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一——麻城孝感乡 [打印本页]

作者: 袁文献    时间: 2017-7-14 12:24
标题: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一——麻城孝感乡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一——麻城孝感乡

葛剑雄

    提到根,每个人都会想到自己的故乡,想到祖先的故乡。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千百万移民及其后裔往往已经不知道祖先真正的出生地,只记下了他们迁来的地方。这些移民的发源地已经被移民的后裔视为故乡,成为他们心中的根。直到今天,洪洞大槐树还牵动着无数华北人的心,南雄珠玑巷被众多岭南家族视为故里,麻城孝感乡为四川的湖广移民世世代代所纪念,客家人以宁化石壁为发祥地,不少苏北人以苏州阊门为祖先的来源,安徽安庆一带的百姓念念不忘的是江西瓦屑坝。这些地名,有的延续至今,有的却早已在地图上消失,空令人梦魂萦绕。这些地方,有的只是一棵大树,有的只是一座城门,或为一巷,或为一村,如何能有如此多的移民迁出?

    如果今天你在四川盆地旅行,或者询问你的四川朋友,大概都可以听到“湖广填四川”的故事。而说到自己的来历,很多四川人都知道“湖广麻城”,其中大多数人还说是迁自“麻城孝感乡”,甚至有的彝族人说自己的祖先也是从“湖北麻城”迁来的。

    麻城或麻城孝感乡与移民究竟有什么关系?这还得从600多年前的元末明初说起。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徐寿辉与彭莹玉、邹普胜等在蕲州路、黄州路(今湖北黄冈地区南半部)起义,称红巾军;十月,徐寿辉在蕲水(今湖北浠水)称帝。布王三、孟海马起兵于襄阳(今襄樊市)、汉水一带,称北锁、南锁红军。至正十二年(1352)正月,布王三、孟海马攻克襄阳、荆门一带,徐寿辉攻克汉阳、武昌、安陆府(今钟祥市、京山县)、中兴路(今荆沙市一带)。同年四月,元兵攻陷汉阳、武昌,不久又被红巾军夺回。五月,元兵攻陷中兴路、襄阳,至九月,红巾军再克中兴路,但立即又被元兵攻下。至正十三年(1353)秋后,元军陆续攻陷安陆、武昌、汉阳、蕲州等地,徐寿辉部退入黄梅山区和沔阳湖中。

    红巾军的起义与元兵的镇压波及今湖北大部分地区,战争激烈而残酷,在一些反复争夺的地方尤其如此,迫使百姓纷纷外逃避祸。但元兵从北、南两路压来,下游的今安徽、江西也是红巾军等起义军与元兵的战场,只有西迁比较安全,所以大批逃民迁往四川。

    至正十五年(1355),徐寿辉军势复振,先后攻克沔阳、襄阳、中兴路、武昌、汉阳等地,至次年正月迁都汉阳,据有今湖北大部。至正十七年(1357),徐寿辉的部将明玉珍率部西征,溯江而上,当年十二月攻克重庆,至正十八年(1358)攻下成都,占有今四川省的大部分。明玉珍是随州人,他的部属也大多是湖北人,因而有很多湖北人随同迁往四川。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杀徐寿辉后自立称帝,明玉珍不服,与陈氏断绝联系,自称陇蜀王,至正二十二年(1362)称帝,国号夏。一些反对陈友谅的徐寿辉旧部,入川投奔明氏政权。由于明氏政权在四川轻徭薄赋,保境安民,又吸引了大批湖北人迁入。

    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军攻灭陈友谅,次年据有湖北。由于陈友谅曾多次对朱元璋造成严重威胁,朱元璋十分痛恨,对当地人的杀戮相当严重,至今还在民间留下不少恐怖的传说。加上明初在湖北大规模“跺军”(强征百姓为军户),甚至见人就抓(如嘉靖《罗田县志》卷六《修武志·军政》称“见烟起户垛之”)。所以明氏政权统治的四川更成为难民的乐土,百姓继续逃往四川。

    明洪武四年(1371),明将汤和、廖永忠、傅友德分两路率军入蜀,明氏政权亡。朱元璋命诸将所率军队就地驻守,又有部分湖北籍兵士定居四川。按照明朝的制度,他们的家属都应随迁。明氏旧部被收编后,也都就地安置。由于四川人口稀少,登记到的户籍仅八万多户,实际人口也不满百万,洪武年间曾多次组织移民迁入,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也是来自湖北,明初以后,仍有湖北人陆续迁往四川。从现存的地方志、族谱和其他史料看,明朝的湖北移民遍布四川各地,连川西南汉彝杂居地区也有他们的踪迹。

    今湖北省长江以北部分,元代属河南将江北行省,明属代湖广布政使司(俗称行省或省),简称湖广。湖广还包括今湖南省,但元末明初迁入四川的移民主要来自湖广的北部,即今湖北。

    明清之际,四川再次遭受严重破坏,人口损耗殆尽。从清初开始,又有大批外来移民迁入四川,其中绝大部分也是来自湖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这次移民中也有湖南人,但更多的还是湖北人,包括以往从江西迁入湖北的移民后裔。所以,人们在“湖广填四川”前面,往往会再加上一句“江西填湖广”。

    “湖广填四川”的说法虽然到清朝才形成,但这一事实出现在此前300年的元末明初,并一直持续到清朝中期,可以说是一场历时400多年的移民运动,迁出地和迁入地都如此集中,在中国移民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可是,清朝的湖北麻城县和今天的麻城市都已经没有孝感乡这个地名,加之“麻城孝感乡”的说法不见于正史记载,所以有些人认为历史上并没有孝感乡,是出于民间讹传。但无论地方志、族谱,还是民间历代口耳相传,都一再提到“孝感乡”,不可能毫无根据。还有人认为,“孝感乡”是指孝感县(今孝感市),前些年听说还有四川的湖广移民后代到孝感市去寻根。但孝感县在元朝就与麻城县同时存在,前者属德安府,后者属黄州府,从来没有从属关系,绝不可能混淆。有些学者虽然相信麻城孝感乡确有其地,却没有找到究竟在哪里。我们在撰写《中国移民史》时,也以这一重要的移民发源地不见踪影为憾。

    1991年,李懋军在湖北和四川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又仔细研究了有关史料和历史地理环境,终于发现孝感乡就是今天麻城市的邻县红安县城关镇一带。原来明初麻城县辖有四乡:太平、仙居、亭川、孝感。成化八年(1472)因户口减少,孝感乡并入仙居乡。到了嘉靖四十二年(1563),麻城县的太平、仙居二乡的二十个里被划入新设的黄安县。仙居乡位于县西,孝感乡既然是因为户口少才被并掉的,就不可能更靠近县城,而应该在仙居乡的西部,这与地方志中称该地“地僻民顽”的人文条件和“四距皆山,中有平原”的地形条件都相符合。所以当仙居乡的西部划入黄安县时,原孝感乡地就改属黄安县了。可以断定,黄安(今红安)县的东南部即孝感乡地。

    在四川泸州《王氏族谱》中也发现了一个重要证据。该谱载有三世祖王仁义作于明景泰七年(1456)的序,在其中“湖广黄州麻城县孝感乡”下注明“嘉靖中改为黄安县”。谱中另一篇序作于清康熙四年(1665),此谱虽刻于民国三年(1914),但这条注至迟不会晚于康熙四年(1665),也就是说离孝感乡划归黄安县最多才100年,其正确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证明以上的推断是正确的。

    那么,麻城孝感乡是不是定居于四川的湖广移民的发源地呢?

    黄安县设置时是由原麻城县太平、仙居二乡二十里甲,黄陂县果源一乡八里甲和黄冈县上中和一乡十二里甲组成的,所以原孝感乡至多只占今红安县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么多湖广移民,怎么可能都来自这样一个小范围呢?何至于其他乡、其他县就没有人外迁,或没有留下移民后裔呢?对此,清朝以来的地方志作者和学者们早已提出了这样一些疑问,例如,民国《南溪县志》指出:“今蜀南来自湖广之家族,溯其始,多言麻城县孝感乡。核其人数,即使尽乡以行,亦不应有若是之多,且湘楚州县与蜀邻比者尽人皆可以移住,何以独适孝感乡?”经过近年的深入研究,并结合移民史的普遍规律,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了。

    首先,由于徐寿辉是罗田人,与他一起组织起义的邹普胜是麻城人,都属黄州府,所以他的部属中肯定会有很多麻城及附近一带的人。明玉珍是随州人,随明玉珍西征和以后迁入四川的徐氏部属中麻城人的数量也不会少。《南溪县志》的作者曾推测:“抑明氏隶籍随州,随州距孝感不远,彼从龙之彦,人众势强,士民或他兵皆冒籍以求自庇乎?”这种将自己的籍贯都说成是明玉珍邻县的情况是很自然的现象,但事实是随州一带迁往四川的移民的确不少,如《黄陂周氏族谱》称当地百姓:“以随州明玉珍、黄陂万胜(随明玉珍入川,任大夏政权宰相)在蜀有治行,凭借乡谊,襁负从者如归市。”

    其次,由于麻城处于鄂东北边缘,接近大别山,而孝感乡又在县城西北,更为偏僻,是难民避乱的场所,因而在元末有不少江西、安徽、湖南等地流民迁入,其中大部分人又转迁四川。如明朝名相杨廷和的五世祖杨世贤是江西庐陵人,元末避乱迁于麻城,以后又迁至四川新都,赵吉为杨廷和作的神道碑中就称他为湖广麻城人了。族谱中甚至会出现“江西麻城”这样的地名,就反映了江西人迁入湖广或麻城后再迁四川,其后裔误将两个迁出地合二而一的事实。可以想象,这样的麻城人在移民中应占很大的比例。孝感乡应该是麻城一带移民的集合和出发地,就像洪洞的大槐树、苏州的阊门一样,所以麻城人又都说来自孝感乡。

    当然,来自麻城的人再多,也不可能包括所有的湖广移民。不过由于移民的绝大多数是没有文化的贫民,经过在战乱中的转辗迁移,几代、十几代后的后裔已经不知道祖籍的确切地点了。还有一些人,或为明氏政权的文武官员或军人的后代,或系被征入伍,或系犯罪充军,即使子孙明白,也不想多加宣扬。等到子孙发迹,或家族繁衍,需要编造家谱,往往不知如何下笔,或者不便再写上祖宗低微的身份了,而麻城移民人数多,又出了像杨廷和这样一批大人物和大家族,所以其他家庭也都称自己是麻城孝感乡人。一旦载入族谱,这样的祖籍就再也不会改变。所以在明朝时四川的麻城人还没有那么多,以后越来越多,几乎都成了麻城人。这种“从众”现象在其他移民集中的地区也很普遍。

    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无征,当年众多的湖广人为什么以孝感乡为迁移的出发地?为什么在随州、黄陂、麻城、蕲州、罗田等一大批迁出地中唯独以麻城孝感乡为代表?至今还无法查清。但无论如何,麻城孝感乡是相当多湖广移民的故乡或出发地,又长期得到其他移民认同,应当看成是湖广移民的根。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