津安二郎和卓别林的作品相媲美。看这部影片是一次享受!”

《世界报》(1981年6月12日):“这部影片感人肺腑,又风趣诙谐。笑料层出不穷,想象丰富细腻。……你带着好奇心步入影院,而走出影院的时候,你会被影片的真实、生动与迷人的魅力所倾倒。”

法国最有影响的影评家让·德·巴隆塞利评论:“这部影片韵味醇厚……表明了中国也有新现实主义。在当时情节剧盛行的中国影坛上,这部影片的编导所注重的是严酷的现实和赤裸裸的见证。影片在笑声中含着辛酸的泪。”

1983年,该片获得了葡萄牙第12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Jury Award,the 12th Figueira Da Foz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of Portugal in 1983)。1984年又获得了意大利第14届季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The special Mention Award,the 14th Giffon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of Italy in 1984)。王龙基扮演小三毛的出色表现甚至被国外媒体列为“全球四大童星之一”。

经典电影《三毛流浪记》至今还时而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地电视台播放,是中央电视台重播率最高的影片之一。2004年12月,由共青团上海市委、文汇报社和青年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感动未来”十大排行揭晓,其中10个“最喜欢的儿童剧”中,《三毛流浪记》榜上有名。2005年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专设“亚洲电影回顾单元”,介绍了《三毛流浪记》等10部中国老电影。

2005年12月,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文汇报社联合举办,评选出“中国电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其中就有《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评语是:“王龙基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一个过早地独自在黑暗社会中艰难求生的流浪儿童形象。”另外,由上海东方电影频道、《每周广播电视报》、新浪网共同主办,评选出了“我最难忘的百部中国电影”,有超过10万名热爱电影的观众通过网络投票和邮寄信件投票的形式踊跃参与,电影《三毛流浪记》与《三毛从军记》一起名列其中。

在北京新建立的中国电影博物馆里,有19个与真人一样大小的全身蜡像,其中就有王龙基扮演的流浪儿三毛。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