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日照袁氏 [打印本页]

作者: 立量    时间: 2006-2-20 13:36
标题: 日照袁氏
日照袁氏
               ○ 袁 锡 平



幼时祭祖,常听族人讲述祖宗历史,便产生寻根求源之兴趣。后来,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兴趣越来越浓。工余闲暇,搜集到了我家族谱不同时期的多种版本。近年来,退居赋闲,研究族史的机会增多,在族人协同下,多次去莒县九里坡、沂水四十里袁家庄、沂水袁家城子等村探访,查阅《袁氏族谱》,使我增长了不少族史知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鲜为人知之事。回头再细阅日照傅家疃《袁氏族谱》中的“谱记”,将这些族史资料与关心热爱族史的族人反复研讨、推断,达成初步共识。现将谫陋之见公诸於世,以期考证先祖三兄弟自冀迁鲁之秘。
—、日照、莒县、沂水三县袁姓系“冀州枣强袁”。
傅家疃《袁氏族谱》载:“我袁氏乃直隶省冀州枣强县向义村人也, 自大明洪武十二年己末(1379年)始祖兄弟三人徙居山东,长支居青州府日照县傅家疃,二支居青州府沂水县袁家庄,三支居青州府莒邑九里坡。盖三支族繁丁盛,皆我袁氏先世阴功所致也。”——九世袁格于1753年。
沂水《袁氏族谱》<家传序>云:“袁氏之先,直隶枣强人也,明初迁沂,生、讳、卒、葬俱无可考,至讳自当祖,始有可记,奉为始祖。”——十三世玉基于1840年。
莒县西乡(夏殿)《袁氏族谱》<族谱弁言>称:“考吾先祖自明之初由河北枣强县迁居日照(傅家疃),后由日照分居莒县袁家疃(原厉家疃)、九里坡等村,而吾夏殿始祖系由袁家疃迁来者。”——十四世继闳于1922年。
2002年1月约希信、敦和、兆禄、玉浩等几位同族去河北枣强县寻根问祖。在枣强县史志办王主任的指引下,找到了好多袁姓聚居的村庄,但没找到向义村的踪迹。世远年湮,朝代变迁,村无档案,找一个六百多年前的村庄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查阅当地《袁氏族谱》得知,枣强县内袁姓,部分系世居枣强的“坐地户”,还有一部分系明永乐二年到八年来自山西省洪洞县。“洪洞袁”迁冀时,日照袁氏先祖已离冀来鲁二三十年,很显然,日照、莒县、沂水三县袁姓确属冀州枣强袁”。正如族谱所述:“今考,袁氏有海东袁,有洪洞袁,有武定化中袁,皆非我袁氏本源,我袁氏世世相训,实属冀州枣强袁也”。
枣强与东光,县境不过百里之遥,袁绍的后裔有一支居东陵东光,冀州枣强袁是否就是袁绍的后裔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洪武十二年自冀迁鲁的三兄弟应尊为先祖,而不是三县袁姓现排世系中的始祖。
经考证,傅家疃《袁氏族谱》中提到的“始祖兄弟三人徙居山东”所称始祖并不是袁姓族谱中现排世系中的始祖。
按过去的人生繁衍通例,快者世均25年到28年,最慢的世均长达38到40年,通常百年三世。傅家疃九世袁格至二十世,沂水六世鹤年至二十二世,莒县九里坡迁居北乡黑涧岭的八世裕祖至二十世均合此例。
若将傅家疃始祖表正视为自冀迁鲁的最高始祖,世均年龄与人生繁衍通例相差甚大。元朝末年,官至锦衣卫指挥使时,小则三十五岁,洪武十二年来鲁时应50岁左右,应生于1330年前后,至九世袁格(1702年生)世均46.5岁,至十六世,世均37到44岁之间。明清时,富家一夫多妻,父子间年龄相差五六十岁,不足为奇,但在一个家族繁衍史上,八代平均四十六七岁,十五代平均最快才37岁,是断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沂水《袁氏族谱》记载是准确的。“袁氏之先,冀州枣强人也;明初迁沂,生、讳、卒、葬俱无可考,至讳自当祖,始有可记,奉为始祖”。从自当祖继世以来,代无遗缺。这足以证实,自冀迁鲁的应是先祖,始祖是后世另奉的。
现尊始祖既是先祖之后,各县袁姓就不一定只一个始祖。
据现五莲县长兰村袁氏长老口传遗言,祖上是从汪崖(傅家疃)析出。袁格在谱序中也曾提到“每闻先人遗训,长兰一支国有(十一世)等乃同始(先)祖。”长兰袁姓始祖讳表章,与傅家疃袁姓始祖
表正同用一个“表”字,傅家疃二世、三世失讳,两村袁姓从四世到八世五代人中有四代取名同用一个字(即一个辈),由此可见,表正与表章为同一先祖之后定无可疑。其血缘关系,当是同胞兄弟或同堂兄弟,最远不过是从堂兄弟。
三、日、莒、沂三县袁姓三位先祖既是同胞兄弟,那么族谱中所奉始祖是否当时就是同一行辈的再从堂兄弟呢?
我认为是肯定的。也就是说,目前三县袁姓所排传统世系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从目前三支在世之世位看,最高十五世均有少数人尚在,十六世已完全面世,望族均已繁衍至二十二世(日照支五莲长兰,沂水支袁家城子,莒县支九里坡)。若不是同源一宗,始祖(先祖)同为兄弟,世位怎能如此相近?
再说,一个家族,世位愈高,人丁愈稀,血缘愈近,这是世系繁衍之通理。先祖三兄弟,背井离乡自冀迁鲁,开始聚居日照傅家疃,后分居青州各地,数代之内,岂有不顾血脉之情互不往来之理?何况,三处同一州府管辖,后世求学、经商、卖艺、打官司均有许许多多可以接触的时机。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念及血脉之情,各处寻访,故人相见还格外热气,何况先人?
傅家疃与九里坡素有走动。康熙初年,九里坡之后迁居莒县北乡黑涧岭、日照北乡潘村、蓬庄者与傅家疃近在咫尺,其后世经常回九里坡祭祖或与近支联系。九里坡、袁家疃又与浮西袁家庄、夏殿“从历代列祖相沿至今,往来所尚并未间断,行辈称呼定准不紊”,浮西袁家庄、夏殿距沂水袁家庄、袁家城子不足40华里,袁家疃离沂水南门外也不过80华里,历代列祖岂能不相往来,互不联系?
另外,从有记载的五世、六世祖年龄推算,也相当接近。傅家疃五世祖讳辅臣,字国柱,号云阿,己卯(1579年)优贡士。若时年30岁,应1550年前后生人。沂水一支六世祖讳鹤年,字我白,生于明万历壬午(1582年),较辅臣公小30余岁,正是一代之差。辅臣之长子斯鲁,字愚溪、廪生,天启甲子(1624年)科副榜安东教谕署 淮安府教授。次子斯纪,字乾安,号遁翁,清顺治丙壬(1656年)拔贡,与我白正是同代人。明末,为避乱,傅家疃六世斯高隐居琅琊,沂水六世我白入住西山,两兄弟不仅年龄相仿,行为又何其相似。莒县九里坡袁氏始祖维正公之八世孙裕祖三兄弟康熙元年(1662年)自九里坡迁居黑涧岭时,若裕祖30岁,应1632年生人,比我白公差两代,小50岁,也是合情合理。
至于三大支袁氏所奉始祖是同时议定,还是一支先立,旁支论代随从,不得而知,难以考证。按常理,书香门第之家,或人丁兴旺家道益盛之门,适逢国泰民安之盛世,族人都会想到尊祖敬宗,修谱立碑。通常各支族人在相互交往时不免要追根溯源,论及行辈,以求尊卑不紊。当一支奉立始祖世系有序后,后者在创修族谱时,为求同族世系之统一,必会仿效同族将本族与同族始祖行辈相同者奉为自己的始祖,于是便出现了日照傅家疃一支表正,表章,沂水一支我白,莒县一支维正等多位始祖。
三支各自所奉始祖,日照支表正、表章二祖,沂水支白当祖,均有据可考。
莒县东乡九里坡族谱,1939年4月21日,日寇火烧九里坡时被烧毁,西乡一支(浮西袁家庄、夏殿,今属沂水县四十里镇)族谱修于1937年,其世系排列未按九里坡之传统,而是以村为始,将从袁家庄(浮西)迁居夏殿的八世称为始祖。故只知九里坡始祖名讳维正,莒县是否另有始祖无据可考。
综上所述,我对三先祖之后, 目前居日照、五莲、莒县、沂水、沂南、诸城、胶南等大多数村庄袁姓所排传统世系深信不疑。
四、袁氏先祖三兄弟“始居”地考
谱记称:“长支居青州府日照县傅家疃,二支居青州府沂水县袁家庄,三支居青州府莒邑九里坡。”
经考,日、莒、沂三县明朝隶属青州府,到清朝,改归沂州府管辖,谱记中提到的日照县傅家疃,即今五莲县高泽镇汪崖村。傅家疃 既是日照袁姓先祖的始居地,也是日照袁姓的发源地。正如1873年重修族谱时谱序所云:“其族居日照者,吾祖之留贻也,其徙自日照者,吾祖之分脉也。”日照袁姓先祖之后,散居全国各地,但对其祖居地是日照极北边陲傅家疃却从来没有争议。
我先祖三兄弟自冀来鲁,初期居无定所,先是居傅家疃,后分别徙居莒县厉家疃、沂水。据传傅家疃之始祖也曾居过厉家疃后又迁傅家疃。傅家疃一支最早迁出的村庄有莒县东莞袁家庄,现属五莲县的长兰,日照袁家庄。迁自长兰的有西庄、东袁家庄。后从傅家疃徙出的有东、西黄柏沟、范疃、程戈庄、潘村,日照城里。从范疃迁出的还有刘村、诸城小河北、诸城北乡东楼子。1960年汪崖成为库区,又有移民迁至内蒙古前郭旗。1966年墙夼库区移民,汪崖、潘村、程戈庄又分别迁至诸城尚沟河、雷家岭、胡家楼、涝洼、大埠屯、大辛庄子、九台后庄、丁家庄等村。
据族谱记载,六世斯高,明崇祯丙子岁廪贡,明清换代为避兵乱,而隐居琅琊(今胶南琅琊台),世代在此繁衍生息,其后世有一支迁居诸城北乡苗家庄。斯高之侄,信,字介石,阵亡后,其子携一侠女戴氏,避居东武(今诸城),其后世有居胶东者,有居辽阳者。六世斯琛,有一支迁居日照两城,一支居江苏宿迁。
总之,数百年来,世世代代,生息繁衍,或因出外求学而易地为官或做工者,或因保国而易地安家者,或为生计而投亲靠友远奔关东者,已实难考矣。
谱记称:“二支居青州府沂水县袁家庄”,实际上,这是明朝后期五世祖晚年以后的居住地。
据沂水谱序云:“明初迁沂,生、讳、卒、葬俱无可考,至讳自当祖,始有可记,奉为始祖,居沂南门外教诸子从师读,……五世祖文芳,字汝芬,号兰轩,别字抱一子,庠生,晚年厌城市喧嚣,徙居苗氏村,即今袁家庄也。” 苗氏村易名为袁家庄,必在袁姓兴旺,在村里占绝对优势之时。
六世祖讳鹤年,字我白,寿72岁,生于明万历壬午(1582年),卒于清顺治癸巳(1653年),既是五世祖之晚年,当是明万历末期,此时六世我白也已年近四十。我白公有四子十四孙,到康熙初年,已成为苗氏村名门望族。五世之前虽是书香之家,但因势单力薄,外界 影响有限,故始居地“沂水南门外”知者甚少。六世之后,家业兴旺,人丁繁盛,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交往越来越多,袁家庄被外界误认为二支先祖始居地就不足为怪了。
实际上,明末,为避兵乱,七世兄弟四人为绝意进取,侍父进入西山,十余年后,出山至袁家庄时,七世二支允采因“见颓垣败址,满目荆榛,不可以居,惟界湖室宇虽焚,墙尚屹立,乃葺而居之”便与三弟允谷迁居界湖(今沂南县城)时在1660年前后。沂水袁氏六世祖遗留三支,七世允嘉、允采、允谷。其后世分别在扈山前、袁家庄、袁家城子、界湖(今沂南县城)繁衍生息。允采之后十四世冶池与其长子十五世仙洲分别考取嘉庆辛未(1811)和道光己丑(1829)进士,俗称父子进士。
现七世祖三兄弟之后,以沂水、沂南为基,遍布临沂及全国各地。
关于莒县袁氏先祖(三支)始居地,数百年来,不论族谱记载,还是口传遗闻,均称“三支居莒邑九里坡”。而对九里坡袁氏是从袁 家疃迁出,却鲜为人知。夏殿族人仲一公在民国二十二年重阳节所撰《沭东袁家疃采访记略》及民国二十二年旧历十一月初一所撰《袁家疃与九里坡始祖之先后奠居之早晚考》两文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简略之“莒邑袁氏之先祖,明初由直隶枣强县迁鲁,居海曲(今日照), 后分居莒邑袁家疃。袁家疃原名厉家疃,后厉姓渐衰,吾袁氏日臻隆盛,地土田园毕归吾有,故邻近称谓更名之为袁家疃也”。
“明之中叶,不知下递几世,因疃中地势低洼,频患水灾,乃始四方转徙,各谋高居,故有九里坡与袁家庄之分迁耳。”“居九里坡者,族众允繁,交通称便,据大镇而处东陲,邻近称谓率以为宗。”后由九里坡迁出者有莒邑东北之徐家官庄、黑涧岭。日照县之邢家沟、宅科、潘村(五莲)、蓬庄(五莲)、沈疃等。其复迁自袁家疃者又有上官庄、下官庄、宋家村、田家村、古路官庄、沙沟等。在袁家庄居者又分至夏殿、沙河崖及沂水南乡沙沟峪,自夏殿又分及路家庄、茶桕坡、前岔河、大苏家庄、葛家马庄、寨西、大李家庄、孟家庄、西茶家坡。
傅家疃原族谱1642年失于兵火,九世祖袁格,1753年创修族谱时,岁已过天命,家遭两次劫难,至使父死弟亡,家业飘零,身命几坚。冤案刚刚得以平反昭雪,为圆“余父垂危遗命修谱一事”之梦,在史料不全,交通通讯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再去远访沂水、莒县考证探访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将原祖传遗训,口传遗闻照文搬用,是可以理解的。
五、“锦衣卫指挥史”的官位应属先祖而不是始祖。
据碑志载“始祖讳表正,锦衣卫指挥使,原籍直隶省正定府枣强县向义村。于明洪武十二年徙居山东青州府日照县傅家疃里,娶窦氏,合葬北原有碑志。子:某某”。
锦衣卫是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的仪仗队,其最高长官为锦衣卫指挥使。其官职不高,但在京内尚属备受崇敬之职。
洪武初年,朝廷只设“仪鸾卫”,未设“锦衣卫”。洪武十五年四月,朱元璋把亲军都尉府属下设的“仪鸾卫”改为“锦衣卫”,并由皇帝直接控制,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除担负禁卫外,又从事侦察、辑捕、审问、判刑等活动,朱元璋把重大案件都交给锦衣卫处理。洪武初年,他所封的功臣高级将领近卫军首领多数是淮西乡党。由此看来,即便洪武十五年前有锦衣卫,其指挥使之职有淮西人在,不可能落于他人之手。
如果始祖表正任的是明朝洪武十五年以后的指挥使,其可能性极小;据考,始祖表正继世以来,二世三世生讳卒葬俱失,从四世之后至十一世,食廪饩列胶庠者很多,若始祖表正任过“锦衣卫指挥使”之职,卒后不致“未谋堪舆”而葬于疃后,二世长支也不必迁居莒州东莞牌之袁家庄,三世又何必迁居日照袁家庄呢?此官本属光宗耀祖之职,即使族谱遗失,后世也会尽人皆知,传闻清晰,为何四世之后 记载如此完整,一至三世却记载残缺呢?据此分析,“锦衣卫指挥使”可能属先祖之职。由于世远年湮,传闻难确,九世祖创谱时误把先祖之官落于始祖之身。
如果先祖任的是元朝末年的“锦衣卫指挥使”尚在情理之中。因元帝被逼出北塞,先祖身为汉人,不可能随往,很可能弃官回家。当时黄河下游一带的情景是,从1330年到1369年,四十年间黄河决口七次,黄水滔滔,吞没村庄,淹没田园,顿时,方圆百里一片汪洋,百姓万家湮没,灾民奔散,呼叫求救之声凄厉悲惨。黄水过后,陈尸遍野,村舍变为废墟,良田淤成砂滩,所剩无几的灾民往往在瘟疫流 行中命染黄泉,这便造成土地荒芜,赤地千里,渺无人烟。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没有黄患和瘟疫,正当明朝初期,一个前朝旧官,安赋在家也有风险。天灾、人患迫使先祖只好携弟外迁。
据此分析:碑志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传闻而立,不然为何只注:“某某”,而无真实名讳呢?
作者: 袁袁    时间: 2007-5-16 18:11
标题: 至于三大支袁氏所奉始祖是同时议定,还是一...
至于三大支袁氏所奉始祖是同时议定,还是一支先立,旁支论代随从,不得而知,难以考证。按常理,书香门第之家,或人丁兴旺家道益盛之门,适逢国泰民安之盛世,族人都会想到尊祖敬宗,修谱立碑。通常各支族人在相互交往时不免要追根溯源,论及行辈,以求尊卑不紊。当一支奉立始祖世系有序后,后者在创修族谱时,为求同族世系之统一,必会仿效同族将本族与同族始祖行辈相同者奉为自己的始祖,于是便出现了日照傅家疃一支表正,表章,沂水一支我白,莒县一支维正等多位始祖。
三支各自所奉始祖,日照支表正、表章二祖,沂水支白当祖,均有据可考。
莒县东乡九里坡族谱,1939年4月21日,日寇火烧九里坡时被烧毁,西乡一支(浮西袁家庄、夏殿,今属沂水县四十里镇)族谱修于1937年,其世系排列未按九里坡之传统,而是以村为始,将从袁家庄(浮西)迁居夏殿的八世称为始祖。故只知九里坡始祖名讳维正,莒县是否另有始祖无据可考。
综上所述,我对三先祖之后, 目前居日照、五莲、莒县、沂水、沂南、诸城、胶南等大多数村庄袁姓所排传统世系深信不疑。
四、袁氏先祖三兄弟“始居”地考
谱记称:“长支居青州府日照县傅家疃,二支居青州府沂水县袁家庄,三支居青州府莒邑九里坡。”


俺就是他们的后  啊!!!!![audio10]
作者: 春风雨    时间: 2008-6-14 15:50
终于又上来了!呵呵
作者: 五莲袁磊    时间: 2008-10-16 11:08
:-)又了解了不少啊
作者: 袁小博    时间: 2009-4-3 23:54
我老家就是日照的,可那村子就我们一户啊,听说从袁家村出来的,不知是那个袁家村啊.
作者: 春风雨    时间: 2009-4-14 17:14
小博你那个村的?
作者: 袁东升    时间: 2009-4-14 23:37
楼主真是强大啊,研究的这么仔细!
作者: 袁小博    时间: 2009-11-1 19:28
引用第5楼春风雨于2009-04-14 17:14发表的 :
小博你那个村的?
你好,好久没来了看看了.俺山东省日照市碑廓镇西集后村,曾祖从袁家村逃荒至此.曾祖袁国盛是不是属国字.辈,如是应属那个袁家村.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