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袁姓•中共军政人物
[打印本页]
作者:
袁昌清
时间:
2013-1-26 17:16
标题:
袁姓•中共军政人物
袁姓•中共军政人物
甲、建国前的高级干部
袁玉冰(1897—1927) 又名孟冰、冰冰,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上沔村(今划归泰和县老营盘镇管辖)人,是江西传播马列主义先驱、江西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赣南第一位中共党员。“江西三杰”之一。(当年与方志敏、赵醒侬被并称为“江西革命三杰”)。“五四”运动后,发起组织进步团体“鄱阳湖社”,后改名为“改造社”,主编《新江西》杂志。1922年8月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不久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回南昌与赵醒侬、方志敏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组织进步团体。1924年春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冬回国后任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地委宣传部主任、团地委书记等职,并在中共江苏省委担负党的宣传、组织工作。1926年4月任共青团江浙区委组织部主任。1927年初任共青团江西省委书记兼任中共江西区执行委员会秘书和宣传部长。不久,调任青年团江西区委书记。1927年5月任中共九江市委书记。7月中旬,受省委派遣去兴国县任县委书记。11月调任中共赣西特委书记,积极组织赣西武装暴动。12月13日去南昌向省委汇报工作,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12月27日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
袁文才(1898-1930) 原名袁选三。江西宁冈人。7岁入茅坪私塾读书,1921年考入永新禾川中学,后因家贫辍学务农。 1923年为反对土豪劣绅的压迫,参加当地的马刀队,曾带领马刀队袭占宁冈新城。1926年9月,受湖南农民运动影响,在中共宁冈县支部领导下,率队参加宁冈暴动,成立县农民自卫军,他任总指挥。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与王佐率领的井冈山农民自卫军相配合,继续开展武装斗争。曾根据中共吉安地委指示,率队会同井冈山、安福、莲花等地农民自卫军攻进永新县城,打开监狱,营救了一批共产党员和群众,后任赣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进驻宁冈茅坪后,他率部接受整编,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2月起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二团团长兼一营营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二团团长。先后率部参加新城、龙源口、黄洋界等战斗,粉碎湘赣军阀的“会剿”,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曾被选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1929年1月任红四军参谋长,随部向赣南进军。不久返回井冈山,发展地方武装,坚持革命斗争,曾任中共宁冈县委常委。1930年2月24日在江西永新被诬陷杀害。
袁国平(1906-1941),湖南宝庆(今邵东)人。原名袁幻成,又名袁裕,字醉涵,笔名最寒。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被推举为湖南省学联执行委员。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先后任工农革命军第4师参谋长、党委书记、党代表。1928年冬任中共湘鄂赣特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代理书记。1929年6月任工农红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1930年6月任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后兼红8军政治委员。1935年11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之后,他奉命参与创办红军学校,担任西北红军大学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兼第3科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校政治委员、校长兼政治委员等职,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毛泽东赞誉他为“天才的政治工作者”。全国抗战爆发后,他担任中共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军驻陇办事处主任。1938年3月,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袁国平在皖南事变突围中身中4弹,为了不拖累部队行动,突然牺牲时年仅35岁。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袁德生(1894-1934),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人,1894年出生于浏阳普迹镇一贫农家庭。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6岁时父母双亡。少年时当长工。1916年到安源煤矿当采煤工。1921年以后,毛泽东、李立三等到安源、点燃了革命火种。他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参加工人补习学校学习,加入安源、工人俱乐部。1922年9月参加了安源路矿大罢工,当选为五段工人总代表。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1925年,先后到中共安源地委党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还参加了广东农民运动。年底回湖南后,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特派员,到株萍铁路沿线开展农民运动,恢复了一批农民协会和群众组织,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支援国民革命军北伐。1926年12月出席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任萍乡农运特派员,主持农运讲习班。1927年2月参加江西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当选为江西省农协执行委员。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坚持斗争,参加了南昌起义,后回湘赣边界配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他领导农军进攻醴陵县城,后转移到湘东各地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任湘东特委委员,配合井冈山红军斗争,发动地方暴动。曾任中共长沙市委书记、湖南省委代表,多次上井冈山传达省委指示,并受毛泽东派遣找党中央汇报工作,把毛泽东起草的《井冈山前委给党中央的报告》秘密送交上海党中央。他建立了党和红军的秘密交通机关,沟通党中央、朱毛红军和湖南、江西两省委之间的联络,帮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做了大量工作。朱毛红军转战到赣南闽西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之后,他奉命留在湘赣边区坚持斗争。1930年任湘东特委常委兼湘东工农兵政府主席、湘东南特委常委兼湘东南工农兵政府主席、军事部长。1931年任湘赣临时省委常委、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全力以赴,兢兢业业地工作。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军队建设、游击战争,都出现了蓬勃兴旺的局面。1931年底,他到中央苏区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向毛泽东汇报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情况。毛泽东要他们纠正肃反扩大化倾向。湘赣省委按照毛泽东的指示,采取措施释放了被错抓的同志。他继续当选为湘赣省委常委、省苏维埃政府主席。1933年以后,中央“左”倾错误路线贯彻到湘赣苏区,加上个别混入省委中的坏分子乘机破坏,湘赣苏区也发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一大批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被错杀。1933年4月,他蒙冤被捕,并遭长时间审讯折磨。1934年4月被害于泰和县赣江中,牺牲时年仅40岁。1938年除夕之夜,毛泽东在延安与原湘赣革命根据地领导干部谈话时,对他的壮烈牺牲表示了深切怀念,说他是个好同志。中共中央在延安为他平反,恢复名誉,并充分肯定他的革命功绩。1952年,毛主席为他颁发了《革命牺牲光荣证》。
袁鸿化,1909年出生于陕西高陵,早年曾就读于三原陕西省立中学,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6年毕业后投身革命运动。1927年担任高陵县农民协会领导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袁鸿化入杨虎城部王泰吉骑兵团任副官,从事秘密革命工作,先后在照金根据地苗家祥游击队和陕南进行党的工作。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曾任红31军政治部宣传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干部学校政治委员。1930年,调赴冀南抗日根据地,任新四旅政治部主任,参加开辟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坚持平原游击战争。1941年8月任冀南抗日根据地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10月21日,袁鸿化带领游击队在临清县南组织伏击战,当敌人的13辆汽车全部进入伏击圈后,袁鸿化命令六连先动手,打烂了最后一辆汽车,斩断了敌人的退路。领头的鬼子如梦初醒,急忙驾车往回跑。这时公路两边的战士们紧随着压了上来,打得几辆汽车都起了火,一条公路变成了火沟,敌人晕头转向,连枪都来不及开。袁鸿化带领战士们向残敌冲杀,就在这时,冲在前面的他被身后的一个鬼子用刺刀刺中,壮烈牺牲。
袁痴,湖南省临武县人,1898年2月生于临武县东区一贫苦农家3岁丧父,靠外祖父抚养成人。8岁开始读私塾,后考入县立高级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回乡当私塾先生。1918年秋,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第十七班。积极参加校内各种进步活动,很快成为进步组织“心社”、“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1919年夏,湘南学生联合会成立,以三师学生总代表身份参加学联工作,并任学联会刊编辑股主任,主编《明星》周刊。后任湘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春,全国掀起对日经济绝交运动时,被推选为湘南外交后援会干事部主任。同年,因发动三师学生举行反对校方克扣学生伙食费的罢课斗争,被省教育司开除学籍。随即又组织70多名学生赴省请愿,在省城学生界声援下,迫使当局作出免除校长职务,允许开除学生复学的答复。返回衡阳后不久,又因参加湘南外交后援会活动,被衡阳镇守使下令逮捕关押46天。1925年秋,调中共湘南区委工作。1926年春,受中共湖南区委派遣,并以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特派员身份,回到临武筹建国民党县党部和地方共产党组织。与同时回到县的其他几位共产党员一道,很快成立了国民党临武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和中共临武特别支部,并担任筹备处主任和特支书记。接着,协助各区、乡建立农民协会,发动农民与土豪劣绅作斗争。仅半年时间,在全县组建了5个区、23个乡农民协会,会员达20000余人。1927年3月,国民党临武县党部成立,任县党部执行委员。同月,县总工会、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成立,又分别当选为总工会负责人和特别法庭审判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前往衡阳向中共湘南区委请示汇报工作。6月初,参加中共湘南区委紧急军事会议,分工负责军事工作。8月初,奉命潜回郴州,筹备工农武装暴动。9月29日被临武麦市团防局逮捕。10月1日,在押往临武县城途中遭杀害。
袁达时 1901年生,湖南湘潭人。又名袁正道等,亦名袁大石等。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叛变)。1920年到上海勤工俭学。1921年赴苏俄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回国后,1922年8月起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上海分部主任。1923年至1924年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宣传股、组织股、讲演股股长。1925年任共青团安源地委书记兼宣传部部长、全国总工会上海办事处组织部部长。1926年在武汉工人运动讲习所任教员,从事工运工作。1926年5月至1927年6月任全国总工会执委会委员。1927年2月至7月任全国总工会执委会组织部部长、全国铁路总工会执委会常委。1927年2月起任全国铁路总工会组织部主任。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7月至12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其间:8月至9月任省委组织部部长。1927年12月至1928年3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候补委员。1928年初起任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部长。1928年6月被捕叛变。此后情况不详。中共第五届中央候补委员(1928年6月除名)。
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1929年到日本留学,回国后担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常委,创办《文艺新闻》。他有多重身份――军统、中统、青洪帮、日伪,然而他的秘密身份却是货真价实的中共特科。他巧妙开拓情报来源…… 1931年10月,袁殊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立即转入特科的工作。1932年春,通过表兄贾伯涛的关系,袁殊见到上海市社会局长、中统头子吴醒亚,打入了中统内部。后来他由吴醒亚介绍,成为新声通讯社的记者,从而可以出席南京政府的记者招待会,并在期间认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 当时,中日正在谈判,谈的是货币兑换率与关税问题,这自然成了新闻界的抢手货。由于袁殊有岩井渠道,消息又快又准,这位“涉外”记者立即成了红人,连吴醒亚对他都刮目相看。过了一段时间,岩井便开始每月付袁殊200元的“交际费”,这样,他又成了日方的情报人员。自然,这是得到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的批准――成为了三重间谍。不久,岩井又安排袁殊到日本。 回国后,袁殊为了加强自身的保护色,开拓情报来源,于1937年4月加入了青洪帮。1937年6月,潘汉年以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主任的身份回到上海。从此,直到1946年去解放区,在潘汉年的导演下,袁殊成功地演出了一场场出色的情报战。当抗日战争爆发后,戴笠一时找不到熟悉日本问题、又有相当的日本关系的人,杜月笙提醒他,有一个叫袁殊的日本留学生与日本领事馆副领事岩井英一关系不错,戴笠听了很高兴,于是亲自登门拜访。袁殊感到事关重大,立即去请示潘汉年。潘汉年沉吟了一会,说:“这是件好事,机会难得,你千万不可错失良机,答应戴笠的一切要求。” 戴笠给袁殊安排了两项任务:一是收集日本方面的情报,二是坚持留在上海,不管时局有怎样的变化。就这样,袁殊又多了一个身份:军统,加上中统、青红帮、日伪,以及货真价实的中共秘密身份,则是五重身份了。这在中国情报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最多面的间谍了。 从此,袁殊通过各种关系,大量获取日本情报。自然,他首先向潘汉年汇报,然后,有选择地向军统汇报——毕竟是国共合作时期,有共同的民族利益。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袁殊置生死于度外,化装成日本学生,越过战线,深入到了日军阵地侦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使我方避免了很大损失。上海沦为“孤岛”后,袁殊奉命(潘汉年之命,表面则是戴笠之命)留了下来。他以军统少将的名义,成立了秘密行动小组,专门惩办侵略者和汉奸,并得到了军统局的奖励。其中最为成功的是行动小组炸毁了日本在虹口的海军军火仓库。为此,军统给袁殊记了大功。1937年上海沦陷后,岩井英一又回到了上海,并成立了一个日本特务机关“特别调查组”,袁殊自然也成为其中一员。当然,这件事不仅潘汉年知道,军统也是知道的。后来根据潘汉年指令,事实上,是中央的具体部署并研究批准,袁殊向岩井提出成立“兴亚建国运动”的本部。“兴亚建国运动”本部于1939年11月在岩井公馆成立。潘汉年借岩井之名,建立了这么一个机构,除了掩护一个电台外,更重要的则是出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大局的考虑。当时在日伪与顽固派的夹攻下,隐蔽战线工作的任务更为艰巨,必须以更灵活的方式深入敌人内部。有袁殊进入日本人活动的圈子中,对获取情报也就更加有利。而且延安由于远离情报中心上海,正急待掌握日本大本营动向及日、汪、蒋3方相互勾结又相互矛盾的微妙关系与变化。于是袁殊利用这个机构将大量情报发往延安。1942年初,由日本外务省安排,袁殊作为“兴建运动”的代表,应邀到日本访问。日本外务省头子野春吉三郎是组织这一访问的主角。吉三郎向袁透露,当前日本的国策是准备诱降蒋介石,建立一个以日本国为主体的大东亚共荣圈,日军已确定了南进的战略部署。这一消息让袁殊为之一震。袁殊汇集和分析各方面的情报,认定南进已是日军确定不移的战略决策了。潘汉年立即将此情报报告延安。在欧战全面爆发之后,前苏联始终担心腹背受敌。在有了确定日军南进的情报后,前苏联这才放心大胆地从远东调出了几十万人的兵力到西线。 自1937年到抗战胜利,袁殊从来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这无疑是与他的智谋与出色的活动分不开的。后来,袁殊又担任了一系列伪职,如清乡政治工作团团长、江苏省教育厅长、清乡专员以及伪保安司令等等。他的情报工作日益老辣。 1945年初,袁殊辞去了伪教育厅长等职,仅留下一个上海市参议的名分。抗日战争胜利后,袁殊被任命为忠救军新制别动队第5纵队指挥和军统直属第3站站长,被授予中将军衔。直到第二年,即1946年初,国民党方面才知道袁殊去了解放区,不由得勃然大怒,于是,“抗战有功人员袁殊”立即变成了“共党汉奸”。军统对袁殊下了通缉令,并派人去苏州抄家。“双十”协定签订后,袁殊随军北撤。 时任华东组织部部长的曾山同志亲自找袁殊谈话,考虑到各种关系,让袁殊暂时改名,跟他姓曾。从此,“曾达斋”的名字一直用了几十年。后来,他被任命为华东局联络部第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定为旅级。1949年,袁殊到了北京,转到了李克农的情报部门,做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1987年11月26日,袁殊逝世,享年76岁。
袁炳辉 出生年月不详。广东中山人。又名李英、袁子群,在苏联曾用名斯特洛甘诺夫。早年为海员。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7月后,担任共青团广州市委书记、团省委书记。1928年4月起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全国总工会执委会青工部部长。6月至7月出席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7月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共青团中央委员。后任少共国际委员。1928年11月至1930年2月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1930年8月前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1930年8月至9月任中央总行动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中央总行动委员会青年秘书处书记。1930年9月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0年9月至12月当选为中共候补中央委员。1930年9月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务委员。1931年1月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1931年1月至6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务委员。1931年7月至1932年当选为中共候补中央委员。1931年下半年以前和1932年秋至10月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江苏省(兼上海市)委员会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叛变。后曾任广东中山县盐务督察员、场长。后情况不明。
袁振英(1894-1979),曾用名震瀛、震英,广东东莞人,先祖袁崇焕。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1915年毕业于香港黄仁书院。同年秋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19年在菲律宾当教员,并组织全菲律宾华侨工党,鼓吹无政府工团主义。1920年2月回到香港,任香港《晨报》兼广州《新民国报》编辑。其间为声援广东学生反对二十一条、抵制日货斗争,参加了“广东游东记者团”,赴日本、朝鲜等地进行宣传活动。1920年8月参加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月22日,与俞秀松、施存统等八人发起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9月1日应陈独秀邀请参与编辑《新青年》,担任“俄罗斯研究”专栏主编,另外还参与共产党纲领草案的讨论,并在上海外国语学社教英文。同年底,随陈独秀到广州,任陈独秀和吴廷康的粤语翻译。1921年1月,出任广东省第一中学(今广州广雅中学)校长,力排众议倡导并实行中学男女同校。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为该组织成员之一。《新青年》迁至广州后,继续负责该刊“俄罗斯研究”的编辑和撰稿。以“震瀛”为笔名,撰写、翻译了大量文章、译作,介绍和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仅在《新青年》“俄罗斯研究”专栏,就发表了译作24篇。1921年8月前往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习,从此离开了党组织。1924年9月回国后,大部分时间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曾先后在广州中山大学、武汉中央军校、暨南大学、山东大学、勷勤大学、香港华南汽车工程学校、广东大学、江南汽车工程学校、崇焕中学等学校任职。著有《易卜生社会哲学》、《性的危机》、《近代婚姻与家庭的改造》等著作。1928年初,因“共产党嫌疑”被国民党广东当局监禁一年多。建国后,在周恩来的帮助下,在广东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广东省文史馆工作。1979年1月去世。
袁孟超,1905年生,原名袁家镛,化名宋三、张文清、严英。四川资阳人。1920年于成都第一师范毕业。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8月于东南大学地学系毕业。到徐州江苏省立第11中学任史地教员。1927年1月任武汉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71团政治指导员。10月到莫斯科中山大学英文班学习。1929年9月毕业。1930年2月任伯力远东共产主义大学中国部主任兼副教授。1932年8月去莫斯科参加赤色职工国际工会工作进修班学习,1933年1月回国,在上海中央局工作。1933年5月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34年2月任上海全总筹备处书记兼秘书长。同年6月被捕,11月保释出狱。1936年11月主编《世界文化》《中苏文化》杂志。1947年8月任上海法学院教授。1949年5月,先后在上海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任教授兼任马列教研室主任。1958年支边到吉林省长春市,任吉林财贸学院教授、科学研究室主任、论史教研室主任。1978年后,任吉林财贸学远财经教研室主任、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全国财经院校《资本论》学会顾问。1986年,中共吉林省委对其历史进行重新审查,批准其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从1949年算起。曾任吉林省政协第3、5、6届委员,长春市政协第5届委员。1991年逝世。
信康县苏维埃政府(1932.9—1933.8) 主席袁尚礼(1932.9—10)
信丰县苏维埃政府(1930.10—1932.9)主席袁善高(1931.5—1932.9)
乐安县苏维埃政府(1930.10—1934.6)主席袁福昌(1931.10—1933.1)
财政部部长副部长 袁隆昌( )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933.12—1935.5)候补执行委员袁水玉(1933.12— ) 袁翠英(1933.12— )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933.12—1935.5)执行委员袁冬连(1933.12— )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930.10—1932.5) 执行委员袁德生(1930.10— ) 袁德熬(1930.10— )
四方面军人物:袁彬、袁渊、袁力先、袁天禄、袁化荣、袁汉铭、袁永庆、袁成汉、袁光焱、袁芳菊、袁克服 袁作舟 袁宏华 袁良惠 袁学凯 袁学鑫 袁厚双 袁皋甫 袁登厚、
袁化荣 1913年出生,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七郊湾人。8岁入塾读书6年。1927年入袁氏笃本学堂高级班学习,次年修业期满。1929年7月,任少先队纵队长。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调任六安六区游击大队政治委员。9月上旬,他与袁大春率部攻打古碑民团,俘民团32人,缴获长枪20多支及一批弹药。1930年初,调任红四军二二九团政治委员,率部攻取邓沟。7月奉命攻下霍邱李家圩子,开仓放粮,救济群众。1932年秋,调任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后随军北撤,在湖北枣阳与国民党胡宗南部作战时,不幸牺牲。
袁汉铭(1902~1931) 又名袁成耀,安徽省金寨县南溪袁家湾人。少年时随姨父詹谷堂就读于河南省固始县志 成小学,与蒋光慈等进步同学结为挚友。1921年春,考入武汉中学,亲聆董必武、陈潭秋等革命前辈教诲,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由团转党。 1924年奉命回乡,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党组织,并创办“商城书社”和“商城学会”。嗣后,在家乡通过办贫民学校、识字班等活动,组建农民协会,发展农民武装。 1929年,他参加立夏节起义的准备和领导工作。起义后,任商城县总工会干事,不辞辛劳,奔走于城乡,筹建基层工会,动员青年参加红军。1930年,当选为中共商城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同年夏,调任红一军二师五团政治处主任,1931年元月改任红四军三十五团政委。同年冬因“肃反”扩大化,被诬为“改组派”,活埋于英山县城。1982年7月,中共金寨县委予以平反昭雪。
袁永庆,河南新县人。一九○七年生。一九二七年参加革命。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四方面军任团长。一九三四年,于川北作战牺牲。
袁成汉(?—1933)。安徽六安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九三○年参加红军。曾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政治处主任。一九三三年,于四川宣汉牺牲。
袁光焱,1899年生,湖北红安县高桥区人。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组织股长、组织科长、红4军第10师31团政治处主任、第ll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反围攻作战,红四方面军长征和西路军艰苦作战。1937年于甘肃作战牺牲。
袁芳菊 (1901—1932),湖北黄安(今红安)袁家河人。一九○一年牛。曾作过篾匠。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参加黄麻起义,后随部队转移黄陂木兰山打游击。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一九三一年,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团长。一九三二年夏,因肃反扩大化被害。
袁作舟,生年不详,陕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陕西安康起义领导人,巴山游击队指挥。1934年被俘牺牲。
袁宏华,生年不详,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31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和西路军艰苦作战。1937年作战牺牲。
袁良惠,1907年生,河南济源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军团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反围攻作战和红四方面军长征。1935年12月,于川西作战牺牲。
袁学鑫,生年不详,湖北红安县人。又名袁学金。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革命。曾在红四方面军任团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至第4次反“围剿”斗争。1933年于川北作战牺牲。
袁厚双,1902年生,湖北红安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参加革命。曾任黄安独立师营长、团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第2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于黄安县高桥作战牺牲。
袁皋甫,1898年生,安徽金寨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11月参加六霍起义。曾任红4军第11师3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至第3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秋,因肃反扩大化于河南光山县白雀园被害。
袁登厚,1902年生,河南新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黄安县独立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至第3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于湖北麻城县牺牲。
一方面军:袁林 袁崑 袁功廷 袁光兰 袁光宇 袁光泉 袁学之 袁耐冬 袁洪辉 袁留忠 袁福清
二方面军:袁任远 袁意奋 袁福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师以上干部
袁大谊1907-1932 安徽金寨 皖西北道区保卫局局长(723楼)
袁化荣1913-1932 安徽金寨 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
袁文才1898-1930 江西宁冈 红四军参谋长 (错杀)
袁文汉1911-1935 安徽金寨 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政委
袁皋甫1898-1931 安徽金寨 鄂豫皖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 (错杀)
袁德生1901-1933 湖南浏阳 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错杀)
袁文汉(1911~1935) 金寨县花石乡七邻湾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红军,编入红三十二师学兵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1 年秋任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政委。民国24 年9 月在霍山黑石渡与国民党军作战牺牲。
袁大谊(1907~1932)安徽省金寨县人。幼年读私塾,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赤卫队任分队长,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和苏维埃政权,打击地方地主豪绅反动势力,配合红军在皖西一带作战。民国19 年(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调至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曾随部参加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二、三、四次反革命“围剿”和多次战役,为巩固和发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作出贡献。民国21 年(1932年)调任皖西北道区保卫局局长。同年10月在湖北英山金家埠指挥战斗时英勇牺牲。
袁宝增(1906-1931),福建省上杭县白砂乡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5月红四军解放上杭时参加革命,曾任闽粤赣边区独立师游击第四大队大队长,参加了上杭暴动、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反“会剿”斗争和土地革命斗争、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游击战争。1931年5月在闽西苏区“肃清社会民主党”错案中蒙冤,于上杭县白砂乡崇福寺罹难。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重新审理该事件后为其平反,追认袁宝增为革命烈士。
袁建武(1906-1931),福建省上杭县白砂乡人,1929年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工农红军杭武(上杭、武平)游击支队政委,参加了上杭暴动、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反“会剿”斗争、土地革命斗争和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游击战争。1931年4月在闽西苏区“肃清社会民主党”错案中蒙冤,于上杭县白砂乡南坑村罹难。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新审理该事件后为其平反,追认袁建武为革命烈士。
袁庆(1903~1930) 四川铜梁人。县立初级中学、川军第五师随营学校第一期毕业。历任川军郭汝栋部排长、上尉营副。1925年秋人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学习,加人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工兵营副连长,武汉中央军校第二步兵大队区队长。1927年随部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冬返涪陵,任郭汝栋部师政治部政治教官,随营军校学生队长、少校团副,从事兵运工作。1929年到上海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军事机关工作,任干事、交通员。1930年秋以中共长江局军委特派员身份,参与制订“武汉暴动”行动方案。同年12月14日因叛徒出卖被捕,是月18日于汉口就义。
袁绍柏(公元1903-1929),字智惟,安岳县民主乡人。1926年在武汉参加革命武装部队,后随部队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广州起义。在起义战斗中,袁绍柏英勇顽强,与部队战士多次击退国民党军队进攻,赢得胜利。1929年7月,在对国民党军队猖狂进攻海丰、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反击战中,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袁绍柏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6岁。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袁绍柏为烈士。
袁诗尧,亦名袁首群,盐亭县柏梓镇灵瑞龙顾井人,生于1897年5月18日。1916年春,举国上下讨伐袁世凯,张澜 在南充招募学生军,袁诗尧毅然从军。1917年,袁诗尧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他和其他同志一道组织高师同学参加了三十余所大中学校学生数千人在“致公堂”前广场的大会,决定通电各县,希望一致奋起反日救国。随后,他代表成都学生草拟通电,发出宣言,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号召各阶层人民“及时力争国权”,警告反动政府“释放学生”、“杀卖国贼以谢天下”。6月3日,四川省学生联合会成立,张秀熟 被选为理事长,袁诗尧被选为副理事长。在省学联的带领和组织下,成都和四川的学生运动以多种形式更有声势地开展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各阶层人民投入“五•四”爱国运动。为了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化,袁诗尧自创和主持了进步刊物《四川学生潮》,该刊以“为加强反帝反封建斗争,宣传新文化革命运动”为目的。接着又成立“世界语学习班”,他是早期学习掌握世界语的人。1920年袁诗尧与巴金 等人创办宣传新思想的《半月报》。1920年底,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先驱者,高师学监王右木 在成都成立“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和袁诗尧共同创刊《新四川旬报》,王右木任编辑,袁诗尧任经理。1921年袁诗尧高师毕业,应张澜聘请到南充中学任教。1923年袁诗尧任南充中学教务长。当时在校读书后来的共和国大将罗瑞卿 回忆:袁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新知识,使我学习到了一个新的主义,那就是马克思主义。1925年袁诗尧回盐亭任教育局长,创办了盐亭国民师范学校和盐亭县立初级中学,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盐亭中学的前身。同年袁诗尧由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这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是盐亭最早的 共产主义战士。
抗日战争牺牲的:
袁复荣(1909-1943)曹县郑庄乡袁石庄(今曹县郑庄镇袁庄村)人。抗日烈士。1928年至1931年,先后在河南洛阳和山东济南上初、高中。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即研读马列主义理论,在济南中学就学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济南市委委员、济南读书联合会负责人。1932年3月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判处死刑,后经营救改判四年有期徒刑,在狱中受尽摧残,始终坚贞不屈。“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学生进行游行示威,呼吁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3年出狱后,以教书为掩护,继续从事地下活动,参与组织“曙光书店”,介绍进步书籍,传播革命思想。“七•七”事变后,中共曹县工作委员会成立,袁复荣被选为县委委员。1936年春出狱后回到曹县,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曹县地方组织,发展队员10多人。1937年冬,任中共曹县工委宣传部长,曾组建巡回话剧团,宣传抗日救国。1938年夏,他深入基层,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支部和农民互助组等抗日组织,与王石钧、刘齐滨等共同开辟曹西北根据地。1939年调往中共鲁西南地方委员会任宣传部长。1939年2月任曹县县委书记。后在曹东南举办两期青年训练班,发展党员40余人,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在主持地委宣传工作期间,曾办过《民声报》。 袁复荣是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任中共曹县特支宣传委员,曹县工委、曹县县委宣传部长,曹县县委书记。在曹县西北地区宣传抗日,发展党的组织和群众抗日组织。发动青年参加八路军,协助冀鲁豫支队司令员杨得志等扩建了主力团,组建了曹县县委领导的地方武装——八路军冀鲁豫支队青年挺进大队等。1939年7月任中共鲁西南地委宣传部长,1942年5月任鲁西南专署专员。参与领导了保卫“三村”、反“扫荡”、平息反动会道门暴动和粉碎国民党顽固势力围攻的斗争,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减租减息、根据地建设诸方面倾尽了全力,为创建和巩固鲁西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袁心纯,生于1913年,山东荣城人,八路军冀中军区9分区政治部主任 1942年6月9日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定县。冀中九分区政治部主任袁心纯,1942年冀中五一大扫荡中负伤被俘,这个重伤的中国军人被日军绑到大五女据点后,大骂敌人五天五夜,绝食而死。死后,日军用马刀砍下了袁心纯的头示众,而冀中的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在深夜偷出他的头颅与尸体合葬。
湖北省红安县英名录
袁方菊1901-1932 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第二一八团团长 (错杀)
袁光淼
袁光焱1899-1937 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政治部主任
袁克尤1898-1932 中共麻城县委书记 (错杀)
袁克其1915-1938 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团长
袁克服1907-1982 陕西省军区政委 解放军少将
袁克福1906-1940 新四军师政治科科长
袁昌银1909-1932 红军第四方面军罗山独立团政委 (错杀)
袁学鑫 -1933红军第四方面军某团团长
袁厚双1902-1931 红军第四方面军团长
袁克尤(1898-1932) 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七里袁家洼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乡苏维埃政府秘书、中共麻城县委书记。在“肃反”中被害。
袁昌银(1909-1932)湖北黄安(今红安)县高桥卓家田人。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四军营长、罗山独立团政委。在“肃反”中被杀害。
抗美援朝牺牲的团级以上:
袁自生1920-1953 北京密云 志愿军第67军第201师政治部干部科科长 袁自生,抗美援朝烈士,河北省密云县(今北京市)人,1920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第67军第201师政治部干部科科长,1953年7月牺牲。
袁敬文1922-1950 山东临沂 志愿军第38军第112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袁敬文,山东省临沂县人,1922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第38军第112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50年11月5日牺牲。
解放战争牺牲:
袁涤(1921—1946) 辽宁省开原市人。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某团团长。1946年牺牲于吉林洮南。
乙、开国将领
一、开国中将:
袁子钦(1908-1968),福建省上杭县白砂区厦洋村 人。又名袁致卿,学名从行。1908年12 月13日生 。9岁入私塾,次年入本村初级小学,14岁入上杭县高级小学 ,17岁考入上杭县县立中学。上中学时,在进步教员的影响下开始认识马克思主义。1929年夏,朱德、毛泽东率红4军二次入闽作战,先后占领龙岩、永定县城和他的家乡白砂等地,他毅然终止学习参加红4军 。193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4军第2纵队政治部宣传员、士兵委员会秘书、辎重队文书,第11师31团3连政治委员,红5军团第13军政卫连政治指导员,红5军团第13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翌年6月任红5军团政治部党务科科长,后随部编入红四方面军行动。到陕北后,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7年1月起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干事、组织科副科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抗大第5大队政治处主任,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抗大总校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政治部副主任,抗大第六分校政治委员。1943年10月任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参加了林南、安阳战役和太行区攻势作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太行军区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副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上党、邯郸、汤阴、临汾、晋中等战役。1948年8月任华北军区第15纵队政治委员,翌年3月第15纵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62军,任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太原战役。6月,调任第60军政治委员,在第一野战军编成内执行解放大西北的任务,率部参加了扶郿、兰州、秦岭等战役,后率部参加西南战役,曾兼任川西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第60军政治委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底回国后,调任总干部部组织统计部部长,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秘书长、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于中交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化大革命”初期,因受林彪反革命集团迫害,于1968年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袁升平(1912-2003),江西省庐陵县(今吉安)富田区鹜湖村人,原名袁兴旺。1912年12 月生。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游击队班长,赣南红军独立团排长、连长,独立第6师连长兼连政治委员,红军卫生学校政治教员、政治指导员、总支书记,红1军团直属队政治委员,第1师1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和红一方面军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1师13团党总支书记,第1团政治委员,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副营长,晋察冀军区第1支队第2大队政治委员,第一军分区第1、2、3团政治委员,第1支队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冯家沟、阜平、雁宿崖和黄土岭等战斗。1940年秋赴延安,先后在军政学院、军事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2旅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辽吉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政治部主任、第12纵队政治委员,参加了四平保卫战,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平津战役。1949年7月起任第四野战军第40军政治委员,参加了衡宝、广西、海南岛战役。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政治委员,志愿军干部部副部长,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两枚。回国后,从1954年4月起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中共山东省委第二书记,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党委第三书记。1980~1982年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是中共七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1982、1987年被选为中共十二在、十三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于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8月27日在北京逝世。
二、开国少将:
袁光(1909—1998),江西省泰和县万合镇官山村人,原名袁邦光。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司令部无线电分队政治指导员,红八军团无线电分队政 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留守兵团特务团政治委员,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秘书处处长,绥蒙军区骑兵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绥蒙军区第十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三军七师副政治委员,第二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铁道兵团师政治委员,铁道兵团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副庭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袁渊(1903-1992)江西省南康市人,原名袁焕卿、袁章斐。。幼年时,因家境贫寒帮人打工。16岁时外出到南安府当学徒、店员。1925年,开始从事工运活动,曾任本县店员工会委员。大革命失败后,袁渊曾在云南范石生部当兵,从事兵运工作。后又转到岳维俊部教导队学习军事,后任警卫排长。这期间,袁渊接触了许多进步军官和士兵。1931年,3月,袁渊获取岳维俊部围剿红军的作战计划后,在湖北省双桥镇带领一个班武装起义,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方面军四军十师保卫连战士、班长。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月至1933年9月,袁渊先后任红四方面军四军十师保卫连排长、副连长,警卫连连长、警卫营营长。参加了第二至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1月,返回前线,担任四川省天全、芦山独立团团长。1935年,5月,调任十一师作战科科长,11月,任红四军作战科副科长。长征时,他指挥有力,作战勇敢,被誉为“袁老虎”。在甘肃打鲁大昌的战斗中,他再次负伤。时任作战科副科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袁渊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团参谋长。1938年,8月,任三八五旅七团团长。1945年,8月,袁渊带领一个教导团开赴东北。1945年,10月,任冀东十二旅旅长、冀东军十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参谋长。1947年,任四十六军参谋长。在这期间,袁渊率部参加了对敌夏季、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1949年,2月起,袁渊先后任第四野战军上干队队长、军大六团团长、军大湖南分校副校长。1950年,8月,任中南军大第五分校校长。1951年,6月,任第二十四步兵学校校长。1952年,9月,任马列学院第一分院军事教研室主任。1953年,9月,任第二高级步校代校长。1955年,5月,任政治学院副教育长兼队列部部长。1964年,1月,离职休养。文革中,曾受到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残酷迫害,被非法批斗关押,身心受到严惩摧残。1969年,被迫迁出北京,1975年,落实政策回京。1982年,6月,定为正兵团职待遇。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8月18日6时14分,在北京逝世。
袁彬(1915-2005),湖北省麻城县谢店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0军卫生部医生,第89师267团医务所所长、副连长。参加了长征,是西路军的幸存者,随李先念到新疆,进新疆航空队飞行训练班当学员,是我军的“航空火种”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任迪化(今乌鲁木齐)新兵营排长,新疆航空学校训练班学员,毕业于东北航空学校。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航空学校第2大队中队长、副大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4航空学校训练处处长、副校长兼飞行大队大队长,空军第3驱逐旅团长,空3师9团团长,空3师副师长、空4师副师长、空3师师长。1951年率空3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4个阶段的空战,作战86天共击落击伤敌机64架。毛泽东在看了空3师的战报后,在战报上写了“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批语;1952年率空3师第2次入朝作战,空3师在朝鲜战争中,击落敌机87架,击伤敌机27架。被敌击落43架,击伤敌机18架,牺牲飞行员18名,袁彬因指挥作战有成绩,荣立一等功。回国后,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历任空5军副军长,空1军军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顾问(正兵团级)。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两枚,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枚。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1月26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
袁也烈(1899-1976)湖南洞口人,原名炎烈,字树成,号映吾,曾用名袁振武、王国栋。1899年10月19日(农历九月十五日)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金田乡袁家垅(今黄桥镇大卜村)。一九○六年开始随父读书,一九一三年入高沙蓼湄小学(今高沙镇中学)读书,一九一九年受业于本村邱寿宇,专习经史国文,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作文含义深刻,文笔流畅。一九二○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一九二一年八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聆听毛泽东关于《共产党宣言》的革命演讲,接受进步思想熏陶,同同学创办《武冈同缝隙有会刊》。以后,经常阅读《新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书刊,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活动,投身于反帝爱国斗争。一九二四年七月赴广州,考入桂军军官学校。 一九二五年二月,参与策动桂军军校学员起义,反对云南军阀叛乱。六月,加入党的外围织“火星社”,联络同学200多人,投奔黄埔军校,编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从事政治工作。加入周恩来组织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被选为常任代表,开始参加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十一月,被选送到叶挺独立团担任第六连连长,开始了戎马生涯。一九二六年五月,叶挺独立团奉命作为北伐先遣军,从广东肇庆出发,开始北伐。在北伐战争中,身先士卒,勇猛顽强,先后参加攻占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城等战斗,连战皆捷,立下战功。攻占武昌后,被提升为副营长。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八一”起义。一九二七年七月,汪精卫继蒋介石之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时任叶挺部下二十四师七十二团三营营长的袁也烈,奉叶挺命令,率队开赴南昌。七月三十日下午,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营以上干部会议。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受党的派遣,来到广西龙州开展革命工作,任警备第五大队副营长,不久任团参谋长兼一营营长。一九三○年二月一日,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率部参加龙州起义取得胜利,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一纵队参谋长、中共纵队党委书记兼一营营长。一九三七年七月,随徐向前进入山东,肩负特殊使命,被派遣到国民党的石友三部队做统一战线工作。一九四二年以后,一直在山东省清河军区(后与冀鲁边军区合并,改名为渤海军区)勃海军区担任参谋长、副司令、司令员,参与作战指挥。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一九五○年一月,调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兼参谋长。一九五二年,升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一九五五年年九月,华东海军更名为“东海舰队”,任政委,由陶勇出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参谋长。一九六0年三月,被任命为水产部副部长。一九六二年,海军党委推荐袁也烈担任海洋组组长。从一九二五年六月参加革命,直至一九七六年八月逝世,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五十一年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党中央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强加给袁也烈的种种“莫须有”罪名和一切诬陷不实之词,统统予以推翻,给予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一九七九年二月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追认袁也烈为革命烈士。安葬在北京市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1955年授少将军衔。1960年兼任水产部副部长。1963年,担任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组长。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6年8月8日于北京病逝。
袁克服(1907-1982),湖北红安人。原名袁克福, 1907年12月27日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镇袁家洼村一个雇农家庭。父亲袁方德是个忠厚本份的农民,母亲高氏勤劳贤惠。袁克服的上面有一个姐姐叫袁杏英,下面有二个弟弟分别叫袁克禄、袁克寿,一家6口人,所有的财产就是2间房、2斗田,8亩地再加上几件缺脚少角的破旧家俱。黄安农民运动兴起,袁克服积极加入农民协会,投身革命。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起义失利后,回村再组织农协,坚持斗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7月,被选为共青团黄安县委委员。1929年底,黄安县委为沟通上下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建立了党团巡视员制度,他是第一批巡视员之一。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县委委员,曾任县总工会主席、县军事指挥部指挥长。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时,被调入第四军任十二师三十四团政委,参加了黄安战役,被师政治部称为“艰苦勇敢的模范团政委”。1932年1月,袁克服被选为鄂豫皖省委委员,2月,任共青团鄂豫皖省委书记,11月,任四方面军政治部团委书记,随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至川陕边,参与领导开创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2月,川陕省委成立,当选为省委书记,发动群众,领导根据地内的党的建设。1934年5月,根据地军民展开了粉碎敌人围攻的激烈的斗争,先后奉命调任西路、北路司令,并代表省委领导红江、赤北等县的工作,保护苏区后方的安全。1935年3月,方面军突破嘉陵江开始长征,时任独立第一师师长。9月,因抵制张国焘另立中央的阴谋被撤职,到红军医院抬担架。1936年,才担任方面军政治部干部队队长,11月,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袁克服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民运部股长、民运部副部长,冀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1940年10月,进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1944年8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行政处处长,参加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后 ,随部队进入东北,先后任吉林军区警备第二旅政委、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师政委。1948年参加了辽沈战役、辽西大会战。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四十三军副政委,随主力挥师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袁克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抚保部部长、总后勤部营房建筑部政委、陕西省军区政委,兰州军区顾问。在陕西时,常到大巴山深处的安康、紫阳等贫困小县视察,每天坚持六小时劳动,与农民扎在一堆,群众称赞他“当官不是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11月5日,袁克服同志因病在西安逝世。
袁佩爵(1914-1972),曾用名袁能钟、袁润生,江西省泰和县冠朝镇横江村人。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国际师3团技术书记、师政治部技术书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秘书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二分校支队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教导大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旅代政治委员,第4纵政治部副主任,第19兵团64军190师代政治委员。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太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政治部主任。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政治部主任,第64军副政治委员。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政治委员,旅大警备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二级国旗勋章一枚。1972年2月14日逝世,终年58岁。
袁学凯(1814-2004),湖北省黄陂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军部交通队战士、班长、排长,军部特务连政治指导员,红31军第91师277团营政治教导员等职。参加了麻城、长治、日龙关等战役战斗,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政治处主任,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决死第1纵队25团副团长,第386旅16团政治委员,八路军留守兵团新编第4旅25团政治委员,第16团团长等职。参加了浮山、韩略村战斗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新编第4旅副旅长,第一野战军第6军17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蟠龙、悦望、西华池、宜川以及解放西安、兰州和进军新疆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17师政治委员,西北军区空军参谋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第二机械工业部革委会主任等职。参加了防空作战和国防科学试验保障任务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8月15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0岁。
袁意奋(1917-2007),原名袁诒奋,湖南省慈利县袁家坪人,袁任远之子。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方面红2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干事,红4师10团俱乐部主任。参加了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教导团连政治指导员,第358旅714团组织股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714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1旅2团副政治委员,绥蒙军区7团政治委员,第1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1军2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西府陇东、荔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学校第一分校政治委员。1954年入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1958年毕业,任海军南海舰队湛江基地政治委员,榆林基地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9年率领由护卫舰“南宁”号和猎潜艇“泸州”号组成的巡逻编队,从榆林港出发,巡航西沙海区,曾派人登上永兴岛、西沙洲、树岛、南沙洲、东岛进行普查。后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第七研究院政治委员,海军装备技术部政治委员(正兵团职待遇)。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袁福生(1916-1993),湖南省茶陵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军区补充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6军团保卫局内勤检查员、侦察组长,红6军团直属队特派员、补充团特派员。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锄奸科股股长,第359旅政治部锄奸科副科长、科长、军法处副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10纵队保卫部部长,第四野战军47军139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宜沙、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39师政治委员,第47军干部部部长,志愿军司令部军法处副处长。回国后,任武汉军区炮兵政治委员,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后勤部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3月5日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77岁。
未授军衔的高级将领:
袁仲贤(拟授上将军衔)
袁仲贤(1904-1957) 字袁策夷,号达三,湖南长沙人。1904年2月出生于长沙县铜官镇(今望城县)一个小工业主家庭,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底入湘军讲武学堂学习。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黄埔军官学校。后曾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国民革命军第四团、补充第五团和二十二师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二十军三师任参谋处处长。不久赴苏联莫斯科,入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起任广东东江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湖南湘江特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抗日游击纵队政委,一一五师司令部教育科科长,山东军区教导团团长,胶东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月起,历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副参谋长,华东军区副参谋长,194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代理参谋长等职。参加淮海、渡江等战役。南京解放后,曾任南京警备区司令员兼政委。1950年转做外交工作,任中国驻印度大使。1956年任外交部副部长。1957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
袁任远(拟授中将军衔)
袁任远,1898年5月生,湖南省慈利县三官寺人。原名袁明濂,号毓灵。曾用名袁思贤、袁明廉。1918年8月到长沙入湖南法政专门学校读书,开始接受进步思想。五四运动时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2年夏毕业,到南洋从事教育和新闻工作,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先任马来西亚吉隆坡酋孔中学教员,后任仰光缅甸新报馆编辑。 1925年5月回国,8月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受党组织委派回慈利县开展工农革命运动,任中共慈利县特别支部委员、县委委员。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被湖南反动当局通缉,转到石门县工作,任中共石门县委委员、南乡区委书记。 1928年5月参与领导发动石门南乡农民暴动,随即组建湘西工农红军第四支队并任党代表。10月任上海总工会秘书。1929年8月被派到广西李明瑞部从事兵运工作,任南宁教导总队政治部科长。10月随总队到百色,参加起义的准备工作,为《右江日报》撰稿、审稿,翻印党的六大政治决议案。12月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 同月至1930年11月任红七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纵队党委书记。1930年7月至11月任红七军政治部科长、中共红七军前委委员。参加创建和保卫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年秋任红七军政治部总务科科长兼教导大队政治委员。随军北上,转战湘桂粤赣边区。1931年2月至4月任中共红军第五十五团委员会委员。4月至7月任红七军教导队政治委员。7月红七军调中央革命根据地时,因病留在湘赣。同年10月至1932年任湘赣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政治部主任,后任独立第三师政治部主任。 1932年底后任湘赣军区红八军政治部主任。1933年3月至4月任湘赣军区独立第十二师政治委员。同年任红八军第二十三师政治委员。同年6月后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参谋部主任。同年7月至1934年3月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政治部主任,1933年7月起兼任第五十团政治委员。1934年初任中共湘赣省委秘书长。参加湘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同年11月至1935年春任红二军团第六师政治委员。随部向湘西挺进。在贺龙、任弼时领导下参加创建和保卫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4年冬起任湘鄂川黔省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1935年2月任大庸县独立团政治委员。同年春任大庸军分区政治委员。同年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分会后方办事处主任,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秘书长。同年11月参加长征。同年至1936年任红六军团政治部副主任。推动川黔边各派反蒋力量与红军联合反蒋抗日,改编地方游杂武装,扩大红军。红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反对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1936年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政治部副主任。 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甘南和山城堡等战役。1936年至1937年任红三十二军政治委员。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任中共崞县(西)临时县委书记、八路军第一二○师师部秘书。参加开辟雁北抗日根据地和晋西北收复七城以及邵家庄、上下腰涧等战斗。1939年10月随部队返回陕甘宁边区,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向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进攻,收回绥、米、葭、吴、清五县政权。同时,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开明士绅和民主人士参加边区政府工作。1940年11月至1942年9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政治部主任,1941年4月任第三五九旅军政委员会委员。1940年底参与组织部队在南泥湾屯田开荒,成为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旗帜。1942年起任陕甘宁边区绥德警备区司令部政治委员。1943年1月至1945年8月任绥德专署专员。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绥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会后随八路军南下第二支队到河南时转赴东北。1945年11月任中共吉林市委书记。同月至1949年3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委员、东北人民自治军吉林军区永吉军分区政治委员(至1946年1月)。1946年1月至6月任中共吉辽省委员会吉林分省委员会书记兼永吉地委书记。同年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吉林军区第二十四旅政治委员,4月任吉辽(东满)军区吉林军区政治委员。7月任军事调处执行部驻德惠第三十四执行小组中共方面代表,任少将组长。同年11月至1947年10月任吉北军分区政治委员。1946年12月任吉林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党组书记(至1949年2月)。1947年6月至1949年3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务委员。1947年8月任吉林省政府副主席。1948年3月至1949年3月任吉林省财经委员会主任。后随军南下湖南。1949年6月至8月任湖南省政府副主席。同年10月至1950年4月任湖南省临时政府副主席。1950年4月至1952年12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2年12月至1953年10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 1953年12月至1958年4月任内务部副部长。1958年4月至1962年6月任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处书记、青海省省长、青海省人民委员会党组书记。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冲击。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副书记。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6年1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袁任远是中国共产党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和老革命家。他平生很少谈及个人,只有一本不厚的革命回忆录存世,记载着他朴实无华又光彩夺目的战斗生涯。
袁光宇(拟授少将军衔)
袁光宇(1917.11~1991)男,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崇贤乡霞光村人。出生于贫苦农家。青少年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军,被编入湘赣苏区红二十军,当战士、做通信员。后被编入王震领导的湘赣红独立师(红六军团前身),当上了扛着枪的卫生员和护士。凭借着参军前在乡间的私塾念过几年小学这点“家底”,他在卫生队里边干边学,从此开始了他红军医生的生涯。在此后的数年间,在红军的医疗队里跟随着作战部队转战救护在大大小小的战场上。在五次“反围剿”的战斗中,在爬雪山、过草地的二万五千里长途征程中,他挎着枪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同他的医疗队一起,在前线救护了无数战友的生命。他从当护士、干司药、做医生,到任职卫生队长、医务主任和卫生部长,不但治病疗伤,还负责保护、安置和转移了一批又一批负伤的战友。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师二五九旅七一八团卫生队队长,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卫生部医生、政治指导员,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卫生部医务主任、卫生队长。一九四七年春,蒋胡匪帮发动对陕甘宁边区延安的进攻时,袁光宇带领着由延安中央医院组织的手术医疗队救护在战斗的前线。在西北野战军二纵队解放山西运城的战斗中,身为四旅卫生部长的他带领医疗手术队,把手术台设在离前沿阵地不到二华里的地方,进行着战伤抢救手术。在这次的攻坚战中,四旅伤亡约1200多人,手术队的全体医护人员连续工作了三天四夜。绷带用完了,就把自己的被单撕开,经过蒸煮消毒当绷带用。夹板用完了,就地取材用树枝和玉米杆代替。他后来回忆说:“打运城时,伤员多,条件又不好。我在前线手术队一连三天四夜手术不停,做下来两条腿都不会动了。”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延安中央医院高级研究班医生、手术队长,第一野战军二军四师、二军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新疆军区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院长、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他为人耿直,做事、做人表里如一,实事求是。“文革”中,造反派们对他拳打脚踢,用穿着皮鞋的脚狠狠地踢他的腰。面对着造反派们的逼供,他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我是共产党员,应该实事求是,不能讲假话。录音带是我决定让广播室洗掉的,并没有接受任何上级的指示。”虽身陷凌辱,可他自始至终也没有丧失共产党员的党性,没有屈服于邪恶的威逼利诱。1983年离休。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三、开国大校
袁彬(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袁书文(1911—1993) 陕西蒲城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49年任热河军区副参谋长,1956年1月任河北省承德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荣誉奖章。1993年逝世,享年82岁。
袁宗清(1914.09—1967.01) 陕西子长县史家畔乡渔岔村人。1934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春,任陕西延川县独立营营长兼政委,1937年12月任米脂县武装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任陕北警备3旅供给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西北野战军4军后勤部部长,在西府战役中率警卫连冲破马家军重围,组织后勤供应,为取得西府战役的胜利和解放兰州作出贡献。兰州解放后,进军甘肃省西垗县开展剿匪任务。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第4军后勤部部长。参加了抗美援朝,任志愿军财务部副部长。回国后任军委营管部处长,总后勤部工程验收处处长,1959年任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校务部党委书记兼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7年1月逝世,享年53岁。
袁逸田(1916—)山西省吉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19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19军师政治部主任,第6军独立师政治委员,炮兵第八训练基地政治委员,炮兵第33政治委员。1952年任志愿军战防炮第33师政治委员,1953年回国后任炮兵第33师政治委员,西北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炮兵副政治委员,第五机械工业部副局长、局长,第五机械工业部政治部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炮兵大校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袁意奋(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袁福生(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袁光宇(不确定)
袁捷(1919-1997.06.22),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男,汉族,1919年月生,安徽省英山县(今属湖北省)红山镇金家墩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到安徽庐江游击指挥部教导队受训,1939年8月参加新四军,历任区队长、排长、指导员、营长兼教导员等职,先后参加了黄桥、泰兴、兴化等10多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股长、团参谋长、副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72师214团团长,转战华东、中原,先后参加了苏中、涟水、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长山列岛等战役战斗20余次。1952年7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0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参与指挥了五圣山守备战和上甘岭夏季反击作战。回国后,1956年4月至1958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70师师长。1958年3月至1960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第一期深造。1960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196师师长。1964年12月至1975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8月至1978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78年3月至198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步兵学校(石家庄陆军学院前身)校长、党委书记,1982年10月至1985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86年12月离休后,被国防大学聘请为特约研究员。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7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编著出版了《简明军事教育学》、《参谋业务基础知识大全》、《烈焰腾腾》、《小机灵的故事》等十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袁春田,吉林军区原副司令员、顾问。河南汤阴人,1935年参加冯玉祥属29军,参加了卢沟桥、台儿庄、麻城等战役;1939年参加新四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曾任新四军分队长、连长、团长、军分区参谋长、副师长、师长,调吉林后,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吉林省军区顾问。1963年授大将军衔。曾参加襄南、应城等战役战斗,立大功二次,曾荣获毛泽东金质奖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袁凤仪,1920年5月出生,山东省茌平县袁楼村人。 聊城省立二中肄业。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八路军津浦支队政治部宣传、民运队队员。1939年11月任山东纵队二支队八大队指导员、三营副教导员、二旅营教导营。1942年10月后,任中共山东干榆县委常委、县大队副政委、金山区区委书记。1944年10月入滨海区党委党校学习,结业后留校工作。1946年8月后任滨海分区二团党委委员、政治处副主任,中共莒县县委常委、莒县独立团副政委、党委书记,滨海训练团政委、党委书记。1949年4月后,任华东军区大伞兵总队政委、党委书记,华东军区教导总队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1951年9月任华东军区空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空军纪委委员。曾出国抗美援朝,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1956年8月至1959年2月任军区空军后勤部政委、党委书记、空军党委委员。1959年3月调任解放军空军第八师政委、党委书记。1973年1月至1977年10月任空军第十军政治部主任。1973年1月至1979年1月任空军第十军副政委、党委副书记。1980年12月至1983年5月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党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1983年离休。1988年7月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袁德良,1916年9月出生于山西省汾阳县石庄镇张家庄村。1936年加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37年任张家庄抗日自卫队队长,1937年11月至1955年 6月,先后担任排长、科长、副大队长兼中队长、军需、财务处长等职。 1955年6月至1985年1月离休前,历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部长,广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等职。1967年3月至1973年1月,解放军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期间,他曾出任广东省军事管制委员会生产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广东省核心小组成员、中共广东省委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革命委员会生产组党组书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生产组组长等职。 1967年4月至1972年5月,还担任过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副主任之职。大校军衔。
四、1988年荣获一级、二级红星勋章的将领
一级红星勋章的:袁升平、袁学凯、袁彬、袁渊、袁福生;
二级红星勋章:袁 明(南京025)、 袁力先(济南042)、 袁天禄(沈阳094)、 袁书文(北京237)、 袁玉琳(兰州351)女、 袁占山(兰州272)、 袁先义(总后079) 、袁光兰(北京271)、 袁光宇(海军048)、 袁光泉(济南015)、 袁进辉(总后151) 、袁国材(成都041)、 袁侯新(成都245)、 袁洪辉(南京198) 、袁朝军(成都372) 、袁朝贤(沈阳292)
袁明,曾任昆明军区陆军第13军政治部主任(1966年5月)、四川军区顾问,1988年授二级红星勋章。
袁力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济南警备区顾问。1916年生,四川万源市人。曾用名袁吕宣。1933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27师81团战士、延安特务团班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电台队长、冀东电台区队长。参加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通信股长、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67军通信科长、第68军通信科长、济南市武装部副部长、山东省军区电信局副局长、济南警备区副司令员、顾问(副军职待遇)。参加抗美援朝,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2月28日在济南逝世,享年88岁。
袁天禄,1925年8月16日生,四川小金县人。1935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l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34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2军军部勤务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第2军分区4团司号员、号目、司号长。参加了反九路围攻,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教导旅第31团副营长。参加了辽沈、平津、太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72团营长、第191师教导队长、第64军直工科长、第571团副团长、第575团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第192师副参谋长、副师长、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1师师长、生产建设兵团副参谋长、吉林省军区司令部顾问、吉林省军区顾问。参加抗美援朝,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三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袁书文(见三、大校)
袁玉琳,女。红四方面军老红军,参加过长征。兰州军区退休干部,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勋章。丈夫王少卿是红一方面军的。兰州军区某部仓库主任。
袁占山,1920年生,陕西靖边青杨岔镇人,1937年参加工作,曾任榆林军分区后勤部部长。兰州军区退休下部,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勋章荣誉。
袁先义,1918年6月出生,四川省宣汉县人。1933年10月入伍,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护士、出纳员、政治指导员、副科长、政治协理员等职。正师职离休干部、原东北军区装甲兵后勤部政治协理员袁先义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袁光兰(1918.9.2-)男,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崇贤乡霞光村人。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先后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战士、宣传员、班长、青年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通信营政治指导员,政治部巡视员,供给部军需科政治协理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鲁南三分区警卫团三营政治教导员,河北赵县二大队政治委员,华东后备兵团教导师三团、二野特种兵三团政治处主任。建国后,历任军委炮兵训练基地暂编八团政治委员,第四炮兵学校政治部组织部科长,九团政治委员,河北省军区邢台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分区顾问组副组长,省军区“五七”干校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55年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1981年离休,现休养在邢台军分区第二干休所。
袁光宇(见未授军衔)
袁光泉,1902年生,江西省于都县人。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上海九兵团后勤部运输处政委、上海九兵团卫生部副部长、山东省青岛市武装部部长、山东省泰安军分区副司令员,山东省济南市武装部部长等职。1988年被授予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3年2月11日在济南逝世,终年91岁。
袁进辉,1919年生,陕西省延川县人。1935年2月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2月入伍,历任陕甘省机关司务长,甘肃省驻镇原129师办事处宣传队队长,合水县区抗敌后援会主任,华池区抗敌后援会主任,后方医院股长,西北人民医学院总务处股长。1957年,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校务部处长,1981年,任第四军医大学校务部顾问。1988年7月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0年5月3日在西安逝世,终年71岁。
袁候新,解放后曾任四川南充军区副参谋长,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袁洪辉,1911年生,江西省雩都(今于都)县罗坳镇罗坳村人。193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2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班长、排长。随中央红军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高干二大队大队长,一0二师参谋长,金华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浙江省军区顾问。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袁朝军,1921年生,四川省苍溪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共青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特务连公务员、班长、三十一军政治部宣传员。1935年随队长征后,参加会宁大会师。抗日战争开始.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1940年入抗大学习,1942年调太行五分区三四团, 1943年调磁武武工队,此间历任骑兵团宣传队副队长、连队支书、团政委、武工队分队长等职。1945年后,先后任大行五分院管理员,太行军区卫生部、六十一军卫生部股长、副科长。1950年入川后,调川北军区、西南军区公安部队等后勤部任管理科长等职。1956年任第二步兵顶备学校物资保证处处长,四川军区、西昌分区后勤处处长。1972年后任成都军区后勤部直供部三十八分部部长、顾问等职。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袁朝贤,沈阳军区退休干部,曾任辽宁桓仁县公安大队副队长。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勋章。
五、其他副、省军职以上领导(建国前参加工作)及部分老红军、八路军:
袁血卒,1908年生于陕西省宁陕县。祖籍湖北省麻城,外祖籍四川巴州,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宁都暴动的领导人之一,为成功举行宁都暴动、壮大红军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宁都暴动后,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的6次进攻战役和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因作战勇敢、战功卓著,被中央军委授予“火线英雄”称号和“二等红星勋章”。1934年袁血卒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任长汀游击司令部司令员、红24师代理政治部主任,率部掩护主力红军长征。1935年,留守苏区的红军被围困时,他临危受命,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淮海战役中,他成功地组织和领导了对国民党军110师的争取、策反、教育和改造工作,为战役取得胜利、进一步壮大我军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任西南军区教导总队总队长兼政委,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和俘虏中的中高级军官的教育和改造工作。1978年任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他主管的民政部信访工作受到中央通报表彰。民政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袁血卒同志(正部级)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袁康(1925--),旅大警备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广东省东莞市温塘皂上访人,1941年8月参加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初,调到五团当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1年3月,调旅大警备司令部当作战训练处长,授予上校军衔。1965年调沈阳军区守备师任师长,1970年任旅大警备区司令部参谋长。1985年离休。袁康(1925—— ),东莞东城温塘皂上坊人。1941年8月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2年春编入手枪队,随队在莞城、太平一带活动。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7月调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当警卫员。1943年11月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参加粉碎日军万人“扫荡”的斗争。同年冬奉命返回家乡温塘活动。1944年春率温塘民兵加入东江纵队第三大队独立中队(飞马队),先后任小队长、副中队长、中队长。参加著名的梅塘战斗和挺进东莞水乡的一系列战斗。1945年8月中旬,任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猛豹大队副大队长,率队在莞太线开展受降斗争。在对日、伪军的反攻战中,猛豹大队大队长沈标负重伤后牺牲,由袁康接任大队长职务。1946年6月,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曾在华东军政大学学习。1947年7月,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第二团第一营营长、团副参谋长,参加过豫东、济南、淮海战役。1949年8月随两广纵队南下广东,任两广纵队第五团参谋长。参加解放广州外围战斗和解放中山县战斗。1950年6月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任第三十九军司令部作战训练处长。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58年任沈阳军区参谋训练大队大队长。1961年任旅大警备区司令部作战训练处长,被授予上校军衔。1965年任沈阳军区守备一师师长。1970年任旅大警备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军职)。1982年离休。
袁宕波,铁道兵副参谋长。曾用名袁振科。1922年2月生,河北省深泽县人。1938年4月参加人民自卫军,193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人民自卫军修械所战士,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后勤部修械所战士,第120师第5支队战士,第120师358旅715团战士,第715团司令部测绘员,抗日军政大学第7分校参训队学员,第7分校司令部队列科干事,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吕梁军区司令部作战科参谋,第7军分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10军分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第7纵队10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7军19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建国后,任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7军19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19师55团团长,铁道兵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处长,铁道兵西南工地指挥部工程部副部长兼施工处处长,铁道兵师政委,铁道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铁道兵第一指挥部副司令员、第三指挥部副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袁天枢,山西军区政治部主任。1920年生,山东章丘人。原名袁拱昇。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赴沪读书。1938年参加新四军,任新四军军部教导队学员、团文化干事、营部书记、连指导员、师政治部干事、团政治处主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2旅4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纵队政治部巡视团团长,陆军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山东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未到职)。1966年逝世。
袁云楼(1924—2000)江苏省泰兴县人。1940年7月入伍,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师副参谋长、参谋长,基地主任,驻外大使馆空军副武官、武官,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等职。2000年5月7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6岁。
袁海澜,解放后曾任海军后勤部副部长(75.8.30—76.9.30.)袁万成(字海澜),湖北省松滋市天星市河西人,自幼父母早亡,由叔父袁和伯抚养成人。他青年时入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分配到刘、邓大军中任职,升至师长,曾率部打过很多漂亮仗,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49年的9月带领部队进四川时,路过家乡天星市,一排的解放军战士都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曾目睹此情景的老人们,对当时解放军的军威还啧啧称赞。袁师长在临走时还约请了乡亲故友在一起谈论当时全国的大好形势,鼓励乡亲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袁师长在家乡过了一夜,就起程奔赴解放大西南的战场。解放后授予少将军衔,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中调任山东省青岛市市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回到海军任职。离休后居北京海军大院。前些年天星市有人上京城办事,顺路到他家做客,他总是热情接待,和家乡人畅叙乡情。还安排小车司机载着客人到京城游玩观光,一时传为美谈。
袁国铭,1924年生,江苏丹阳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8月参加革命。1939年8月参加八路军,任通信员、机要员、排长、参谋、政治指导员、连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团作战参谋、254团1营营长。参加过黄桥、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建国后,任团参谋长、副团长、副师长、独立师师长、青海省军区副参谋长。1980年4月-1983年5月任青海省军区参谋长。
袁留忠,1914年生,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腊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班长、青年干事、团特派员、兵站政委、八路军教导员、班南银行分行监委、总行人事处长等职。离休前任人民银行政治部顾问。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于1987年4月1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3岁。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久经考验的老红军战士,原人民银行政治部顾问袁留忠同志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于1987年4月1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3岁。
袁功廷,1912年生,江西省吉水县(今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棠溪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永丰县独立团二连斑长,独立第五师排长,国家政治保卫局区队长,中央军委警卫连指导员,二局政治指导员,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政治协理员,陕甘独立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团特派员,旅锄奸科长、教导第五旅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林省敦化中心县委书记、地委组织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江西省赣州市委书记,中共赣州地委书记,辽宁省建设厅长,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中共广州市委顾问。1983年离休。享受副省级待遇。
袁先举,1922年2月生,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1940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高中文化程度。在家务农。1940年10月入伍,任学员、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委、政委、北京政治学院教员、福州军区医校政委、福州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1984年夏离休(副军职)。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袁耐冬,1913年生,江西瑞金万田乡人。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任班长、排长、保卫局特派员。长征中任团特派员、中央军委直属机关特派员。1937年2月进抗大学习,7月任八路军总部政治部组织科长。后任晋察冀军区保卫部科长、冀东军区保卫部长。解放战争期间任第二兵团第八纵队(一九四八年九月组建)二十三旅政委、65军194师师政委。解放后任北京公安总队政委,广东省政府水上公安局局长等职。1991年12月逝世。
袁国璋,1923年生,河南南乐县人。1938年参加抗日救国会,同年入党。历任村救国会宣传委员,儿童团长,中心村救国会宣传部长,南乐县委组织、冀鲁豫区党委组织巡教员,区党委宣传队副指导员,延安抗日军政大学3分校学员,延安军事学院学员,绥蒙军区司令秘书、政治部组织科干事,机关总支书记,医院政治教导员,野战军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委、政委,军青年处处长,军后勤部政委,1963年任国家邮电部供应司副司长,1965年5月任新疆建设兵团非金属矿公司副政委、政委,1969年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军职),后遭到诬陷迫害,1975年5月任新疆广播电视局第一副局长,1984年改任顾问。1985年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1963年晋升为上校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袁植(1920~2009)河南省睢县人,1939年5月入伍,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教导员、大队长、研究室主任、文教科副科长、大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福州军区空军直属政治部副主任、群众工作部部长、组织部部长、某指挥所政治部副主任等职。离休干部、原福州军区空军纪委专职委员兼办公室主任袁植同志(副军职待遇),因病于2009年12月2日在福州逝世,享年89岁。
袁克章 1913年6月生,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3月在原籍参加革命,1931年6月在红四军十师二十八团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战士、班长、排长。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八团排长、副指导员、党支部书记、指导员,一二九师新一旅一团组织干事、游击队政委、党总支书记、营教导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某部团政委、军分区后勤政委和军医院政委等职。曾参加劳山战役、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反日军“五一”大扫荡、反日军九路围剿和上党战役等,还参加了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南下等上百次大小战役和战斗。在二十多年的战争中多次负伤、重伤两次(二等乙级残废荣誉军人)。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八一、独立自由和解放勋章各一枚。1961年转业到西飞公司任副厂长,目前已经94岁高龄。
袁昆,生于1915年10月,江西于都人。1930年2月在江西于都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12军34师106团通讯员、通讯班长,红八军团22师66团机枪连排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开始长征,任红五军团13师37团机枪连排长,参加五次“反围剿”战役,全程走完长征。1936年任藏民独立师1团2连指导员。1937年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2连指导员,参加平型关战役。1938年3月参加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历任陇东军分区独立五营军需官,军分区副官兼指导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大队政委,八路军385旅5团6连指导员,冀东军区十二军分区抚昌支队政委,军分区政治处党总支书记,军分区教导大队政委。1948年任唐山市警备司令部卫生处政委。历经辽沈、平津两大战役。1949年任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教导2师4团政委,后转为第二野战军进军重庆。1950年4月任西南革大总校一部部主任兼党委书记,中央第七中级党校文化部主任兼党委书记。1958年8月任四川省委工农干校副校长,四川省委初级党校副校长。1965年后到长寿县工作,后任县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8月任大渡口区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12月任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主任。1984年5月离职休养。2000年9月经中组部批准享受副市长级医疗待遇。2009年7月17日16时46分袁昆在重庆逝世。
袁林,1913年8月出生,江西省永新县人。1928年秋在本村参加少年先锋队,1929年9月在村苏维埃政府任交通员,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月入团,1932年5月由团转正式党员,是中华苏维埃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长征前任红三军九师二十七团第一连司号员、瑞金补充师连指导员、宁都长胜补充团党总支书记。长征时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巡视团巡视员、红军总政治部白军工作部培训班学员、红三军团政治部白军工作部破坏干事、红三军团第十团政治处破坏干事、红军大学学员。长征到达陕西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白军工作部破坏干事、红八十一师抗战科长、红二十七军抗战部长和第一团政委。红军改编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一团第一营教导员、华北战地考察团团员、山西决死队二纵队五团政委、延安军政学院第三队学员、延安军事学院上级干部队学员、中央党校第二部十一支部副书记。1944年冬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参加王震率领的南下支队,先后任第三、第五支队第二营教导员。鄂东军区予南军分区第九团政委。1946年9月中原突围后经组织批准化装突围北返解放区受挫回到了家乡,第二年又一次北返解放区,行至郑州再次受挫。解放后任吉安军分区科长、吉安县县长。1959年任组建后的井冈山管理局第一任局长、井冈山党委书记。先后接待了毛泽东、朱德重返井冈山。1972年离休,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长征老红军、原江西省井岗山党委书记、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袁林于2007年6月24日逝世,享年95岁。
袁隆,原名袁青春,1918年6月出生于山东莘县。1935年底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鲁西抗日五支队。1941年担任豫南三分区永肥县武装部长、抗联主任。1947年担任冀鲁豫区黄河水利委员会秘书处处长。1949年担任平原省黄河河务局副局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袁隆先后担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人事处处长,河南省黄河河务局局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党委副书记等职务。1956年,受错误处理被调往河南省水利厅从事秘书工作。错误纠正后,先后担任河南省水利厅农田水利局局长,水利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等职务。1980年调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1982年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1984年任中共河南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委。1990年12月离职休养。1999年6月,经中央组织部批准按副部长级待遇。2002年1月,经中央批准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袁福清(1897-1975),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湖南省湘阴县 ( 今汨罗市 ) 人 ,1897 年生于雇农家庭。 13 岁学木工。 1921 年参加工人运动。 1922 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长沙泥木工人罢工斗争 , 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湘后领导长沙掏粪工人罢工,取得胜利。历任湖南省工团联合会代理主席,长沙总工会组织部长。长沙马日事变后,参与组织农军进攻长沙。1930年春被捕,7月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出狱后即参加红军。历任红五军一师独立营排长、红三军团政治部军事科长、组织科长,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总务厅长。参加红军长征,任中央纵队大队长。到陕北后,任国民经济部生产科长,陕甘宁贸易分局局长、边区政府工业局长,陕北公学校务长,西北局行政处长。1944年随八路军南下支队挺进华南作战,任卫生部政委、城工部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后勤部长、十二纵队后勤部政委、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1949年南下湖南,任湖南省交通厅长12年。1959年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1962年增选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袁学之(1909-2002) ,原名袁德胜,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湖南省醴陵县(今株洲县)人。1909年3月生于醴陵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随母亲乞讨为生,给地主放牛做短工。在私塾读书一年半。13岁到江西安源煤矿做童工。1922年9月参加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的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30年在安源参加工农革命军。随红六军参加攻打长沙、吉安的战斗。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红十五军一三五团指导员、红十五军政治部党总支部书记、红三十八师、十四师党总支部书记、红军学校党总支部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红军主力长征之后,他因病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任江西于都红军游击队政委。因突围失败而被敌人俘虏,关进九江感化院。1936年被押往汉口做苦工。后逃出打入国民党军队,并秘密建立党组织,积极做士兵的工作。西安事变后,与战友一道在陕西国民党军队中组织兵暴成功,编入红十五军团,回到党的怀抱。1937年2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党总支委员、区队长、指导员。后回湘工作。1938年,受中共湖南省委派遣,以特派员身份赴安源从事党的工作,曾任湖南省委委员、中心县委书记。在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之后,他奉命和高文华、文士祯3人组成中共湖南省委,坚持地下斗争。1941年7月以后,到重庆周恩来身边工作。后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参加延安整风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军进入东北工作,任鞍山市委财委书记、物资委员会主任、穆棱县委书记、吉林工业学校教务处长。 1949年南下回湘,任中共湖南省委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以后,任长沙市总工会主席、湖南省总工会筹委会副主席。1953年当选为省总工会副主席。1954年到全国总工会干校学习3年。1961年任省总工会主席。1965年以团长身份率中国农林工会代表团访问印度尼西亚。“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批判,下放干校劳动。1978年5月获平反昭雪,恢复党组织生活。1979年当选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曾当选为全国总工会第八届候补执行委员。1958年、1964年当选为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60年当选为湖南省委委员。他是湖南省政协第一、二届常委,第四、五届副主席。1985年离休后,曾任湖南省老年体育协会主席、长沙老年大学名誉校长,热心于党史工作和社会工作。2002年在长沙病逝,有长篇革命回忆录存世。
袁涛,解放后曾任山西军区副司令员(70.01-81.05 )。
袁景墀,解放后曾任武汉军区空军后勤部长(1969.08-1978.02)。
袁善法,解放后曾任福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1976年).
袁俊,(88年中将)
袁正元,(88年少将)
袁克歧,1902年生,湖南平江人。1923 年 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平江团防队政治指导员、共青团湘鄂赣边特委书记。1930 年 6 月任红 3 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同年 9 月红 3 军团向中央苏区转移时,留在湘鄂赣苏区坚持斗争,后任红军学校第 5 分校教务主任,湘鄂赣省反帝拥苏大同盟宣传部部长。1935 年 10 月因叛徒出卖在江西奉新被捕。1936 年经友人营救出狱,后在江西修水、赣县、湖南资兴、浏阳等地谋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新参加革命工作,任广西人民政府文教厅视导室主任。1952 年 10 月 7 日 病逝。
袁明阮,1915年11月出生,湖南省永兴县石门村人。曾用名袁公昶。1938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9月至1937年12月在湖南大学(由北大、清华、燕京三所大学在长沙成立的联合大学)读书,1938年9月至1939年7月在延安陕北公学(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陕西分校)学习,1939年11月至1944年9月任八路军115师、129师及太行四分区政治部干事,1944年9月至1947年7月任太行行署专署副科长、科长,1947年7月至1948年8月任新华日报记者、编辑,1948年8月至1950年2月任新华分社十八兵团野战记者,1950年2月至1955年8月任西康日报副社长、总编辑,四川省委宣传部报刊处处长、副部长(兼西康日报社长),1955年至1957年为中央高级党校新闻学员,1957年任四川日报副总编,1958年1月至1966年12月任重庆日报总编辑,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72年10月至1978年5月任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委员,1978年5月至1979年4月任四川省文化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1979年4月至1983年1月任四川省出版事业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兼四川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四川省文化厅顾问、四川出版总社咨询委员会主任,1985年10月离职休养。(享受四川省委批准参照副省级离休干部给予部分生活照顾)。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0月9日21时45分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
袁心湖,湖南新化人。原名邹高清,字定才。1935年考入北洋工学院。1937年工学院被炸。袁组织抗日救国军南下,后得知北洋工学院迁往西北,急赴西安。辗转入延安,改名袁心湖,受党的派遣,打入绥远傅作义部队,任绥远省政府宣训科科长。1949年西安解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联络处长。1953年调中央直属机关。1955年任中国驻埃及、叙利亚大使馆参赞,巴基斯坦总领事。1968年回国,任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局1局局长,国家安全部副部长、顾问。现离休。
袁成隆,1912年生,北京通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曾任陕公学1分校队长、抗大1分校文工团主任,中共山东莒南县群委书记兼各救会会长,滨北新区工作团团长,山东省文联组织部部长、中共滨海区委农会副会长、沧南地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清河、德州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中共华东局办公厅主任兼机关党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农村工作部副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2办地区工作部组长,第2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办公室政治部副主任,农业机械部副部长。2002年1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袁汉民,1947年9月生,北京市人。九三学社社员。大学毕业。1982年宁夏农学院毕业,在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1988年-1989年为农业部派遣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访问学者)。2001年9月任宁夏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2006年2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主委,九三学社11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10届全国人大常委。宁夏"冬麦北移"奠基人。
袁晋修,1916年生,河北蠡县人。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曾任蠡县联络部部长。1942年后在北平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建国后,历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人事处干部科科长,北京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长、市第2商业局局长,中共北京市委财贸部副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兼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1983年3月27日在京逝世,终年66岁。
袁泽民,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5年4月生,河北省曲周县人。1938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中共冀南第三分区曲周县党支部书记、宣传部部长。同年8月任中共曲周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39年5月赴延安。1940年至1941年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1年至1943年在延安中共中央社会部保卫训练班学习。1943年至1945年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8月受组织派遣,参加中央干部团赴东北。11月由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委派到绥棱县工作。同月至1946年7月任中共绥棱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兼县大队政治委员。1946年7月后任黑龙江省公安处科长。同年任东北局西满分局社会部情报科科长。1948年2月任东北局情报部长春情报站站长。12月任沈阳铁路管理局党委委员、沈阳铁路公安处处长。在党的隐蔽战线工作期间,镇反剿匪,平定叛乱,除奸反特,做了大量工作。1953年任哈尔滨铁路公安处处长兼沈阳铁路管理局党委委员、沈阳铁路公安处处长。参加领导指挥中长铁路安全保卫工作,保证了抗美援朝期间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1956年1月调铁道部,任铁道部人事局副局长。1964年任铁道部干部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冲击。1973年任铁道部人事局副局长。1975年任铁道部公安局局长。1979年任铁道部人事局局长。整顿铁路治安,保护铁路运输安全,加强铁路干部队伍建设和铁路劳动工资工作。1982年12月离休。1996年7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袁鲁林,1921年5月生,上海崇明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2月在鲁艺华中分院文学系学习。1941年任新四军第3师8旅23团、八路军滨海军区23团宣传员、连文化教员、营干部文化教员、团政治处技术书记、教育干事。1945年8月任滨海军区政治部宣教科干事,华东军区政治部教育干事、教育科科长。1949年5月任上海市军管会文教委秘书。1949年7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教育科科长、教育处处长。1953年任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兼文教干部管理处处长。1954年10月在外交部工作,任中国驻芬兰大使馆1等秘书。1959年任外交部西欧司专员,中国驻丹麦大使馆政务参赞,中国贸促会驻奥地利商务代表处代表,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1971年任中国驻瑞士大使馆、驻联邦德国大使馆、驻加拿大大使馆政务参赞。1979年任中国驻阿曼大使。1985年离休。
袁翰青,1905年9月生,江苏南通人。1945年加入九三学社。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后赴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深造。193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底回国,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1939年任甘肃科学教育馆馆长并在西北师范学院任教。1946年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和化工系主任,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兼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文化部科普局局长、商务印书馆总编辑、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秘书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首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化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6年负责筹建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并任代理所长。历任九三学社第2届理事会理事、九三学社中央第3-7届常委、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第1-7届委员,第6、7届常委。1994年3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袁水拍,1916年生,江苏苏州人。原名袁光媚,笔名马凡陀。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沪江大学肄业。1935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不久任中国银行职员。抗战后,在香港、重庆任编辑,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候补理事。抗战后期,任《新民报晚刊》、《大公报》编辑。建国后,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兼任《人民文学》、《诗刊》编委。1961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文化部艺术研究所负责人,中国文联第1、3届委员,中国作协第1、2届理事。1976年6月-10月任文化部副部长。第3、4届全国人大代表。1982年10月28日逝世。
袁雪芬(1922.3.26~2011.2.19),女,1922年生,浙江嵊县人。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越剧演员。1933年入四季春科班学艺,工旦。后在杭州、上海等地当越剧演员。1942年介导越剧改革,推动了越剧的发展。1945年组织雪声剧团,演出越剧《祥林嫂》。1947年团结越剧界著名演员义演《山河恋》。建国后,历任华东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越剧院院长,中国文联第1-4届委员,中国剧协第1、2届常务理事和第3、4届副主席。第1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第1-3届代表、第5-7届常委。
袁正元,1922年出生,浙江杭州人。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参谋,新四军第三师连长、侦察队队长、团长,东北民主联军团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团长。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1950年后任空军航空学校飞行大队大队长、军区空军训练处处长。1958年毕业于苏联红旗空军学院。同年回国。后历任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空军司令部领航部副部长、空军副参谋长兼指挥所所长、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共空军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副书记。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2001年1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袁芳烈,1929年11月生,山东沂南人。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初中文化。1946年起任粮库出纳员,武征队队员,粮库助理会计、总保管员,粮食局供调股股员。1950年起任区粮库主任,副区长,区委副书记、书记。1954年起任中共浙江省常山县委财贸部副部长、县委副书记,中共浙江省衢县县委书记。1969年起任中共浙江省衢县县委书记、衢县革委会主任。1975年起任中共浙江省金华地委副书记,1977年5月起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1977年12月-1983年4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革委会副主任、浙江省副省长兼省农业委员会主任(-1982年4月)。1981年11月-1986年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第1书记、书记。1986年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1988年3月-1989年3月任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协调小组、政法领导小组组长(1988年12月前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1988年2月-1993年1月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政协第8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共第12届中央候补委员。2009年1月29日17时47分在杭州逝世,享年80岁。
袁隆,1918年生,山东莘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他投身治黄事业,在冀鲁豫区黄河水利委员会任职秘书处处长,并先后担任平原省河务局副局长、黄委会委员等职;1949年8月,平原省黄河河务局成立,袁隆同志担任副局长。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水利委员会成为国家统筹治理黄河的流域性机构,袁隆同志先后担任黄委秘书处处长、办公室主任兼人事处处长、河南省黄河河务局局长、黄委党总支副书记、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党委副书记。1982年,袁隆同志被任命为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主持黄委全面工作。于2009年11月19日2时15分在郑州逝世,享年92岁。
袁振(1917—2003)1917年出生于山东省掖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在鲁西、泰西、水东等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斗争,历任泰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水东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豫东工委委员、豫东指挥部副政委等。解放战争时期,他转战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扩大革命根据地,迎击国民党军队的扫荡。1949年后,袁振历任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鞍山市委常委、鞍山钢铁公司党委第一书记兼经理,鞍山钢铁学院首任院长,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兼太原市委第一书记,安徽省委副书记等领导职务,在不同地区和岗位上,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工作作出贡献。袁振是中共八大、九大代表。(生平简介:振同志出身于山东省掖县一个市民家庭。1935年投身革命事业。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鲁西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先后领导建立了泰西、豫东抗日根据地。在反扫荡斗争中,与时任泰西军分区司令员刘贤权同志率领抗日武装击毙了日军少将土屋兵驻,受到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同志的通电嘉奖。日寇投降后,他在泰西地区一方面坚持游击战争,抗击国民党反动军队发动对山东的重点扫荡,一方面实行土地改革。1947年7月,他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进入湖北江汉地区建立和扩大根据地。1949年春,袁振同志担任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为巩固新生政权作出了积极贡献。1953年他直接指挥荆江分洪工程建设,高质量完成了任务,受到党中央的高度称赞。1954年10月,袁振同志担任鞍山钢铁公司党委第一书记兼经理,同时兼任鞍山钢铁学院首任院长。他领导创立了被称为“鞍钢宪法”的国有大企业管理经验。1964年5月,袁振同志调任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兼太原市委第一书记。“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迫害达8年之久。1978年12月,袁振同志调到安徽工作,先后担任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省委副书记等职。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其他领导积极开展全省的拨乱反正工作,热情鼓励凤阳小岗村农民的首创精神,在全省农村大力推行“包产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倡导并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4年12月,他担任中共安徽省顾问委员会主任。1987年,经中央批准,离职到北京休养。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他仍然十分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袁振同志是中共八大、九大代表。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袁振同志始终忠于人民、忠于党,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贞不渝。他一生听从党的召唤,具有丰富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他勤奋学习,追求真理,善于接受新事物。他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在危难之时敢当重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不低头。他作风扎实,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袁振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8月27日下午3时,袁振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袁振同志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及安徽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及部分省级老同志分别以不同方式对他的逝世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有关市、县和省直有关单位的领导也分别表示了悼念之意。)
袁子扬,1911年生,山东沂水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沂南县委书记、湖西专署副专员、中共济宁地委副书记兼专员。建国后,历任平原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兼财政厅厅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财经委员会副书记,中共山东省委财贸办公室主任、财贸部部长,山东省副省长,中国农业银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顾问。中共八大代表。1992年逝世。
袁宝华,原中顾委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他在中国经济建设工作中卓有建树,对职工教育和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基本资料 姓名:袁宝华(1916- ) 籍贯:河南南召 其他:先后担任东北工业部秘书长兼计划处长,国家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物资管理部、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等重要经济管理部门的局长、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副主任、主任等领导职务。他创建并领导了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并任会长。
人物简介:袁宝华,1916年1月生,河南南召人。原中顾委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
人物生平袁宝华,1916年1月生,河南南召人。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大学文化。1934年至1937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参加一二九运动,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北京大学党支部宣传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1937年至1940年任河南开封及南阳平津同学会执委会委员,中共河南南阳中心县委委员,中共豫鄂陕边工委委员,中共南阳地委委员兼南召县委统战部部长。1940年至1945年,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并任党支部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干事。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1945年至1949年任中共通鲁地委城市工作队队长,中共吉江省委干部科科长兼吉江建设学院院长,中共乾安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洮安县委书记,中共嫩江省委分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嫩江省委研究室副主任兼省委青委书记。1949年至1957年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计划处副处长、处长,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秘书长,重工业部钢铁局副局长、基本建设局局长。其间:1956年2月至12月任重工业部办公厅主任。1957年起任冶金工业部办公厅主任、部长助理。1956年至1960年9月任冶金工业部党组委员、副部长(1959年9月起)。1960年5月起任国家经济委员会物资管理总局副局长,9月起任国家经委副主任,1963年5月起兼任国家物资管理总局局长。1963年起任国家经委党组委员、国家物资管理总局分党组书记。1964年11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物资管理部部长、党组书记、党委书记。1966年至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69年起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生产组组长。1970年6月至1978年3月任国家计委革委会副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1978年6月至1981年3月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1年3月至1982年5月任国家经委主任、党组书记(至1982年4月)、党组副书记(982年4月起),1982年5月至1988年4月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其间:1980年4月起兼任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1985年5月至1991年11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曾任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企业管理学会会长,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重要经历新中国的成立,他先后担任东北工业部秘书长兼计划处长,国家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物资管理部、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等重要经济管理部门的局长、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副主任、主任等领导职务。他创建并领导了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并任会长。在此期间,他作为代表出席了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国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三大当选为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40多年来,袁宝华一直在国家工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综合部门工作,长期担任主要负责工作,经历了建国以来共和国经济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他参加过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参加了莫斯科156项建设项目的谈判。五十年代,为发展中国钢铁工业,他不辞辛劳,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戈壁山川,选厂址,上项目。现在全国大大小小的钢铁基地的建设,许多都与他的努力有关。 六十年代,他又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创建国家物资管理系统的工作上。“文革”开始不久,他受到了“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69年由周恩来总理点名“解放”出来,在“四人帮”严重干涉破坏的困难条件下,协助余秋里等维持了全国工业交通和经济活动。 改革开放一开始,袁宝华就率国家经济代表团先后访问了美、日、英、法、德等国家,系统考察了国外企业的管理情况,对比中国企业管理状况,提出了加强企业管理方面的许多新建议。之后,他用了八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抓企业的全面整顿工作,抓职工文化、技术的“双补”工作,都有建树。他主持制订了《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和《企业法》。1978年后,在他再次担任国家经委副主任、主任时,就力主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组织制订方案,进行试点,并总结、推广了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他的出色工作,受到了几代领导人的高度器重。1980年,他陪同邓小平会见日本生产性本部代表团;在中共十五大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就有关问题与他亲切交谈。
成就与贡献袁宝华对中国的工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熟悉中国经济情况,从实践到理论有较系统成熟的见解。他一贯主张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讲求实效,尤其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力主经济建设要走出中国自己的新路子。无疑,这一见解对中国经济建设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他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他形象地说:“管理科学同科学技术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个车轮,但在这两个车轮前边还有一个导轮,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保证。” 除了在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工作中卓有建树,袁宝华对职工教育和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3月和1985年6月,经中共中央决定,国务院任命,袁宝华先后兼任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在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和党组书记的六年时间里,他和学校其他领导一道,弘扬中国人民大学的优良传统,发挥学科优势,团结协作,民主办学,锐意改革,保证学校在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受到广大师生的爱戴。
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是由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于2005年推出的中国企业管理的最高奖项。为了推广企业管理中的新经验,表彰在管理创新中涌现的优秀人才,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每年都要经过严格评选,在全国范围内对2-3名在管理创新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企业家授于“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每位奖金10万元。
设立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从2005年开始设立“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每年举办一届评选活动。首届(2005)表彰、奖励工作在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圆满完成,表彰、奖励了谢企华、鲁冠球、常德传等三位著名企业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名誉会长袁宝华等领导同志为(首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得者颁奖,受到社会各届广泛关注。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 袁宝华同志建国以来主持我国经济工作达几十年之久,深受经济界、产业界的尊重和爱戴。袁宝华同志十分重视企业管理工作,在1983年1月提出了“以我为主,博釆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十六字方针,推动了我国企业界对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创新,所结出的丰硕成果,全面提升了中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宗旨设立“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的宗旨是:通过表彰和奖励在中国企业管理领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并在形成体现中华文化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企业家,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现代化事业,
标准“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奖企业家必须达到的标准是:1、在企业主要管理岗位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连续5年以上,在社会上有较高知名度;2、具备突出的管理能力,包括:开拓创新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挑战和风险应对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学习和自醒能力;3、在企业经营和管理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形成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中华文化的管理方法或管理模式或管理理论,在本企业实施成效显著;4、所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和谐,即能正确处理好与员工、股东、供应商、客户、政府有关部门、社区等的关系,诚实守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5、在任职期间,所在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上升态势,目前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同行业居于前列,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
候选人的产生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成立“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评审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候选人由企业家本人按照标准及申报材料的要求向“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
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评审委员会秘书处自愿申报产生。每届当年的申报工作结束后,评审委员会秘书处把候选人的有关材料提交专家委员会进行初审,以确定进入评审的候选人。为提高评审工作的社会透明度,经过初审确定进入评审的候选人的有关材料及相关情况将在搜狐网、中企联合网上公示。在此期间,“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评审委员会秘书处将接受社会各界对候选人资格的质询。之后,秘书处把经初审确定进入评审的候选人的全部材料、公示结果及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的情况提交“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审定,确定“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奖人。“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奖结果将在有关媒体上正式公布。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将在当年的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举行“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颁奖仪式,向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奖杯和奖金。
2、袁方中(1888--1970)少将。号用民,河南内黄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步科、陆军步兵学校高级班毕业。1936年10月任第142师6旅副旅长,后任第142师副师长,1944年5月任中央军校第9分校教育长,1946年1月调任江汉师管区少将代司令,12月任陆军少将后退役,1949年5月在南京迎接解放,后返回原籍定居。后任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70年在河南桐柏病逝。
袁学之,1909年3月生,湖南株洲人。原名袁德胜。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在安源煤矿做童工。1922年9月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30年参加红军,任红5军团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红15军135团指导员、红15军政治部党总支部书记、红38师、14师党总支部书记、红军学校党总支部书记。红军主力长征后,因病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任江西于都红军游击队政委。因突围失败而被敌人俘虏,关进九江感化院。1936年被押往汉口做苦工。后逃出打入国民党军队。西安事变后,在陕西国民党军队中组织兵暴成功,编入红15军团。1937年2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党总支委员、区队长、指导员。后回湘工作。1938年特派员身份赴安源从事党的工作,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湘中中心县委书记。1941年7月到重庆周恩来身边工作。后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鞍山市委财委书记、物资委员会主任、中共穆棱县委书记、吉林工业学校教务处长。1949年南下回湘,任中共湖南省委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长沙市总工会主席、湖南省总工会筹委会副主席。1953年当选为湖南省总工会副主席。1954年在全国总工会干校学习3年。1961年任湖南省总工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批判,下放干校劳动。1978年5月平反昭雪,恢复党组织生活。1979年当选为第4、5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1985年离休。2001年11月24日在长沙逝世。
袁家玑,1913年7月生,贵州贵阳人。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教授。1935年7月北平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在贵阳市开业行医,为中山东路联合诊所中医师。1954年12月任贵阳市医院门诊部中医科主任,贵阳市卫生局副局长。1966年任贵阳中医学院副院长、教师、医师、教授,贵阳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贵州分会理事长,省科协常委。1977年任政协贵州省第4-6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贵阳中医学院名誉院长。第3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5月1日逝世。
袁超俊,1912年生,贵州桐梓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贵州共产主义青年同盟领导人,贵州司机工会主席,上海职业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干事,上海工人救国会主席,上海全国救国会第二次执行委员会代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副官长,湘乡八路军临时办事处负责人,衡阳等地办事处负责人,八路军贵阳交通站站长、党支部书记,重庆中央南方局秘书等职。1943年6月随周恩来同志到达延安,并在杨家岭周恩来同志处工作。1945年在党的“七大”秘书处工作。1946年7月任中共南方局四川省委秘书长。1946年11月后,经周恩来同志的安排,赴上海从事秘密工作和到香港中央贸易系统做贸易工作,先后任党支部书记、副经理、党总支书记,同时承担电台机要工作直至解放。袁超俊1949年12月调京任纺织工业部办公室主任,1955年任纺织工业部机械制造局局长。1957年任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经理,1964年任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和代党组书记。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袁永熙,贵州省修文人,1917年1月生于天津。1938年6月参加革命,先后任昆明云南民先队队部组织干事、队长。1938年秋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同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任西南联大党支部书记、总支书记。1940年9月任云南省工委青委委员、宣传部长。当时西南联大党组织在袁永熙同志领导下,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南方局关于在抗战时期大后方开展学生运动的方针,战绩显著。各种公开的群众团体非常活跃,激发了广大学生群众抗日救国、民主、进步的热情。受到南方局领导的称赞。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在大后方掀起反共高潮,中共云南省工委为避免国民党逮捕中共地下党员,把联大学生中大部分党员撤出学校,袁永熙到云南个旧隐蔽,任云南个旧地区负责人。几个月后他离开云南到四川,在南方局领导下,负责江津地区党的工作。1943年袁永熙回到昆明到西南联大复学,任西南联大党的第一支部书记,并参加组建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同盟。1945年“双十协定”签定后不久,国民党发动内战,动员80万军队进攻解放区,中共中央发出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方法阻止内战。西南联大在全国第一个发起以学生为主的“一二•一”反内战运动。袁永熙同志是该运动的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正如毛泽同志指出的“一二•一”运动是国民党统治区正在发展的民主运动的标志。 1946年袁永熙同志回到北平,任北平、天津南方局系统地下党负责人。在1946年12月发生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和1947年5月发生的反饥饿、反内战的“五•二○”学生运动中,袁永熙同志领导的党组织和民主青年同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此,毛泽东同志称赞国民党统治区的学生运动,是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二条战线。1947年9月24日袁永熙与其夫人陈琏同志遭国民党逮捕。他在狱中受到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机智勇敢地保护了党的地下组织。1948年经多方营救保释出狱。
1949年全国解放后,袁永熙同志在共青团中央学生部任秘书主任,副部长。1952年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助理。在此期间,袁永熙同志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善于团结教授,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好评。 1957年袁永熙同志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劳动。后调河北省南宫中学任教。“文化大革命”期间继续受到残酷迫害。他在逆境中,仍对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始终坚信马列主义,对共产主义信念坚贞不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袁永熙同志长期蒙受的不白之冤先后得到彻底平反。 1978年袁永熙同志调回北京,在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任职;不久调入中央办公厅处理上访问题领导小组工作。为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81年袁永熙同志调到原北京经济学院任代理院长、院长,1994年改任顾问,同年离职休养。在此期间他对我校的教育改革与学院的基础建设、组织建设、学科建设做出重大的贡献,并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人口丛书》。 袁永熙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把自己毕生的精力贡献给我党领导下的中国的学生运动和教育事业。 袁永熙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追求真理,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光辉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们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我们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而努力奋斗! 袁永熙同志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人民的好干部,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袁永熙同志安息吧!
袁改,1922年生,陕西华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曾任八路军连指导员、中国泗阳涟县委敌工部部长、松江县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第1书记,中共福州市委书记,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中共福建省委政法委员会书记,福建省第4届政协副主席、第5届政协主席。1987年9月10日在福州逝世。
袁金生,1922年11月生,河南安阳人。1937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3军第三连突击班长、连长,1945年12月在高邮战斗中为部队打开进攻之路被子华中军区授予“特等英雄”的光荣称号。1954年分配到山西省阳城县公路管理段工作。1982年5月退休。享受副省长级医疗待遇。
袁以辉,1915年10月生,江西赣县人。1931年2月加入共青团,同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6月转入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在通信学校司号连任班长,后入中央军委通信学校无线电训练班第9期学习无线电,随军长征,先后在军委无线电营一分队任见习报务员,一军团二师、一军团部电台任报务员。到达陕北后,先后在军委电台二分队、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七十五师及军团电台任报务员,在七十四师电台任队长。抗日战争时期,在军委电台二分队任报务主任、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五台任队长。解放后任东北电管局技术局副局长。退休后居江西赣州干休所离职休养。1998年逝世。著有《盼望零點到來》,《红色电台长征记》等。
袁亚东,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入党,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离休前曾任交通部船舶检验局副局长(正局级、享受副部长级医疗和住房待遇)。2010年4月23日逝世,享年101岁。
袁仲培,1926年生,山东沂南人。1941年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村青年抗日先锋队小队长、村青年主任、民兵队长,鲁中军区第4师第10团机枪班党小组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第22师第64团连部通讯班长、副排长、连爆破队副队长、连党支部副书记、排长,解放军第26军第76师第226团工作队组长、连副指导员。建国后,任连指导员。1950年任志愿军第26军第76师第226团连指导员、连长、组织干事。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回国后,任第26军第76师营副教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师副政委、青岛警备区后勤部政委。1964年晋升为少校军衔。被授予解放奖章、独立功勋荣誉章。战争年代,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3次。荣获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一级遵守战斗模范,第26军英雄模范代表称号。
袁釆绍,江西省泰和县人,1910生,1930参加革命,参加了长征,解放后曾任凉山彝族自治州石油公司副经理,在凉山彝族自治卅退休。
袁昌金(1909.8~),男.江西省于都县葛坳乡人。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红一方面军先遣团杨成武团长麾下工兵连的一名战士,从延安到陕甘宁边区,后来被安排到磴口县当县长,巴彦淖尔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甘肃省政府任职,1960年退休,副团职转业,享受国家厅级待遇。
袁芬优,男,汉族,1913年出生,江西省于都祁禄山镇金沙村人,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10月在福建省建宁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长征。
袁继发(袁继法),男,汉族,1914年3月生,江西省于都县人,1932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罗坳农协会会员,乡党袁部书记,'政府军事科长、粮食科长,红三军。解放后曾任解放军后勤专科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在武汉退休。
袁屏,又名子恒,男,汉族,1910生,江西泰和人,1930参加革命,解放后曾任淮南化肥厂党委书记、淮南矿务局党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1970.10---1980.12)、淮南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0.12---1983.09)。1986年逝世。
袁勤池(1906-1990),吉水人,1908生,1933参加革命,总后3506厂副厂长,武汉。
袁庆云,于都人,抗美援朝时任二十三兵团副参谋长。
袁胜发,瑞金人,1902生,1927参加革命,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南昌。
袁勤池(1906-1990),江西吉安人,1933年2月参加革命,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曾任东北后勤司令部保管处处长。解放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6工厂副厂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6工厂原副厂长、离休干部袁勤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0年12月29日在武汉逝世,终年84岁。
袁步滨,男,汉族,1917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就读于延安行政学院,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国后长期工作在我国的经贸战线, 神华天泓贸易有限公司离休干部,2007年享受副部级医疗待遇。
袁平,男,1917年10月出生,山西省平遥县林泉村人。1936年10月加入牺盟会,1938年10月在延安“抗大”入党,曾在延安“抗大”学习,1948年任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公安接管组市公安局接管组组长,负责对太原阎伪敌特、警宪等机关的接管工作。解放后曾任太原市公安局副局长,文革”前任山西省委政法办主任,“文革”中受林彪、“四人帮”迫害,1977年调晋中电业局任党委书记,1982年离休,享受副省级医疗住房待遇。
袁生理(2917一1990) 曾用名袁财生。江西省宁都县会同乡街上村人。1933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通讯员、 架线员、班长、管理员、指导员、团副官主 任、团供给处处长、师供给部长、后勤部长、军区后勤部工程队队长、中央建筑工程 部东北二公司副经理、安徽省建筑公司经 理、建筑厅副厅长、轻工业厅党组副书记、 副厅长等职。1990年在安徽合肥病逝。
丙:1988年以后的将军:
一、上将
袁守芳,1939年1月生,吉林吉林人。196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队工作专业函授班毕业,在职大专学历。1958年2月任陆军炮兵团指挥连战士,排长,副连长。1964年7月任炮兵团政治处组织股干事。1965年1月任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1965年9月任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1975年2月任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75年6月任团副政委,政委;炮兵团政委(其间:1980年3月至1981年1月在政治学院基本系学习)。1981年1月任师政治部主任。1981年10月任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85年8月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其间: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在南京政治学院军队工作专业函授学习;1994年9月至11月在中央党校进修班学习)。1996年1月任总政治部主任助理。1996年11月任总政治部副主任。1988年9月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2000年6月晋升上将军衔。中共第十五、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中央纪委委员。2004年6月退役。
二、中将
袁俊(1924~ 2004)江苏启东聚阳镇人,1924年6月生,1940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新四军。曾任苏中军区连指导员,华中战军营员,华东野战军营长、团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团参谋长。参加了苏中、鲁南、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副团长、才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长、副师长兼师参谋长。回国后,任师长、军长。1979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陆军指挥学院院长、国防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2004年4月2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沈阳逝世,享年80岁。
三、少将
袁广泉,少将(1988)。国防科工委某部领导。
袁国祥,少将(1988)。1932年出生,甘肃张掖人,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二军政治部摄影员、南疆军区政治部干事、副处长、处长,1978年任西藏阿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1987年任南疆军区纪委副军职专职副书记,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离休。袁国祥从军后,在二军政治部从事摄影,是大进军的历史见证人,50多年来,有1000多幅摄影作品在多家报刊出版社采用;曾出版过军旅摄影选集《难忘的历程》;主要编著有《喀什昆仑风云录》、《往事回眸》、《难忘征程——进军新疆的故事》、《雪山凯歌》等。在5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多次立功受奖,荣获解放功勋荣誉奖章。
袁根栓,少将(1988)。1976年任高炮62师师长。1978年11月任沈阳军区炮兵参谋长。1981年11月-1982年12月任沈阳军区炮兵副司令员。1983年5月-1985年8月任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沈阳军区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辽宁省军区纪委副军职专职副书记。
袁训忠,少将(1988.9)。1942年生,山东寿光大家洼街道双河村人,生于1942年1月,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副主任,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博士生导师,技术四级教授,首批特约军事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袁玉洁,海军少将(1990)海军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
袁正元(1922-2001),空军少将(1990),浙江杭州人。1938年入联北公学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参谋,新四军第三师连长,侦察队队长、团长,东北民主联军团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团。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1950年后任空军航空学校飞行大队大队长、军区空军训练处处长。1958年毕业于苏联红空军学院。同年回国。后历任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空军司令部领航部副部、空军副参谋长兼指挥所所长;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国空军纪委副书记。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因病于2001年1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袁维真,海军少将(1990),北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
袁汝根,专业技术少将(1900)。江苏盐城人。中共党员。少将军衔。任海军总医院消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副军职。专业技术少将军衔。袁汝根,男,1929年出生于大丰县万盈乡新坝村四组,1945年参加新四军,1954年考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1959年分配至北京海军总医院工作,曾任海军总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全国著名的消化道专家, 10多项科研成果获军内科技进步奖,1990年升为专业技术三级,为中华医学会北京消化分会委员,北京消化医学内窥镜学会委员,全军消化病学会委员,全军消化医学内窥镜小组负责人,海军消化病学会负责人,海军医学杂志和航海医学杂志编审员,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军职待遇离休,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北京振兴盐城经济咨询委员会成员。
袁源,少将(1993)。字仁湘,1938年4月出生,湖南省隆回县高平镇人。他先后在高平镇大桥小学、隆回县第三中学、邵阳市第一中学读书,1956年7月高中毕业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县军械技术学校。1960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广州军区后勤部,历任四八六军械仓库技术员,广州军区后勤部军械部供应处、弹药处和装备部计划处助理员,军械部弹药处副处长。1983年起任军械部副部长、部长,1988年授大校军衔。1990年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91年入国防大学进修系学习,1992年人中央党校进修系学习,1993年授予少将军衔。袁源于1955年加人共青团,1964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他曾于1959年赴炮击金门作战前线部队实习,1961年到西藏平叛作战部队当兵,参加过西沙自卫还击战、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和援越抗美军械供应保障。在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他参加广州军区前线指挥部组织军械保障工作.荣立三等功。袁源主编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后勤工作》一书。
袁兴华,少将(1993)。1942年2月生,江苏铜山人。196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月参加工作。在职大专学历。少将军衔。曾任南京军区作训处副处长,炮兵第9师3团副团长、16团团长,炮兵第9师参谋长、师长,浙江省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司令员,浙江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第9届全国人大代表。少将军衔。
袁伟,少将(1994)。1944年生,湖北黄陂人。袁伟将军现任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馆学术委员会主任,解放军文博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中共党史学会、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中国辞书学会理事,北京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一九九四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独著和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部队发展史》、《中国战典》、《毛泽东军事生涯》等军事历史专著和大型画册三十余部,其中八部荣获国家图书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堪称【红色史学家】和【红色书法家】。二零零七年被评为“和谐中国”十大书法家。二零零八年又被评为第三届最具社会责任感艺术家。袁伟少将擅长书法,笔势放达,飘逸俊秀,意气风发,尽情挥洒,一股勃勃生机扑面而来。他纵挥毫、墨饱情浓,“ 华夏雄风”,“ 气吞云梦”,“ 登高望远”,“ 亭静致远”,“龙腾虎跃”, “车徽风云”,“立德为大”,“雄笔妙墨” …… 一幅幅挺拔苍劲,墨飞气荡,给人以“美、力、神”俱在的艺术享受。从这些作品中我依稀看到了王羲之,李邕、米芾、蔡襄、傅山、康有为的影子。
袁邦根,空军少将(1994)。1944年生,湖南隆回人,华南理工大学毕业,1961.8参军,曾任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94年晋升空军少将。
袁亚军,空军少将(1994),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湖南省长沙市人,1944年3月5日出生于长沙市南区马益顺巷一个贫民家庭。1961年7月中专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在广州军区空军某油料仓库当战士。196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起,先后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司令部计划科参谋、战勤科参谋、科长、干部教导大队队长、副参谋长等职。1974年1月在西沙自卫反击战中,参加了战区的后勤工作。1979年2月的自卫还击作战,他在广州军区空军前方指挥部负责后勤组织计划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83年4月任广州军区空军某场站站长。空军在该场站召开了全空军场站工作会议,推广了该场抓正规化、战斗化建设的经验。1983年9月15日《解放军报》在头版以《八十年代场站工作一面旗帜》为题,系统地介绍了该场站的先进事迹。勇于探索,针对当时机场跑道超寿命、超负荷使用、道面破损严重危及飞行安全、全面翻修所需巨额资金无法得到解决的情况,大胆创新,提出对跑道中部宽30米、长2200米的飞机起降滑行部位进行翻修,取得成功,既改善了机场使用条件,又节约了经费开支。1987年4月任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参谋长。1990年1月任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6月任后勤部部长。1991年3月到国防大学进修系学习。1993年8月至1996年1月参加了中央党校领导干部班函授学习。1994年4月任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同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7年12月任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98年8月,奉命到江西九江参加抗洪抢险,带领驻江西空军部队坚守江堤40个昼夜,确保了大堤安全。
袁士棠,少将(1995)。1943年生,江苏盱眙人。中共党员。少将军衔。1990年9月-1992年10月任陆军第199师政委。后任济南军区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河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1997年任河南省军区副政委。1999年10月-2003年7月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少将军衔。
袁玉清,海军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96.12—01.07) 1998年7月晋升少将。
袁有望,少将(1999)。1947年8月生,河北霸州人。1966年加入中共产党。1965年8月参加工作。少将军衔。1965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工程兵建筑255团连长、255团政治处主任、政委,国防科工委、第2炮兵308工程指挥部纪委专职委员、政委,第2炮兵80814部队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94年8月任第2炮兵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1999年3月任第2炮兵第22基地政委。2002年5月任第2炮兵工程学院政委。2006年12月任第2炮兵政治部副主任。1999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袁义荣(袁仪荣),空军少将(2000)。1948年11月生,山东泰安人。196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空军少将军衔。曾在武汉大学、北京空军指挥学院、空军政治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学习受训,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研究生。1965年12月入伍,历任空降兵部队班长、排长、参谋,团军务股长,师军务副科长、科长,军军务装备处处长,空降兵第44旅旅长,第44师师长,空军空降兵第15军后勤部部长,空军空降兵第15军副军长。空军少将军衔。
袁文先,少将(2003)。1951年10月出生,安徽利辛人。1966年参加工作,1968年3月入伍,1970年1月入党,曾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参谋、教员、科长、处长、教学组长、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教研部副主任等职,现任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协作导师,军队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曾被评为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学科学先进个人标兵、国防大学特优教员、优秀研究生导师,获全军育才奖金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 自1970年以来,曾先后在《解放军报》、《军事学术》、《国防大学学报》、《军事》、《军事展望》等全军重点报刊上发表文章400余篇,主编专著教材12部,完成重大课题若干项。先后获得国家、军队级优秀论文奖40多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全军军事科研成果二等奖两项,国防大学一、二、三等奖多项。《司令部工作论》、《司令部建设论》被国家教育部推荐为全国研究生用书,并作为全军参谋长会议正式材料,列入全军参谋人员必读教材。
袁邦福,少将(2004)。2003年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政治部主任。
袁强,空军少将(2005)。北京军区空军装备部部长,少将。1955年生,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1973年参加工作。1973年入伍。曾任济南军区空军装备部副部长,北京军区空军装备部部长。2011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副部长。同年12月任部长。2005年7月晋升空军少将军衔。
袁永林,少将(2005)。1950年10月生,黑龙江宁安人。196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2月参加工作。国防大学基本系指挥员班毕业,大学学历。少将军衔。1968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沈阳军区高炮62师604团战士、卫生员、医助。1971年11月任高炮62师卫生科助理员。1973年9月为佳木斯医学院医疗系学员。1977年1月任高炮62师医院军医、所长。1980年2月任沈阳军区卫生部防疫处助理员、卫勤处副处长、处长。1985年9月任沈阳军区204医院院长。1988年3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计划财务处正团助理员。1989年5月任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防疫处副处长(副师)。1991年9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计划财务局副局长。1996年8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综合计划局局长(1995年7月-1998年6月在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卫勤指挥专业本科函授学习。2002年2月-2003年2月在国防大学基本系指挥员班学习)。2003年11月—2008年12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卫生部党委副书记(2004年8月起)。2005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袁建国,少将(2006)。1950年生,陕西乾县人。研究生学历,历任班长、排长、军师旧机关干事、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21集团军61师师政委、21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国防大学军队政工教研室代副主任、甘肃省军区政治部主任。2006年晋升少将军衔。
袁誉柏,海军少将(2008)。男,汉族,1956年5月生,湖北省公安县人。中共党员。海军潜艇学院(山东青岛)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2008年7月晋升海军少将军衔。1968年9月至1972年6月在公安县第二中学初、高中部学习。1974年至1976年2月参加公安县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任专职队员。197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经青岛海军潜艇学院3个月的新兵集训和7个月的专业训练后,在海军山东青岛潜艇基地11艇员队服役,1978年至1981年在海军潜艇学院(山东青岛)学习。1981年任海军青岛潜艇基地艇员队鱼雷长,1982年任海军青岛潜艇基地司令部鱼雷业务长,1982年任海军青岛潜艇基地实习副艇长、副艇长。1990年2月任海军青岛潜艇基地某潜艇艇长。2003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第1基地(副军级,山东青岛崂山,核潜艇,92330部队)参谋长(接替大校)。2007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第1基地司令员(接替刘毅少将)。2010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接替孙德忠少将)、舰队党委常委。1976年2月,从南平参军到山东青岛某潜艇基地服役。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经过3个月的新兵集训和7个月的专业训练后,被分配到某潜艇基地11艇员队服役。1978年,战士报考军校制度在全军范围内得到恢复。经过两个月的认真复习,以高分考上了海军潜艇学院,学习了三年。1981年军校毕业回到原来的部队,在艇员队当了一名鱼雷长。第二年,由于工作出色,被调到了司令部担任鱼雷业务长。过了不到三年,被提拔为一名实习副艇长、副艇长。1990年,光荣成为了一名共和国的潜艇艇长,一干就是14年。在担任艇长期间,带领官兵多次执行国家重大军事任务,有时,甚至在海底一呆就是3个多月,用平时练就的过硬本领出色地向党、祖国和人民递交了一张张合格的答卷。2008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袁树友,少将(2008)。吉林德惠人。曾任总参测绘局副局长,2007年任总参测绘局局长,2008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袁继昌,空军少将(2009)。1957年出生,湖北随州尚市镇南岗村人。特级飞行员,四种气象机长、教员、指挥员。曾在空军某直升机团任职。1986年后在陆军航空兵陆航一团历任飞行中队长、大队长,团长。后任陆军航空兵学院训练部副部长,2004年8月任陆军航空兵某飞行训练基地主任。2008年任总参谋部陆军航空兵部副部长。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陆军航空兵部部长。2009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袁安升,少将(2010)。陕西省人。曾任总后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总后政治部干部部部长,2009年任总后政治部副主任。2010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袁斌,少将(2010)。安徽省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7年12月生,男,汉族,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秘书长,2009年9月任安徽省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2010年授予少将军衔。2012年8月当选为中共十大代表。
袁彦桢,少将。(1944—)河北省安国人。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63年电子技术学院毕业。历任战士、学员、干部、党支部书记、1985年任总参谋部三部纪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副军职)。少将军衔。1990年先后发表《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胜利》、《毛泽东的农民情》,1993年后《中华诗词》、《当代诗坛》、《中国当代诗词选》均收录、发表近百首诗词。在1998年中国当代诗词作品中获一等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997年与人合撰出版《毛泽东与他的友人》。
袁水春,少将。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人。曾任总装备部江阴远洋测量船基地政委,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政委。
袁家新,少将。男,1948年6月生,安徽霍邱人。1965年入伍,196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少将军衔。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1977年03月,在武汉军区军政干校、军事学院学习;1979年09月,起任副团长兼参谋长、第173团团长;1983年05月,任步兵第58师副师长;1986年01月至4月赴老山前线参加对越反击战;1990年01月,任步兵第60师师长;1990年09月,任步兵第58师师长;1996年02月至1997年1月在国防大学学习;1996年04月,任某集团军参谋长;1997年07月,任济南军区第67集团军副军长;1999年08月,任济南军区第20集团军军长。2004年,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2008年9月,到龄退役。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17大代表。
袁厚春,少将。黑龙江富裕人,1945年2用4日生于吉林省白城县。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63年应征入伍,历任铁道兵文化部干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社长,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局副局长、局长,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中国文联第六届全委,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篇报告文学《省委第一书记》,散文集《1979年之战目击记》,报告文学集《百万大裁军》、《陨石之歌》,长篇传记文学《大投资家胡应湘传》等。
袁文恭,少将。解放军总参三部研究员,信息安全专家。
袁振威,文职少将,湖南宝庆(今邵东)人,1939年出生,解放军文职少将,袁国平之子。现任海军指挥学院专家组成员、海军作战指挥学博士生导师,主持过10多项总部和海军作战指挥领域的重大课题研究。是一位没有获过奖的功臣。他的成果掷地有声,他的荣誉却接近空白———由于他主持的科研课题有较强的保密性,无法公开评奖,被人们称为没有获过奖的功臣。
2005年新疆昌吉军分区司令员袁国玉大校、江苏淮安军分区政委袁和平、浙江丽水军分区司令员袁初仁、第38集团军装甲第6师师长袁东伟大校、北京卫戍区副参谋长袁大庆大校、甘肃省军区政治部主任袁建国少将
昌潍军分区副司令员袁玉山、济宁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袁俊峰、惠民军分区政治委员袁成恩(兼)、德州军分区副司令员袁玉山、济南市人民武装部部长袁光泉、济南市人民武装部副部长袁力先、济南警备区(1969年12月,济南市人民武装部改编为济南警备区)副司令员袁力先、青岛市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袁怀静、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