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我的外祖父袁希涛
[打印本页]
作者:
思闻
时间:
2006-5-23 05:48
标题:
我的外祖父袁希涛
我的外祖父袁希涛 汪安琦
--------------------------------------------------------------------------------
在我的印象中,外祖父是一个慈祥的老人。他个子高大,鬍子很长。穿着有点发黄的粗布白挂子。常见他从外面回来时,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小时候妈妈带我到外公外婆家去玩。他们住在上海租界的弄堂里,我家住在苏州,要坐火车去的。外公的藏书很多,记得他的书房两壁是用书箱搭成的。有一次我到他书房去,他给我两本书,说:“这是小朋友们看的书,很好看的。”书中讲,冬天很冷,一个老奶奶在外面扫树叶,冻得发抖。使我幼小的心里,对穷人发生同情。这是陶行知晓庄师范编的书。 外祖父袁希涛字观瀾,上海宝山人,生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卒于1930年(民国19年)。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贡献是很大的。 光绪23年在他32岁时,考中了举人,到上海广方言馆任汉文教习。他精研新学,意识到教育为治国之本,就到家乡宝山,创办了宝山县学堂,宝山原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又和上海龙门书院的同人们倡议改办师范学校。他到日本考察,回国后,任龙门师范学校校长。光绪31年他辅助马相伯先生筹建复旦学院,为了筹设复旦学院,累积负债六千余两,无人承担,都由他逐年偿还。听姨母说那几年家中生活很艰苦,家务事都由外祖母操持。在他的筹划下,宝山各镇设立了小学30余所,又创办了太仓中学,组织成立江苏学务总会。光绪34年应直隶提学使傅增湘先生之召,任直隶学务公所科长,到河北各地视察学校。 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元年,教育总长蔡元培招他到北京,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任职期间赴江苏、湖北、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各省筹设高等师范学校,并视察了上海、苏州、无锡三处学校。民国三年,引病辞职回南,任江苏省教育会会长,组织了南京高等师范。民国四年张一麐招他赴北京,简任为教育次长。民国五年范源濂任总长。民国六年,范总长请假,他奉令任代理总长。北京大学风潮,校长虚位,他呈请政府请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帮助蔡先生提倡文化事业,草定义务教育计划。民国七年,傅增湘任总长。那年他到东北去说服张作霖出资、拨地,筹设东北大学。他建议由国家培养美术人才,蔡元培推荐徐悲鸿。外祖父送徐悲鸿公费赴法国深造。民国八年(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我国对德宣战,他主持收同济大学为国立,在吴淞建校。五四运动,傅总长辞职,外祖父暂代部务。爱国学生被警方拘留22人,由外祖父出面保出。6月他辞职,赴五台山。他本兼任北京图书馆馆长,10月辞去图书馆馆长,南下,住嘉兴。因舅舅在嘉兴与舅母葛敬璇女士结婚。 1979年我到美国去见到舅舅,他告诉我,当年五四运动,外公同情学生,辞职去五台山,当局对他怀疑,派暗探跟踪,家中前后门都有暗探。舅舅不得已,只好到嘉兴去结婚。 民国八年(1919年)11月外祖父与教育界人士发起组织欧美教育考察团出国考察。他先在美国考察了20余州,又到欧洲考察了11国。费了一年时间。民国10年回国,到上海和黄炎培先生一起在江苏省教育会工作。处理了曁南大学办商科事,找各方面人士商谈东南大学经费问题,讨论对付南洋英属地取缔华侨设学校事,并到各地讲演欧美教育情况。那时军阀专政,教育经费无着落,学校发不出工资,北京大学等校都停课。教育总长因经费无着落而辞职,国立各校教员提出总辞职,政教界有志之士都相继出京。 考察欧美后,外祖父特别倾心于义务教育,他到各处演讲宣传。民国10年7月义务教育期成会在江苏成立,推外公为会长,黄炎培为副会长。他们访问了江苏省王省长商谈义务教育筹歀办法,因事势牵制未成。民国10年、12年他和黄炎培先生代表江苏省教育会出席了在广州和云南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议。军阀混战,外祖父隐退在上海居住,但仍任江苏省教育会和江苏省义务教育期成会会长,为江苏省的教育事业操劳。他奔走各地演讲,大声疾呼提倡义务教育。他还和黄炎培、沈信卿两先生一起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他虽患足疾仍步行数十里到乡间办乡村师范和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地。 外祖父倾家荡产,辅助马相伯先生创办复旦学院。在教育部先后七年,他对新的教育制度、法令的制定、课程设置等无不亲自动手参与。在部期间改各省高等师范为国立,并悉心规划、筹设。他到东北劝张作霖办了东北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我国对德宣战,他主持收同济大学为国立。他促成了庚子赔款兴学。他请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送徐悲鸿公费到法国留学。五四远动后,他到欧美考察教育,回国后提倡义务教育,不遗余力。 外祖父爱好旅游,考察之余,遍游我国名山大川,曽自己画了许多地图,也写了一些游记。他还写了“欧美教育考察笔记”。可惜几经战乱都丢失了。民国16年游黄山,他看见黄山风光绝胜,但山路崎岖,回上海后募款修建天都峰山径,他自己也倾囊捐助。曾写“黄山修路记”,可惜也丢失了。外祖父自奉很俭,外出考察或游山常步行,常自带干粮或沿路买烘山芋充饥。他对人非常慷慨、宽厚。亲友有困难的,无不接济、帮助。尤其愿意帮助青年求学。对公益事业十分关心,常倾囊捐助。 有一次我见到一位长辈友人,她说:“你的外祖父只有一套衣服!”我听了有点莫名其妙。原来是这样,有一天一个骗子到家跟外祖母说:“今天有人请老爷证婚,叫我回家拿一套好点的衣服给他换上。”外祖母说:“他那里还有衣服,不就那么一套,今天已经穿了出去了!”那个骗子听了就一溜烟地跑了。 晚年,外祖父经济很困难,经常在灯下编书、写作以自给。闲暇时博览群书,钻研学问。仍常步行下乡劝学,一直到他患病逝世。正如黄炎培先生所作象赞说:“谋己不工,谋人则忠,其识通,其抱冲,其建于群也丰,吁不得于一国而一省而一里一井,苟死而教育成也。先生其瞑。” 外祖父倾心于义务教育事业,谋于一国不成,而一省一乡。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的志愿不能完成。只有到了今日,全国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制”。现在教育普及,大学林立,可以告慰于外祖父了。
2006-5-21 18:53:27举报帖子
复制贴子
加为精华
单贴屏蔽
帖子评价
使用道具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