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稿 约
[打印本页]
作者:
资友
时间:
2007-2-26 19:08
标题:
稿 约
《中华姓氏史话》丛书--袁姓卷 撰稿方案及撰写要求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和万余个姓氏家族组成的民族人家庭。五千年来,许许多多姓氏的繁衔迁徙、悲欢聚散,反映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艰苦创业、生生不息的历程,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一个侧面。作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然而研究中国民族的历史,离不开姓氏文化。
中国历史有四个体系:即国有国史.家有家谱.地方有方志.人物有传记.四者缺一不可.就姓氏文化而言.孙中山先生说得好:“族谱记述的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大团结.扩大到国家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填补姓氏文化与族谱文化研究方面的空缺.我社经过反复调查和论证.拟推出《中华姓氏史话》丛书.作为《中华姓氏文化丛系列》的第一个系列。这是我社策划创意的选题.任何作者有接受与不接受撰稿的权利,但不得侵权将我社的选题提供给第三者和其他出版单位.也不得将签约的书稿转让给其他出版单位。 《中华姓氏史话》丛书的指导思想是:遵照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倡导社会上精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指示精神.以姓氏文化为纽带.以弘扬炎黄文化.振奋民族辅神.促进祖国统一,扩大爱国阵线.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目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及海外华人、华侨,为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人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目的与要求
研究中华民族的姓氏.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多种人文学科。旧时的姓氏专著,由
于受时代的局限,缺乏新的科学观点和方法,不能把姓氏的研究和其饱的边缘科学结合起来做综合性的研究,因而不能满足当代读者的需要。今天,我们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姓氏文化进行探讨和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认识姓氏对于中华民族延绵和国脉维系之重要,从而进一步激励炎黄后人知国、知乡、知家,爱国、爱乡、爱象的情感。 必须强调,《中华姓氏史话》是一套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干一体的历史通俗读物:它不同于姓氏学术研究专著。也不同于有关资料选编,切忌穷搜博引,碓砌史料,食古不化,言之无文。 这套从书在选材上,必须全面、准确、精当,必须以正史为纲.以宗谱为辅.以野史为补,以碑记为助,综合考证,科学慎重选取史科。而绝不能依靠一两种宗谱来撰稿。局限于某一地区某一支派,寻根说史要充分争利用先贤研究成果,同时严加匡定,综合相关史实进行筛选、鉴别、并尽量吸收近现代研究成果,力求言之有据,符合历史真实。 这套丛书在内容上,必须以时间为序,理清源流,辨析世序,分清类别,脉络清楚;注重书稿结构的逻辑性,围绕姓氏的源流,追记家族繁衍、迁徙流转,斑斑著见,历史详明。枝繁叶茂木有本,派衍绵绵水有源。一姓一书必须回答和解决:本姓何来,根在何处,始祖何人,郡望何方,聚散何如,有何名人,往昔如何,今日怎样等诸多问题。 这套书在行文上,必须文史兼长,通俗易懂,语言平易流畅,文笔生动自然,既不诘屈聱牙,又不拖泥带水。文体介于记叙文和论说文之间的散文笔调,以史说话,以话敍史,寻根追祖,贯通上下,明白如话,行云流水。以史料要融会贯通,以撰稿人自己的语言来说话,保持个人的风格,而不可照抄照搬,堆砌资料,尽量不要引用原始材料和古人原话,切忌“引证病”。同时文稿要尽可能地有一定的文采,不但可以叙事、记人,亦可写景、状物,但必须分清主次,恰到好处;夹敍夹议,议论必须顺理成章,言简意赅,要言不烦。遇有生僻难认的字要标注汉语拼音,同时标注同音字;寻根时说文解字不宜采用甲骨文、金文和篆字;遇有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务必译白,且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序的读者能够读懂。 这套丛书在编排上,要图文并茂,本姓始祖、名人图像少量插图,名人遗迹、墨宝、书画、文物等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可适当地收几帧。源流世系表不提倡通表,只列主干,随文横排,作为正文的补充。 这套丛书篇幅上的要求是,大姓控制在20万字左右,最多不超过25万字;中姓15万字,小姓10万字。
(三)各书篇章设置及撰写要求
作为丛书,第一本均要统一各部分的顺序;1、策划者的话:2、总序;3、始祖像和受姓始祖像;4、目录;5、分序;6、正文;7、附录;8、后记。
分序(字数:2000字左右,由本姓氏当代名流撰写,或由作者自撰。) 概说本姓氏的来龙去脉,家族的悲欢聚散、荣辱兴衰,宗族文化特色和历代名人。
史话正文
一、本姓寻根 姓氏来源是全书的重点,撰稿者要明确分清姓前源流史和受姓的界限。对于姓前源流史,可根据本姓氏的具体情况和行文需要,予以适当的叙述和介绍,然后自然切入“受姓”,篇幅不能拉得过长,对文献史料,要融会贯通,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通俗、流畅、质朴的语言加以表述。不可繁琐考证以引代叙。在这一节中,要着重写清两个问题:谁是本姓远古始祖,谁是本姓血缘祖先和受姓始祖。
二、本姓源起 这一节要从受姓始祖写起,以明白晓畅的语言交待本姓起源,说清受姓的时间、地点、始祖、原因(因国、因事、因职)等,回答本姓何来的问题。我国姓氏来历繁多,许多姓氏的来历.源头不只一个。因此,对于受姓的不同说法,要择善而从,观点明确:对于同姓不同祖的多源头,要分清主次,分别叙述,先写人数最多最显赫的一支,载其郡望,依氏的来历.源头不只一个。因此,对于受姓的不同说法,要择善而从,观点明确:对于同姓不同祖的多源头,要分清主次,分别叙述,先写人数最多最显赫的一支,载其郡望,依次叙其后裔各分支及堂名:次写另一源头;再写第三、第四源头。本姓在少数民族中有分布亦要作适当反映。对于有争议的说法,目前无法作出结论的,可以介绍,给读者留下研究思考的空间。 三、本姓流布 播迁、流布与演变是全书的主体。鉴于这部分内容头绪纷繁,撰稿者须着眼于脉络清晰,或纵横地安排结构,但总体上要以时为序,考订,记述本姓变流向、分支分布,迁徙流转的历史。记述本姓祖祖辈辈休养生息、聚族而居、繁衍发展的创业历程。不仅要交待他们世代在大陆的分布,还要分国家、分地区地叙述他们在海外们发展。 四、本姓盛事 本节着着重介绍民族大融合带来的姓氏大拓进,既分类别又按时序浓墨重彩地记载本姓在流布、繁衍中的传奇掌故和盛举。 五、本姓文化 本节要分清类写出本姓独特的风俗礼仪、家规、家谱、教育、族谱、概括本姓家族捕神和宗族文化特点,并且要查阅有关史乘家谱,摘录各支辈份派语,通过派语给读者提供本姓起名信息和资料,反映辈份派字复杂的社会功能。 六、本姓名人 坚持扬善隐恶,写好不写坏,写死不写活,活人写外(海外)不写内(海内)的原则,要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叙本姓中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磨灭贡献的人物,记载对本姓发展有举足轻重作用和有突出贡南的历史名人,宁精选,勿滥收。所谓写死不活,是指在人物的选取上,务求详古略今。当代特别重大社会影响而又盖棺定论的人物可酌情收选,并要对其家世源流有所交持;而对海外华裔精英企业家不可遗。对台湾省军政要员,要在政治上严格把关,择其显要者、知名度大的人,记载名人,以时间为序,先汉族,后少数民族;先国内,后海外。所记人物篇幅不宜过长,尽量述而不评。必须强调,这一章切勿写成名人小词典。 七、本姓名胜 选取能反映本姓历史发展轨迹的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进行介绍。以有利于本姓人能客观地感受本姓历史,从而激发读者寻根问祖的兴趣,坚定其发扬光大优良传统的信念。 附录 特别重要的,如历代名谱题名、碑刻、名门望族、堂号集锦,历代名门望族艺文杂录(包括本姓祠联、楹联、堂联、门联、迁徙歌、源流歌)精选后可附上少许。 后记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文字最多不超过800字。
(四)编撰体例规范
1.汉字使用的体例规范:丛书必须使用国家语委重新发舟的《简化这总表》所收录的简化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 2.数字用法的体例规范: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记数与计量使用阿拉伯数宇: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宇,必须使用汉字;概数和约数必须使用汉宇:表示概数相邻的两个数宇之间不得用顿号;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3.标点符号用法必须符合国家语和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句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不出现在一行之前;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只占一个字的位置;全书不采用着重号、志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 4.在使用历朝帝王年号时,要加注公历年份。 5.历史、地理、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地名、均应按国家确定的规范汉字书写,不用自造字、已简化的繁体字和已淘汰的繁体字。古地名中,重要的应在括符中注明今地名或今属地域。 6.目录规范:采用两级标题。 7.标题规范:标题层次及同级标题序码,应段落分明,前后统一,规范见样张。 8.引文规范:引文在上角标码,放在篇后(章节末),先注明作者名和篇名,次注集名,再次注明版本(出版社名、出版年份)、页码。 9·图表规范:随文配图表,撰稿作者应在图表反面注明图表名和所在位置。 10.图表要求:受姓始祖图像及其他图像必须是公认的、具有广泛认可性的,必须标明图像的名称和出处。所提供的图像最好用原件,不要用复印件,或可拍照后,直接随稿附上照片。 11.作者一定要认真领会方案意义和撰稿要求;同时必须在写作前向出版社提供详细的写作提纲和样章,出版社认可后方可正式撰撬稿。 12.书稿“齐、清、定”的基本要求: 齐:正文和辅文,包括分序、目录、正文、后记都要齐全 清:书稿的文面要整齐,缮写要清楚,没有难以辨认之处。 定:作者交送出版社的文稿应是定稿:内容、文字、标点、图表不存在遗留问题,以后不在排出的校样上增删或修改。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6年11月12日
作者:
资友
时间:
2007-2-26 19:16
标题:
手头有资料的宗亲可以按上述要求向《...
手头有资料的宗亲可以按上述要求向《袁氏家谱文化》网站投稿,注意格式、特色和文字的可读性与准确性。 以上稿约要求是义达宗亲前天发过来的,也是正规出版社的要求,请各位动笔前仔细阅读,以免劳而不合要求。 投稿信箱:yuan7993001@126.com
说明: 此书与袁氏家谱网站的实有资料比,可能显得容量太小,请大家广泛参与写稿,大家的稿件如质量上乘,我们将想办法另行出版,如《袁氏三千年》等。
祝大家笔健、体安、财旺!
www.yuanscn.com
作者:
春风雨
时间:
2007-2-27 10:08
标题:
很好,支持!
很好,支持!
作者:
袁在田
时间:
2007-2-27 20:43
标题:
《中华姓氏史话丛书gt;gt; I...
《中华姓氏史话丛书>> ISBN :7-210-03294-0/k.414
作 者:林学勤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开 本:1/32 版 次:1次
页 数:223页
装 帧:简装
索取号:K810.2/0003
内容简介:
本丛书书生动、翔实地介绍了各姓氏的古今史事,内容包括各姓氏的寻根、源起、流布、盛事、文化、名人和胜迹。书名不要和别人重了.
作者:
资友
时间:
2007-2-28 09:48
标题:
丛书,就是一系列书。姓氏丛书就是同样...
丛书,就是一系列书。
姓氏丛书就是同样的书名,各分册加个副标题,如《袁姓分册》
袁立泽所著的这本书也是丛书的一种。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3-3 22:55
标题:
《中华姓氏史话》从书,应是一套现代...
《中华姓氏史话》从书,应是一套现代人,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对古今众多资料进行排查、研究、审定的本姓姓氏史话。最好是各姓氏都行动起来,自己考证本姓氏的问题。这样出耒的成果各姓氏自己会满意。是从书,一姓一本可以分批出。以前的‘姓氏书\'都是个人所为,考证单一,谬误太多,只能作个参考。袁氏带这个头!先出一本。
作者:
资友
时间:
2007-3-18 19:09
标题:
年关所忙的英语书稿已完成,从现在到...
年关所忙的英语书稿已完成,从现在到五一主要组编此稿。 手上有资料的宗亲可按上述要求奉寄相关资料到我信箱,各大章节基本已落实到人,大家可提供本支概况,以便收录。或有独到的内容,则不在此限。 yuan7993001@126.com
作者:
资友
时间:
2007-3-26 10:30
标题:
由于江西人民出版社领导变更,出版政策...
由于江西人民出版社领导变更,出版政策有些调整,姓氏系列书新增加了包销2000策的制度。 因此,本人认为有困难。可以放弃。因为丛书有固定的格式,我们的素材显得过剩,与其包销,不如另外写、另外出版。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所约稿件可以供《袁氏三千年》备用。
作者:
袁和平
时间:
2007-3-26 11:05
标题:
支持。乃我姓氏之一大幸事。
支持。乃我姓氏之一大幸事。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3-26 19:59
标题:
个人之我見: ‘包销’不是问题...
个人之我見: ‘包销’不是问题,才2千册。问题在于‘袁氏分册’有没有价值。如果此书是属个人考证,内容又没超出‘世考’,对袁氏的历史遗留问题不触及。这种书不知有否出版的必要?属于个人行为的,他个人会考虑出售之事。 袁氏目前需的是一本,由网络时代的现代人,共同研考的,触及各姓氏书解决不了的,众本袁氏家谱说法不一的,为袁氏根本的主干问题。说白了,就是要说清以涛涂为中心的上溯世糸和涛涂下顺至袁梁、良世系(说至袁安也可以,安公又是位没父亲的人。总么办?)。 袁氏的主干说清了,一些重大问题有个较好的说法。(虽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准,至少比什么也没说,也不敢说的书要强千万倍)各袁氏分支有个较准的挂靠位支。象这种袁氏自己的书,还愁没买者吗!别说两千本,两万本的十倍又当何难!
作者:
拂晓的原野
时间:
2007-7-2 17:03
标题:
希望袁氏宗亲爱好写作的到 今人新作...
希望袁氏宗亲爱好写作的到 今人新作 投稿啊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