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宁波西袁的柳庄与柳庄街 [打印本页]

作者: 袁文献    时间: 2017-6-26 19:13
标题: 宁波西袁的柳庄与柳庄街

宁波西袁的柳庄与柳庄街


戴 骅


柳庄街是宁波市海曙区内一条不大长也不甚起眼的街道,可在600多年前的明代,这条街尚末形成时,那里就已有了一座让城内不少官员和绅士羡慕又向往的柳庄。

  

柳庄的主人并不姓柳而姓袁,叫袁珙(1335—1410),字廷玉,鄞县人。若论起家庭背景,袁珙也算作是名门之后,他的曾祖父就是南宋末年为抗击元兵入侵庆元府(今宁波)而壮烈殉国的爱国将领袁镛。当年,庆元城被元军攻破时,袁镛与身为宋朝宗室又任沿海置制使的赵孟传、朝廷官员谢昌元相约一起率部攻击驻守庆元城外西山资教寺的元兵。谁知待袁镛诚信守约地到达资教寺后,赵孟传和谢昌元竟因惧怕元兵已投降了。袁镛明知身遭围困又单枪匹马的险情,仍奋力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遭杀,过去在月湖曾建有一座纪念袁镛的袁公祠。袁珙的祖辈、父辈也都在朝廷做过官。作为忠烈之后,袁珙身上延续着祖辈讲究诚信的品质。据说他年轻时,有一个朋友要到外地去谋事,临走时,将万镒黄金托付他保管。“镒”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万镒”黄金,就是在今天也是一笔数额不小的资金。可这人走后竟十余年没同袁珙联系,好像将这件事忘记似的。可袁珙却很认真地当作一回事,他将黄金封存好、细心地保管起来,等到朋友回到宁波后,便马上将黄金如数送还给他,让这个朋友感动不巳。


袁珙虽出生于官宦之家,但他能走上仕途,最后官至明朝太常寺丞,靠的既不是祖上的荫庇,也不是科场应试,而是靠被人看作是三流技艺的相术。《明史》上说袁珙“生有异禀,好学能诗”,就是说袁珙是个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的人,尤其诗写得不错。但纵观他一生的成就,却主要体现在精湛的相术上。

  

袁珙学得相术,有点纯属偶然。他年轻时有一次到普陀洛迦山游玩时,碰见一个怪异的僧人,僧人一眼看中他后,表示愿意传授他相术,于是,袁珙就好奇地跟着学了起来。袁珙好像在相术上有天生的灵感,经过几年刻苦训练,相术已十分高超。《明史》上说:“珙在元时已有名,所相士大夫数十百,其于死生祸福,迟速大小,并刻时日,无不奇中。”

  

然而,真正促使袁珙产生好运、走上腾达之路的,是另一个更加神秘的僧人姚广孝。明洪武初年的一天,33岁的袁珙在河南嵩山的一座寺庙里遇见一个僧人,见这人举止不凡,惊异得脱口说道:“这是何处怪僧,三角眼形如病虎,必定嗜杀成性,是个刘秉忠之流的人物!”僧人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显得十分高兴。原来袁珙将他比作的刘秉忠,是元朝初年的开国功臣,他少年出家为僧,元世祖忽必烈为亲王时,将他召入王府,后来他倾力辅佐忽必烈登上皇帝宝座,建立了元朝。僧人告诉袁珙:他叫姚广孝,正渴望着能走一条像刘秉忠那样的道路,去辅佐“明主”,成就一番大事业。袁珙得知僧人就是已享有盛名的高僧姚广孝,便甘愿拜他为师,从此,袁珙与年长他一岁的姚广孝结为好友。姚广孝对袁珙的相术也很欣赏,临别时写下《赠相士袁廷玉》诗送袁珙:“岸帻风流闪电眸,相形何似相心优?凌烟阁上丹青里,未必人人尽虎头。”

  

1397年,已成为燕王朱棣的心腹和高级智囊的姚广孝,为帮助朱棣早日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向朱棣推荐了年已62岁的袁珙和其儿子袁忠彻。袁珙刚到北平时,朱棣对这个貌不惊人的南方老头并不很感兴趣,只是看着姚广孝热情推荐的面子接待了他。朱棣首先想测试一下袁珙的看相本领,就换上卫士装束,挑选了9个与自已面容相似的卫士一起到酒店豪饮,叫袁珙来辨认。袁珙来到酒店,凭着直觉和运气很快就认出了朱棣,他跪下说:“殿下身为贵人,怎么能够如此自轻!”“我们都是护卫壮士,哪有什么殿下呀!”朱棣装出惊讶的样子。周围的卫士都哄笑起来,说袁珙看相不准认错了人,但袁珙却一口咬定朱棣就是殿下。于是,袁珙被朱棣召入王府里相面。他拿出相士架势,仔细端详了朱棣好一阵子后,振振有词地说道:“殿下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异日太平天子也。待须过脐,即登大宝。”袁珙的话让朱棣大吃一惊,从此更加坚定了朱棣夺取皇位的信心。

  

袁珙被朱棣留在了王府里,卫士见他这么神奇,都有事没事地来求他看相,他看过后,不是许给公侯,就是许给将帅,说得这些卫士整日高兴,都盼望着能随燕王干一番大事业。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奇,朱棣怕事情泄露,便故意当众大骂袁珙,并将他赶出王府。但袁珙走到通州,刚刚上船,朱棣就派人将他接回王府。


五年后,朱棣终于夺权成功,成为大明帝国的第三任皇帝永乐帝。他为了感谢袁珙相术所起的作用,封袁珙为太常寺丞,赐给官服、鞍马、文绮、宝钞及豪华住宅,让袁珙荣极人臣。袁珙虽非科场出身,却是个有头脑的人,他深感历代朝官都是伴君如伴虎,常常身不由己,所以坚决推辞说:“敝人福薄,不堪仕禄,但求手头不缺钱花,能酣饮足矣。”朱棣见挽留不住袁珙,就赐他金牌一面,并题诏说:“赐汝金牌,任汝行走,遇库支钱,逢坊吃酒,有人问汝根由,道是永乐皇帝好友。”在中国历史上,有靠卖弄佛、道教义而受到皇帝器重的人,有靠奉献诗词、文章而升官发财的人,像袁珙仅靠相术就得到皇帝隆重褒奖的人,却不多见;而袁珙在人生顶红的时刻辞官不做,则更为少见。

  

袁珙回到宁波之后,晚年在西门城外过起了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他在护城河外(今卖鱼巷和后漕巷)之间建造了几座豪华住宅,四周种植了数百株柳树及许多花卉,将这片宅地取名为“柳庄”,自号柳庄居士。在这座庄园里,其实高级宅屋和杨柳花卉都只是主人陪衬的静物,最珍贵的还是袁珙在屋前建造的那座圣旨亭,亭内立着刻有永乐皇帝诏书的石碑。这座亭子既显示着袁珙不忘皇帝的感恩之情,又是一个特殊的无声的广告牌,谁见了会不羡慕啊,所以成为袁珙的镇庄之宝,难怪其朋友孟悌参观了柳庄后写诗道“孤亭只有穹碑在,浩荡天恩刻几行”(《步入柳庄故居诗》)。

  

可以想象,当年柳庄座落于高大的城墙之外,流水小桥,垂柳成荫,石板曲径,鸟语蝶舞,宛若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水乡画,真可称得上是甬城的一座名园。诗人周序当年游览过柳庄,他在诗中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景象和感受:“上卿别业近西山,石径莓苔雨后斑;浮世梦随流水去,老年心共白云闲。堂开绿野春常在,门对清溪昼不关。地主为询瞻衮日,几回柱笏想龙颜。”

  

对于像袁珙这样深受皇帝器重的名人,宁波的地方官员自然是不敢不当一回事的,他们常来柳庄拜访、慰问或者交流诗文,即使在袁珙去世44年之后,宁波知府陆奇为纪念他,还是在柳庄门口建了一座高大而精致的石坊,坊额书有“柳庄”二字,为柳庄增添了新的景色。

  

如今,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柳庄的古迹巳荡然无存,而柳庄的生命似乎还在延续,柳庄街以及柳庄巷、柳庄小区都是因在柳庄附近而得名,就是那条离柳庄街不远的新芝路,也同柳庄密切相关,宁波人为记住那座被袁珙视为神圣的圣旨亭,而将那条路称作新芝路(宁波话里“新芝”与“圣旨”谐音)。在柳庄街周围,尽管没有高大的建筑物,没有繁华的商铺,没有喧嚣的人流,但是,只要有“柳庄”的名称在,就有柳庄的故事在,就有宁波的文化在,就会成为一条历史文化名街。


来源:《海曙大观》;原标题:柳庄与柳庄街。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