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九岗袁氏当归陈郡堂 [打印本页]

作者: 袁酉    时间: 2018-8-10 18:11
标题: 九岗袁氏当归陈郡堂

       《江西九岗袁氏总谱》前 言

        第二章  九岗袁氏当归陈郡堂
              
               九岗袁氏当归陈郡堂

       中华袁氏早期无堂号,至西汉初(公元前206年)袁氏三分支,吿:长子生主陈郡,次子类主汝南,三子政主彭城。才有陈郡堂、汝南堂、彭城堂之分,这是袁氏较早的堂号。这三个堂号中,陈郡堂是全天下袁氏根基堂,汝南堂、彭城堂是陈郡之衍生堂。随着时间推移,袁氏人迅增广迁,堂号也就越来越多,往后将越来越少不受重视。

       一、关于“汝南堂”
       袁氏起源于河南陈郡之太康,时间即宣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56年)。西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汝南郡时,将陈郡之新阳、新蔡、平舆、上蔡、项县等地划归汝南郡,天下才有汝南袁氏之“汝南堂”说。汝南袁氏史册名人在三国中期后已烟灭,从安公起到袁尚死才一百五六十年时间,六代人世系没间断,以后汝南袁氏在也没现过史册。而陈郡袁氏自滂公起到唐朝初袁谊现史册(公元635年),创五百多年辉煌,世系没间断。
       中国民间修家谱较早者始于宋、明朝,差不多有过半数袁氏家谱自称“汝南堂”。试问:在时隔七八百年,史册无名,族内无记录,只知当地始迁祖的情况下修谱,这些修谱者们是如何知道他们宗支是“汝南堂”的?说白了,因袁安四世三公名气大,修谱者要为他们宗支撑门面。排世系时,动辄我们是安公三十多少代孙,具体到每代人时,将史册上袁安之五六代人写上,三国中期以后怎么办?这些修谱者没办法,不分靑红皂白硬将陈郡支史册名人拖拉进谱,错联父子辈分关系,给后人造成极大的困惑!在一部“家谱”里应是先分支系,再联世系!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则!这个根本原则修谱者们是明知的,为什么修谱时不分支系拼凑世系呢? 说到底,想修一部全谱,但资料少,信息不畅,各自为阵,对袁氏缺乏全面了解造成的。
       如今有不少地方自称“汝南堂”,甚至不准别人质疑,理直气壮当真理弄得神乎其神!其实全国有几个地方如袁州有部分袁氏属汝南堂,而大多则是尊安公为祖,自称“汝南堂”。另有部分袁氏家谱,开宗明义“尊安公为祖”,说安公多少代后直接当地始迁祖,中间不写世系人名,这算比较客观的。在九岗谱中也有敢直言的如《桐岗袁氏四修族谱序》曰:“袁氏传至大司空名安者,显名于汉,受爵王廷,而袁氏之族遂推尊为始祖也”,乃实话实说!有个“尊”字,后人们就可想到自当地始迁祖以上至袁安世系人名均为虚,是个谱中念响不必过真的。
       看一部家谱属哪个堂,不单是看谱上自称,更重要的是要看此谱世系源流图中的世系人相互关联是否属实与得体。特别是当地始迁祖与该谱标明的堂属主之间的世系人是否合谱牒之规,合乎常理。
       现世袁氏家谱有百分八十以上,只知当地始迁祖,始迁祖以上则不知。要解决本宗支在汉初袁氏三分支中属于哪一支,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归到袁氏根基支上。陈郡是袁氏的根基支,说自已是陈郡支,在根基上永远不会错!因彭城支、汝南支也是从陈郡支上派生的。

       二、九岗袁氏当回归“陈郡堂”
       1. 从家谱上溯看堂属;(老谱是遍述袁氏名人,无堂号 )
       综观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秋修的《九岗增田袁氏九修大成族谱》和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正月修的《增田九岗袁氏大祠主谱》,这两部家谱是九岗袁氏存世最早的家谱,两部家谱均没有堂号说,更未提及“汝南堂”。这是历史真实地反映,说明那时九岗袁氏不太关注堂号。对鳌公上溯世系最远上溯到舜帝,后胡公满,后莊伯,后涛涂,后辕固,后袁盎,后袁安,后陈郡袁焕。
       2. 从世系源流图看堂属;(老谱是东拼西凑,可称全袁堂)
       九岗谱中世系源流图,安公(1世)―京―汤―成―绍―熙(6世)―焕―侃(8世)―公晦(9世)―子哲―会宗―冲―星(13世)―豹(14世)―询―顗―戬―君正(18世)―宪―朗(20世)―天纲―客师(22世)―恕巳(23世)―楚客(24世)―伯彦(25世)―仲几―叔则―敬柔(28世)―简易―建丰(30世)―志高―昱(子四:敬、廠、敖、敷)―鳌―九子―
       大至解读一下,1世至6世属汝南支人史册有录;7世袁焕、8世袁侃属陈郡支人,7世袁焕的父亲是袁滂非熙!;9世至13世属家谱创名史册无名;14世至20世属陈郡支人史册有录,14世袁豹的父亲是袁质非星,20世袁朗的父亲是袁枢非宪;21世袁天纲和22世客师是汝南支四川城都人,而天纲上有父玑,祖父嵩,曾祖父达;23世恕巳属汝南支河北东光人史册有录;24世楚客属陈郡支人;25世至27世属家谱创名史册无名;28世至30世属相互无关联人史册有录;31世32世属家谱创名史册无名。(祥细解读请看九岗袁氏总谱前言七)这部家谱世系源流图中即有汝南支人又有陈郡支人,还有外地人与家谱创名;这种不分支系的世系源流与牒规有悖,说他是“汝南堂”不行,说他是“陈郡堂”也不行,说他是“彭城堂”更不行,只能说它是全袁堂。如此东拼西凑的世系源流,只能说明修谱者不知汉初袁氏三分支,对袁氏了解不全面。
       3. 从迁出地看堂属;(老谱是无统一迁出地,随心编写)
       九修谱上说“世住袁州”,在袁州什么位置?修谱者不清楚。这样说因袁州袁姓人多,可以壮本宗支之威,因袁安四世三公名气大,可向汝南郡沾边。九岗首修家谱时间在北宋绍圣元年甲戌(公元1094年),距鳌公仙逝不足百年,三四代人。按常理有关鳌公迁崇仁前的情况族内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族传,遗憾的是说法太乱。
       综观《九岗增田袁氏九修大成族谱》中集各岗四十篇序言,说鳌公时,大多只讲官职不讲住、迁地。其中,有三说迁自吉州,復徙抚州崇仁乡五十二都白茅畬;一说迁自袁州,復徙抚州崇仁乡五十二都白茅畬;一说迁自河南汝阳,復徙抚州崇仁乡五十二都白茅畬;这几种说法站得住脚吗?史实是:鳌公游学于袁州,登南唐保大十四年丙辰(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进士,当的是南唐的长沙府尹,归宋朝后任原职,不得重用才生归隐,在长沙府尹任上徙抚州崇仁,直到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诏以本职出吉州刺史。显然迁自吉州、迁自袁州,復徙崇仁是站不住脚的!迁自河南汝阳,復徙崇仁更是无稽之谈。河南汝阳当时属五代后周辖制,若鳌公住汝阳他怎么可能到十国之南唐来参加考试呢!
       4.从本宗传承家谱看堂属;(老谱是堂属不明)
       江西丰城《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是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以前修的,记录的是鳌公及九子以前的人和事,是可信的。而《九岗增田袁氏九修大成族谱》是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秋修的,记录的是鳌公以下的人和事,两者是传承关系,理应相衔接。
       袁锡光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辑成的《袁氏世考》第46页曰:“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谱载始祖钰居佘牟(西山)唐天宝时人,二子澍、葆。澍三子,柚字於贤、枝字於茂、朴字於宝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徒袁家渡。柚五子,燷、灴俱居西山;煌子坦、烓长子墐俱徙蓼州、次列迁吉州;煜三子堉、埁、埥。朴一子烯,烯子二坤、逵。枝三子,灯子墡迁蓼州;焊迁进贤界岗;焲子二,玺迁蓼州,(土客)。墡三子,衘、小阳、街。街二子宪佐、宪统。宪佐二子道谋、道迅。道迅二子(昆鸟)、鳌。鳌九子分居九岗,瓘迁崇仁谷岗,子郜汶赘于临川张氏析居槎溪头,曾孙光居谷岗横斗;珮居麂岗;珏(班)居巨岗;玮(珊)居横岗;琯居桐岗;珰居鹿岗;瑞居城岗,子宏三子旻襄居下西源;琰居粟岗;琛居枥岗。”
       袁鳌上溯至鈺公世系为:1世袁钰―澍―枝―灯―墡―街―宪佐―道迅-9世鳌,前八世都是布衣。
       江西丰城《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未注明堂属。
       5.堂属不明回归陈郡根支堂
      《九岗增田袁氏九修大成族谱》属只知袁鳌为始迁祖,始迁祖以上不知。要解决本宗支在汉初袁氏三分支中属于哪一支,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归到袁氏根基支上。陈郡是袁氏的根基支,说自已是陈郡堂,在根基上永远不会错!
      《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载,始迁祖鈺公因避安史之乱于天宝末年(公元756年),由太康徏河洛再徏豫章西山之佘牟。若此说成立,《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属陈郡堂,《九岗增田袁氏九修大成族谱》与《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是衔接关系,《九岗增田袁氏九修大成族谱》也当属陈郡堂。
        据《丰城县志》人物/仕绩载:“袁渐,字伯贤,蒐湖人。嘉定(公元1208~1224年)乡荐特奏授严州文学,累官至清海判官,权德庆府,振颓纲理,凋瘵补纲,欠蠲事例,所至有声,子浩颐进士主龙川簿”。鳌公十一世孙聪支袁渐曾于宋嘉定十一年戊寅(公元1218年)夏月参与九岗袁氏族谱二修并写序。更进一步说明:《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与《九岗增田袁氏九修大成族谱》是承袭关系!由此谱看袁氏人最早迁入袁家渡的是朴字於宝于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当地志说袁氏迁入袁家渡在元代不可信也,而八房琰公子善徙袁坊时是有家族可投的。

       三、修九岗总谱之基础方法
       在几个微信网群探讨了一下家谱,大有回到十多年前在电脑袁氏文化网站时对家谱争论的场景。当时人们对家谱没太多了解,一部分人看到过自家谱,坚信是绝对正确的,凡与他自家的家谱不同的就一概反对。参与者里:大多观望;有人时不时发个贴说点无关痛痒的话;有人为了维护他自家家谱说或个人观点,对辩论对手说风凉话、漫骂、诋毁、人身攻击等,想靠这些下三烂去达到辩论对手不说话以至站到他一边之目的;有人习惯大帽子满天飞“要尊重历史”“要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谈到具体问题时确又无知;还有人动辄给辩论对手扣帽子“违背历史”“不尊重历史”等。
        远处不说,就以袁鳌公为例,诠释下历史。
        (一)理清鳌公的父亲
       《湖北浠水县谱》说:父昱,长子鳌。
       《江苏丰县谱》,《湖北红安县谱》说:父昱,三子鳌。
       《江西荷塘袁氏十一修族谱》说:父升,四子鳌。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新编名人录》、五六卷说:父皓,独子鳌。
        江西丰城《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说:父道迅,二子鳌。
        一位袁鳌,在这些所未“要尊重历史”的家谱中,竞有四个父亲!试问:这七部家谱都属历史,若按“要尊重历史”说都应该尊重,但谁能接受一位袁鳌有四个父亲?!
        要尊重历史是对的。尊重历史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慨而论。袁鳌的父亲只有一位,这是客观生殖规律。在这七部家谱中,哪一部家谱才是接近历史的呢?还要对逐部家谱进行研究,找出接近历史的哪一部才行。
       《湖北浠水县谱》主要写的是鳌公十二世孙袁韶光字伯迁浠水生七子以后的事。
       《江苏丰县谱》主要写的是袁遵道下衍世系,上溯世系中有袁鳌名具休内容不多,此谱上溯世系也是东拼西凑,汝南支人,陈郡支人,唐朝名人差不多都进谱,这个上溯世系不可信。《中华袁氏通用世系》第五篇第七章,有专章解读。
       《湖北红安县谱》主要写的是袁普化四兄弟在元末明初从江西宜春迁红安事,上溯世系中有袁鳌名具休内容不多,此谱上溯世系也是东拼西凑,汝南支人,陈郡支人,唐朝名人差不多都进谱,这个上溯世系不可信。《中华袁氏通用世系》第五篇第八章,有专章解读。
       《江西荷塘袁氏十一修族谱》主要写的是丰城袁德生四子下衍世系,是袁鳌八子琰公后裔,此谱写袁鳌上溯世系也是东拼西凑,汝南支人,陈郡支人,唐朝名人差不多都进谱,是族内家谱互相抄袭形成的,这个上溯世系不可信。《中华袁氏通用世系》第五篇第九章,有专章解读。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新编名人录》,是江西南康袁某程辑地区合修、个人独创编排的,其中有袁鳌上溯世系也是东拼西凑,汝南支人,陈郡支人,唐朝名人差不多都进谱,这个上溯世系更不可信。硬将宜春人袁皓与相距百年之蓼州人袁鳌说成父子关系。在他的鼓惑下,一个随意编造的“考讳皓”刻进了现鳌公墓碑碑文中,真是害人不浅!现在“考讳皓”连发明人荣程自己也承认是错的,九岗袁氏誓必将碑文重刻。《中华袁氏通用世系》第五篇第六章,有专章解读。
       袁某程编辑的“中华袁氏族谱·五、六卷”录用了九岗部分资料,也塞进小少私货,谱中使用的总世系是《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中的总世系,但做了些不合史实地乱改。有关袁鳌的上溯世系更是突发奇想,随心所欲。请看:
       公元1999年“南康汝南联修谱”和2010年刻的碑文世系:滋-郊-皓-鳌-;
       公元2010年9月9 日在袁氏文化网贴世系:滋-郊-皓-楚臣-敬柔―从简―鳌-;
       公元2012年12月《中华袁氏专刊》第七期第139页上世系:滋-郊-皓-楚臣-敬柔―伯逊-从简―鳌-。
       如此随意的胡编乱造的世系,九岗人决不能接受!(祥见,袁滋与九岗无血缘关联考文)
       江西丰城《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是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以前修的,记录的是鳌公及九子以前的人和事,是可信的。而《九岗增田袁氏九修大成族谱》是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秋修的,记录的是鳌公以下的人和事,两者是传承关系,理应相衔接,也必须相衔接。
       袁锡光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辑成的《袁氏世考》第46页曰:“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谱载始祖钰居佘牟(西山)唐天宝时人,二子澍、葆。澍三子,柚字於贤、枝字於茂、朴字於宝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徒袁家渡。柚五子,燷、灴俱居西山;煌子坦、烓长子墐俱徙蓼州、次列迁吉州;煜三子堉、埁、埥。朴一子烯,烯子二坤、逵。枝三子,灯子墡迁蓼州;焊迁进贤界岗;焲子二,玺迁蓼州,(土客)。墡三子,衘、小阳、街。街二子宪佐、宪统。宪佐二子道谋、道迅。道迅二子(昆鸟)、鳌。鳌九子分居九岗,瓘迁崇仁谷岗,子郜汶赘于临川张氏析居槎溪头,曾孙光居谷岗横斗;珮居麂岗;珏(班)居巨岗;玮(珊)居横岗;琯居桐岗;珰居鹿岗;瑞居城岗,子宏三子旻襄居下西源;琰居粟岗;琛居枥岗。”
       袁鳌上溯至鈺公世系为:1世袁钰―澍―枝―灯―墡―街―宪佐―道迅-9世鳌,前八世都是布衣。
       经过上述逐谱解读,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江西丰城《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是我九岗袁氏上溯家谱,道迅是鳌公的父亲!
       袁锡光先生是倾向《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中道迅生第二子鳌说的!鳌公生、长、卒在江西,理应以江西当地较早的《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为准。关键在于九岗人认识应统一!

       (二)以史为鉴分析诸家谱
       当初在电脑袁氏文化网站自认为没有发言权,就天天在网上看,发现有人发布家谱,赶紧地复制保存,走访、查地志同时注意收集家谱。心中不带任何观念仔细阅读,并做记录,很重要!老家谱阅读多了即得出如下结论:
       (1)只看一本(某支)家谱:条理明,来龙清,不断代。感觉佳,值得保管借鉴。
       (2)三本(不同支)合着看:互相矛盾,交叉用名,不知谁对谁非。感觉乱。
       (3)拿十本不同地区的袁氏家谱一起看:没有两本完全一致的,一本一说。感觉心烦,越看越糊涂。
       (4)老家谱缺乏大时间概念和“代间隔年”概念。
       (5)老家谱不分支系,两大支系的人交替互用,不合谱牒之规。
       这就是心中不带任何观念仔细阅读家谱的心得体会。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办?
       综观众袁氏家谱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以引证史书中的名人为荣,其介绍时倾史书中所录。对史书中没有记录的人名,则只具名。这说明袁氏的先辈们是相信国史、尊重国史的!为了袁氏通谱大业,还是学学老祖宗到国史里找出路。只有,也只能求助于国史、古籍了。以《左传》、《二十四史》为主线,其她古资料为辅补,是完全能够统一众袁氏思想认识的。这条主、辅线是实现袁氏一谱的基石,是纲,是法宝!
       就九岗袁氏而言,各地九岗袁氏家谱不少,基本上是记录鳌公及九子以下的人和事的。也当仔细阅读,为节省时间,首先侧重阅读各谱中袁鳌以上的世系,并抄录下来,然后进行综合比较,找岀共性的,同时与史书遂一对照,看看这些谱中世系人名的可信度,时间是否得当,有无支属相混情况等,如果这样做了,心中就有谱了,发言权随之来了。这是我的心得,也是这样做的。
       经过阅读家谱,找到了江西丰城《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是我九岗袁氏上溯家谱。通过《左传》、《二十四史》为主线,其她古资料为辅补的鉴订,获得了现在总谱文稿。其经验是:要否定某一个观点,就应当深入了解这个观点,它的前提是什么,立论根据是什么?只有找到更好的、更明确、更直接的不同的根据,才能有说服力,确立新观点,原来的观点也就不复存在了。找到新根据,是研究者树立新观点的努力方向。
       任何人研究任何问题,想让百分之百的人点头称赞是不现实的。任凭他人评说是较好的办法,只要自已无愧于心即好。
                                             
       四、换个思维
       (一)称汝南的根据
       1.多地九岗谱称汝南堂说
       这种现象在现今是存在的,究其原因有三:其一,因陈郡支袁滂在族中注重内敛反对张扬,对外宣扬汝南支袁氏“四世三公”用来激励族人,使汝南支名声更大的结果。其二,袁氏后裔大多只满足于知道袁氏有个“汝南堂”、“四世三公”,认为这就是袁氏的全部的结果。其三,当地修谱者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资料匮乏,不注重研究,喜爱四世三公,互抄家谱,对袁氏缺乏全面了解的结果。
       2.“世居袁州”说
       确实有家谱在序言上说袁鳌“世居袁州”,但此谱并未指明袁鳌在袁州的具体住址,过于笼统,给人于刻意隐饰,以利达到靠近汝南人袁京之目的。考袁鳌当“世居蓼州”。
       3.现今碑文刻有“考讳皓”说
        “考”除常解外,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
       现今鳌公夫妇墓前立的碑上刻有如下这段文字:
        “公之曾祖讳滋,字德深,号不休,谥公政,唐德宗贞元年间为尚书丞出为华州刺史,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唐邓节度使,后升京陵尚书丞,韩愈为其作墓碑记,葬袁州袁山大汾天鹅饮水形。祖讳郊,字子乾,唐懿宗咸通年间为礼部郎中,昭中时为翰林学士,岀任号州刺史。考讳皓,字退山,唐宣宗朝进士,赐吉抚两州刺史,誉‘碧池处士’”。
       这段文字内容与鳌公上溯根本不符,是某“高人”的凭空假想,完全没有根据,违背历史。
        “高人”的凭空假想有六大不符:1.袁滋、袁鳌分属两个袁氏大支系互无关联;2.袁滋、袁鳌活动地域不同无关联;3.袁郊与袁皓不是父子;4.袁皓与袁鳌更不是父子;5.高人承认失误瞎忙碌与史实不符;6.九岗袁氏老家谱上溯中从无袁滋说。(详解见:袁滋与九岗无血缘关联考)
       袁皓,字退山,自号碧池处士。殊公长子。江西宜春人。生于唐武宗会昌五年乙丑(公元845年),卒于龙纪二年(公元890年)赴任上。本汝南支宜春京门传熙长子都系人,在袁熙长子都谱系里排序为安传31世。皓有子三:露、鹊、拈。袁皓之后七世袁枢机生九子分九塘。宜春市袁州区楠木乡槐溪村有几百年前的袁氏祠堂叫做"碧池堂",就是碧池处士的后人。
       袁鳌,字巨卿,道迅次子。生于五代十国之南吴顺义三年癸未(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十月十五日于南昌蓼州。
       袁皓与袁鳌相距八十年,袁皓如何当袁鳌的父亲呢?这个父子关系就连创造此说者也承认是错的;再者九塘袁皓的家谱里,也从未提及有关袁鳌事项。
        “高人”说的袁滋与九岗袁氏衔接,一是,遍查史料无此说;二是,他没提供可信依据,是凭意编造。九岗人岂能认同,当抛弃之!重刻鳌公夫妇墓碑文!
        4.习惯说
       习惯汝南说的根据建立在不研究以讹传讹基础上,是近代人的误传。考九岗袁氏存世最早的清道光十年秋修的《九岗增田袁氏九修大成族谱》,没有堂属说。证明在清道光十年前,九岗袁氏不知汉初袁氏三分支。
       (二)会议决定可否
       九岗袁氏属汝南说,是近代才形成的随大流说;
       九岗袁氏回归陈郡根支堂,是经过严格考证寻根求源说。
       假设,有机会开个讨论会让大家表决,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一部分思想转换快,易接受寻根探源者,会支持“九岗袁氏回归陈郡根支堂”说;
       一部分思想保守者,易坚持目前的老说法,会支持“九岗袁氏属汝南说”;
       一部分思想随意者,不关心诸类事,管他什么堂,能当饭吃?
       当然,结果还要看主持会议者如何引导,是否公正;也要看参会代表哪一类人多寡。即便是这次会议有一个多数通过,这个“多数通过”若换一批人讨论,有可能这个“多数通过”的会被否定;若换一个场所或换一个主持会议者,得到的结果就更不一样了。
       开个会让大家讨论,本身也可起到宣传家谱、教育后人之目的。假若过上几十年,再讨论同一个问题,会是什么结果呢?因此对历史问题还是要用历史的眼光去认真研读,力争有个接近史实的被众人采用的就好。
公元二0一八年(人民共和国70年戊戌)三月六日  谷旦
鳌公三十世孙粟岗裔湖北襄阳姓氏学者袁如启字尚海 呈献




作者: 袁酉    时间: 2018-8-13 08:54
再次审阅
作者: yuanjianhua    时间: 2023-8-22 16:26
我们这汝南世家立了几百年是错的?  其实也没有证据证明九岗袁不是汝南堂的吧,回归陈郡 还不是从新编一套世系出来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