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江西省宜春市橫塘村村史簡介 [打印本页]

作者: 工正数码    时间: 2015-10-6 20:47
标题: 江西省宜春市橫塘村村史簡介
江西省宜春市橫塘村村史簡介

      一、村莊沿革。橫塘村是個古老、文明的大村莊。她的歷史從族譜記載中可以追朔到宋代。橫塘是9塘(橫塘、美塘、韓塘、泗塘、洙塘、嚴塘、雁塘、枚塘、九塘)分支中的一塘。9塘都是宜春袁山袁高士的子孫。橫塘村內原有一會魁堂。堂內鼓架兩側的拄子上,曾有一幅說明村莊袁姓來歷的對聯。上聯雲:『四世五公漢代名臣著姓』,下聯曰:『九塘一脈袁山高士流風』。漢代名臣是指東漢司徒太尉袁安。高士是袁安次子,名京,在袁山隱居不仕。傳至唐代,出袁皜,唐咸通年間進士。皜後六世孫生邇臣,宋慶歷年間進士。邇臣生子樞機,子生孫漢宗,即孝顯。孝顯名烈以,宋紹興年間進士。他於宋乾道八年第一個遷居橫塘。後因變故,漂浮不定。現族譜上還有他的遺像。真正在模塘紮根後代的是孝顯的南宋時期第八代孫元亨。元亨乃讀書人,能謀善斷,聰敏過人。生經訓、魯訓、魯宣、魯文4子,後人稱四房。二子魯訓為明代成化年間進士。元亨四子,每子又各生4子,其中魯訓生5子,計17人,以光字排輩。來世又生39人,以良字排輩。從光字輩始,橫塘已形成大村的趨形。

     從孝顯算起,橫塘村歷經七百餘年,繁衍了30代人。估計現有人口不少於三萬之眾。族譜記載:為便於算代,分清輩份先後,每輩順序取用一字為記號。前九代是記名,如一世孝顯、二世仲高、三世庭政、四世雲從、五世用則、六世世文、七世文勝、八世元亨、九世經訓、魯訓、魯宣、魯文。從十代起取光字為頭,隨後任擇一字即為人名。如十世光、十一世良、十二世欽、十三世業、十四世繼、十五世一、十六世克、十七世振、十八世起、十九世芳、二十世景、二十一世士、二十二世佳、二十三世之、二十四世昇、二十五世立、二十六世登、二十七世永、二十八世茂。後擇四字陳、兆、昌、泰,未入譜。此為民國五年重修之譜,距今七十五年。
   
     二、立村由來。橫塘村山青水秀,田土肥饒,是人們賴以生存和休攝生息的好地方。元亨紮根於橫塘,原由還不止於此。據族譜記載:元亨通陰陽,善詩經,熟識風水地輿。他曾踏遍宜春的山山水水,認定橫塘是塊寶地。他斷定橫塘來脈發跡於峰頂山,由峰頂山而下西嶺,過園嶺、嚴坑嶺、亭子嶺、洞嶺、長嶺、黃茅嶺,延綿百數十裡,纔入境內。在入境處:山勢峻嶺,奇蜂突起,險象陡生。有雞公嶺自西而北,雙蜂垇,蜂腰鶴膝,到頭三峰、花木嶺,地勢蜿蜒,地氣蟠結,屈曲起伏,更是風光不凡。境內,水自西而東,清源澄澈。東有獅、象二山對峙,下塹水口;東南有牛嶺、石嶺之固;西北有雞冠山、鳥山之峻;南有天馬山、朱紫蜂、文筆峰之屏障。四面疊嶂層巒,山水奇麗,如圖似畫。元亨立橫塘為家院,繁衍後代,亦是被橫塘的山水地輿折服所致。橫塘迄今人文壯盛。
   
     三、名人略述。『橫塘歷來多名士』。這是宜春市婦孺皆知的事。按族譜記載,唐代進士有袁皜,字退山,號碧池。曾任撫、吉二州刺史,又治身龍紀元年自集賢殿圖書使、出采訪圖書使。
   
     宋代進士有袁邇臣、袁孝顯。明代有袁魯訓、袁業泗、袁一風、袁繼咸。
   
     清代進士有袁繼梓、袁起濤。
   
     歷代舉人授知縣以上官職者有袁業濂、袁一鰲、袁一菁、袁芳杏、袁芳松、袁業顏、袁起菘、袁景懷、袁震等。
   
     此外,八品九品官達數十人之多。
   
     在歷代名臣中,最負盛名的是袁繼咸。他一生為民恤苦,不為高官厚祿收買,忠貞不渝,臨死不屈的氣節,在民間廣為流傳。後人為了紀念他,將宜春城西門街命名為臨侯路。族譜中記載了他和袁一鰲、袁一風,彭大科、張承詔、鍾炌、袁業泗在祟禎五年奏疏天子減派遼餉的公疏,達一千四百多字。還有天子詔書二十多道,有賜封的聖旨,有祝壽賀喜的聖旨,有加封昇級的聖旨,等等。
   
     民國時期,有黃埔軍校畢業的國民黨軍少將師長袁佳洪。解放後,有武漢軍區空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袁昇科;廣東省輕化設計院院長兼省外貿公司總經理袁昇恆。大學生約有50多人。
   
     四、材院建築。歷史上的橫塘村院,座北向南,東西走向。南北縱深500米,東西橫寬1500米,總面積75萬乎方米。村院布局,結構公道;房屋建築,井然有序。祖先們把村院分點劃塊,每一塊地點取一地名。有和樂園、嘴形上、易背隴、柏柱下、長樂店、西廳、麻員、中廳、(土+布)心園、龍山上、泉路口、何家觀、莆隴墈等十多處地名。每個地點都安居一定數目的人。點塊錯落,路橋毗連,構成一大村院。在村院腹地中央,座落有承恩堂、會魁堂、萬壽官、裕昆樓等建築。建築工藝超群,工匠技巧蓋世。尤其是承恩堂、會魁堂二建築,在當時的宜春農村范圍內是前無古人的。會魁堂後人把它叫做新官廳,承恩堂叫做老官廳。
   
     會魁堂,始建於何年無考。其建築格式為單檐泥瓦,磚木結構,歇山頂,兩側為風火垛子牆,抬梁構架,斗拱、雀替均雕有獅象鹿馬、飛禽走獸、花草樹木、雲彩水浪等。上下四廳四進,抬柱二十多只。前廳一進,大門六扇三開品進;中為正門,左右為傍門。座牆,一廳高出一廳。最內層的為上廳,供著祖先神位,每年三月清明都要祭祖一次。其廳前還吊掛著皇封賞給在外仕進的各式紀念匾額。袁繼咸的掛像,每年正月十五也要掛在會魁堂正中,讓後人瞻仰。整個會魁堂,可以說集古代建築、雕刻、繪畫、油漆、古文化藝術之大成,唯一無二,為宜春農村建築之魁。
   
     五、橫塘八景。

     (一)天馬星池。天馬,山名。此山之陰,依水東流。其山之形如駿馬疾馳,古松如鬃,翠竹似尾,形態逼真,故名。
     (二)池荷香遠。池塘,又名泉塘,地名。此泉泗溢,溪流為池,滿塘荷花,香氣撲鼻。故名。
   
     (三)筆蜂插雲。文筆峰,為人工巧匠之作。磚塊建築,似塔非塔。高數十米,寬十餘米。位於村北3000米處的高峻陡峭陡蜂之巔。站在山下仰視,更顯得高叢入雲,險象陡生,使人望而卻步,贊嘆不已。
   
     (四)路泉印月。龍山,地名。位於村內之南端。其下有一口並泉,原名龍泉口。現依井通一公路,又名路泉口。龍山與龍泉落差約20米。每當明月東昇,龍山樓臺首見其月。待月高掛,井泉方見印月。故有古諺『近水樓臺先得月』,橫塘則是『得月路泉先樓臺』。
   
     (五)六柳聞鶯。六柳書院,地名。位於村內西首。為明成化十七年進士行人司正袁魯訓創建。袁於院前自植六顆不同類種的柳樹,以別於陶淵明之五柳,稱『六柳居士』。書院得名於此。此院座北面南。院外柳絮飛揚,古樟成蔭。石徑傾斜,漫步有聲。院內花園溢香,景色宜人。院閣建築古朴幽雅,落落大方。有『文山深谷靜,鶯歌錯啼哀』之稱。故名。
   
     (六)新橋飛鷺。新橋,地名。位於村東200米處。每年春耕之時,橋旁有農民忙於耕作,田間白鷺、烏鴉忙於覓食,橋下流水潺潺,田野綠油油的景象。詩雲:『歸去田農正著時,新橋相逢互道遲;幾只烏鴉覓食處,兩行白鷺滿天飛』。故名。
   
     (七)石古晚鍾。石古庵,位於村南1500米許,舊時香火興旺,晚鍾鳴揚,其地輿地貌,勝似蓬萊仙境,堪稱一絕。行人到此,有留戀忘返之感。有詞贊曰:『門前池塘月影樓上,依山旁水香火興旺;松柏翠竹葉青芬芳,石古晚鍾音傳四方』。故名。
   
     (八)牛嶺夕陽。牛嶺,山名。在村之東1000米處。山高避陽。每當太陽西沈,餘輝斜照牛嶺,牧童悠然晚歸,剎時,展現出一幅歸去來兮田園樂的畫圖。詩雲:『春風春雨牛嶺遲,辰時睡覺戌時起;一束夕陽碧霞晚,兩個牧童放牛歸。』故名。
   
     六、興教育材。橫塘村的教育事業,始自集資興館,啟蒙育化,到傳播文化知識,弘揚民族情神的現代教育,已達數百年之久,而且經久不衰。為振興中華,勤政安邦,造就大批前賢明賢和高級人纔,是有功於國家,有功於民族的村莊之一。從立村莊至清末數百年間,先後辦起了曲池書院、六柳書院(宜春城東五眼井有六柳巷)、定安書院、裕昆樓書院、白原書院、梯雲書院、梧崗書院、碧池書院、三槐書院、三餘書院、豐鹿書院、路泉書屋、聚奎書屋13所。至民國30年(1941年)前後,新建一座橫塘小學教授教養大樓。臺上、沙江、陵背、大宇、馬蘭芳、帶塘6個村的數百名學生,均在橫塘小學住宿讀書。解放後的1986年,橫塘村投資16萬元,為教師興建宿捨、辦公樓一幢。鋼筋混泥結構,三層平頂,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教授教養前提進一步得到了改善,數學質量逐年有所進步。
   
     七、古路橋亭。據族譜記載,橫塘村在歷史上修橋鋪路建亭閣的行善捐款者不少,出力的人數更多。從明代至民國早期,橫塘修造石板路面百十華裡。清乾隆年間,修建了用白泥磚側背壘砌成的白磚龍形路二十多華裡。先後修建石拱橋16座,其中有些離村較遠的橋系與其它村合伙修建的。在修鋪的路面中,有橫塘至帶塘、橫塘至韓塘、橫塘至楊橋、橫塘至堎背——下屋——洪塘庵——腰下、橫塘至泉丘、橫塘至沙江、橫塘至何家布、橫塘至上丘等處的石板路面;有圍繞村莊轉的環村磚砌龍形路。據白叟們講,雨過天晴時,穿布底鞋走路不會濕鞋。足見路面平整易爽。橋名則有固裡橋、社背橋、下湖橋、行人橋(為袁魯訓獨資興建。袁曾官行人司正,故名)、(阝+當)口橋、沙江橋、楓林橋、新橋(橫塘八景之一)、鵝江橋、大宇橋、石流滸橋、院前雙橋、赤橋、砥柱橋、秀江橋、郵橋。
      
     此外,為利便來往行人憩息或避雨,在各處路段上,還有古代建造的亭子6個。如望石亭、長陵亭、景高亭、駐檐亭、發輪亭、南薰亭。民國期間,人們又在雞公嶺,橫塘至上丘路的中間,新建了一座亭子。此亭由東而西,落座兩山之間。山間樹木林立,山道坎坷隱現。南北兩邊幽谷,谷外連片稻田,谷內風爽送人。環境特別清幽,景致十分迷人。尤其在夏天季節,讓人留戀忘返,是處避暑的好場所。亭內留有清末民初宜春北路遠近著名的秀纔西員老先生的楹聯墨跡。東頭雲:『和風到處聽梅籟,好雨知時聞稻香。』西頭曰:『境靜不妨紅日近,山高何礙白雲飛。』亭內有壁畫,60年代已毀。
   
     八、寺庵廟祠。橫塘村曾有寶安寺、石古庵、錫煅寺、盤子庵、楓塘庵、香壁庵、青山庵、塘下庵、碧雲庵、石柱庵、何家觀、三軍柱庵、白原觀、盧洲三元殿、文標閣、文筆峰獅子林、鄧尖峰、慈雲庵、白雲庵、岳武穆忠烈祠、天花祠、忠毅祠、麻衣廟、劉公廟、三軍廟、福神廟、萬壽宮等寺廟庵祠。   
                                                 (袁水根供稿)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