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槐树 |
|
寻根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从安徽合肥前来寻根的李树平老先生,沿着坑坑洼洼的水泥路面,穿过早市的西贾村,两边卖菜的、卖肉的,来来往往的村民络绎不绝,对于外乡人前来寻根问祖,这里人早习以为常。七八个10岁左右的孩子在遗址前的广场上疯狂地抢着追逐足球。虽然是玩耍,但胜利者模仿着电视里球星式的欢呼———挥臂狂奔,颇有几分专业味道!他们的身后是具有600年历史的古大槐树迁民遗址,这个中国古代距今规模最大的移民地让无数的炎黄子孙为之牵魂。 “几百年转来转去,广济寺和大槐树早已被汾水冲毁,一代古槐(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只余遗址,幸而在一代大槐树遗址以东约5米的地方同根滋生出第二代槐树,这就是现在干枯了的那棵大树,它也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二代槐树干枯后,1974年被飓风吹倒,县上拨了专款整修,1999年起先后数次进行了防腐处理。”导游小姐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段话给每一个寻祖的人听。 祭祖堂里右首贴着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表上共有八百多姓,正面供奉着它们的牌位,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它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后经搜集整理,公诸于墙,以便寻根查询。近年来,不管是大陆民众还是海外同胞都竞相来此寻根祭祖,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 据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管理所的所长范忠义介绍:自1991年4月1日起至10日(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期间)举办了首届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以来,到现在为止已成功举办了14届,每年都有来自海内外的数万游子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 迁徙 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历代规模最大的官方移民,是明朝移民的重点。由于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黄淮流域饥荒频发,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以至于“生民百遗一,千里无鸡鸣”。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一种景象,相对安定,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外省大量难民流入山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地区。明灭元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涉及到了18个省的490多个县市的882个姓氏。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省。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相传,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汾河滩上的老鹳在树上构窝筑巢,甚为壮观。明政府在广济寺和大槐树下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鹳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不忍离去。为此,大槐树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 修复 故土难舍,是中华民族的故土情结。大槐树的移民遗址在旧时人们并不十分重视,现在的部分建筑是1913年,宦游山东的洪洞人景大启、刘子林倡议募款而建。清末,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传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但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拜祭,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他们不但没抢掠,反而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使得附近的百姓免于战乱之灾。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故而题词:“荫庇群生”。 建国后,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视。1959年大槐树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多次拨专款修缮,并派专人管理,育花植树。1983年,建了门楼、围墙。在古槐北路通往大槐树祭祖园的路口修建了一座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牌楼。 洪洞县旅游局的贾小元副局长介绍说:“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是县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和驰名全国的苏三监狱、广胜寺一同成为洪洞旅游的三大品牌,并已规划将现占地30多亩的‘大槐树祭祖园’扩展到300亩,把这个品牌做大做强!” |
祭祖堂里,经收集整理来的“古槐后裔姓氏 表牌位”,共有八百多姓,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 |
大槐树的村民们朴实恋旧,县城里用牛车贩卖蔬菜就是一个例证 |
大槐树下,每天都有不少的外地游客来此寻根 |
村子里的孩子在迁民遗址前踢足球 |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