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当代中国人多数不修家谱,怎么办?
[打印本页]
作者:
新家谱
时间:
2006-9-14 18:18
标题:
当代中国人多数不修家谱,怎么办?
当代中国人多数不修家谱,怎么办?
阎晋修
在中国,有多少家庭有家谱?在中国人中,有多少人上了家谱?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任何人作过这方面的分析统计。但是可以肯定大多数家庭没有家谱,大多数人都没有上家谱。
由于没有记载血缘传承关系的家谱为依据,所以大多数中国人,大多只记得爷爷的名字,而记得曾祖父、高祖父名字的人就更少了。至于能知道曾、高祖父以上祖辈的名字、生平等情况的人则又更少了。这也是当代中国人传统观念淡薄,对比自己高几辈的血缘亲情关系淡薄的主要原因。
在旧中国,家中有谱的多数是家道殷实的人家,那些吃穿都困难的广大平民百姓普遍都没有家谱,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平民百姓也有记载十分简略的手抄本家谱。
在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以来,家谱一直被当作错误的东西遭到否定、排斥,没有任何一个家族敢于公开新修、续修家谱。在历次各种运动中,不少家谱都被毁损掉了,十分可惜,十分无奈!因此,冒着极大风险侥幸保存下来的家谱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由于几十年一直不让讲,不让修家谱,人们的血缘亲情关系越来越淡薄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与自己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上几代祖辈的名字。人们常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到,大概这就是这种状况的写照吧。当前这种现状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难以为继,其现状令人堪忧。
不少家族的祖辈都认为家谱的编修和续修是一件费时、费钱的大事、难事,因而修有家谱留传后世的只是极少数人家。不少家族因为无力修谱,留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遗憾。加之不少家族由于老谱被毁,而不得不打消续修家谱的念头,听任没有家谱的现状继续维持下去。
人们不禁要问,家谱作为记载本家族祖祖辈辈血缘传承关系、家族史实和人物传记的珍贵典籍,还应不应该传承下去吗?
当今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旧时代家族在祖籍地聚居的现象日益减少,人口流动频繁,进入乡镇,进入城市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与故土、族人的联系往来越来越少。这些情况对于广大没有家谱的百姓人家来说,对于在城镇、都市居住的人们来说,他们想过修家谱吗?想过把家谱修好,让家谱作为传家之宝留传下去吗?
正因为这么几十年都不讲修家谱,加之修谱难,一般人都认为修谱是一个大家族的事,所以不少家族都没有想过要把家谱修起来。即使有人想过,也因为修谱不是一件自己家庭想办就能办得到的事情而不得不放弃。
鉴于以上情况,那些一直从来没有家谱的家族,那些老谱已遭毁损的家族,就一直不再修谱了吗?就一百年、二百年┅┅上千年任其过去,各家各姓也都不再修谱了吗?如果照此下去,到了一千年后,那时的人们也仍然没有家谱,人们也仍然只能知道自己的父亲、爷爷的名字,其他祖辈则完全不知道。那么从现在起到一千年后,人口将会又繁衍30—40代,而那时的人们也最多只能知道相邻100多年的祖辈,起码有800多年的人和事已经不可能了解了!也就是说一千年后的子孙们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家族,自己父亲、爷爷之上的800多年里几十代人的所有情况和他们的名字。而这几十代人中任何人也因为自己不带头修谱,那时的儿孙们会因为没有家谱作依据,而无法知晓父辈以上几十代人的情况。对这几十代中的任何一个人来说也会被后来的儿孙们逐代忘却。想起这些真令人十分难过。自己的名字叫什么?自己的生平简况是什么?自己是否来过这个世界上,还生育过儿女┅┅后辈成百上千的子孙们又有谁知道自己呢!
难道说,大多数中国人将来都不想修家谱,都不会去修家谱,自己还会有机会还有可能进入家谱吗?你是谁?我是谁?你和我虽然同是一个姓,但我们是同一个祖宗的儿孙吗?我们是谁的后代子孙呢?有谁能说得清道得明呢?这一令人寒心的结果,我们现代的人想到过了吗?
难道这就是人类的历史?这就是人类的发展史吗?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是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要是人们都不修家谱,不将家谱子子孙孙代代相传,那么几百年、几千年后,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不是就要缺失一根支柱了吗!
作者:
资友
时间:
2006-9-14 22:29
标题:
修家谱,其实是对历史负责。 外...
修家谱,其实是对历史负责。
外国人虽然不是那么大声势地修家谱,但他们的地方史志和档案很全,表现了一种文明和发达的作风。
中国是一个奇特的国家。
1、封建时代,国家档案只记载帝王将相,普通老百姓入方志的也不多。所以我们确切地说要真正寻根是很难的。
2、在元朝统治时期,对汉人控制得很严,做饭的菜刀是几家人共用一把。汉人就相当于奴隶,人生尚无自由,更不用说编修家史了。
3、在清朝后期,八国联军侵入中国,英国、日本把中国的文物、金银财宝、史料、名画劫走了无穷。老百姓命都不保,不可能坐下来修谱。
4、在1937--1945年期间,日本人占领中国,象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案中,一死就是30万人,大家说这30万人的谱不就断了?那么还有山西、河南、山东及东北地区,都是这样。所以北方家谱保存不了多少,我们毫无办法。
5、解放战争时期,无论是参加了哪一方作战,死在疆场的人,走出去不知死活的人,出去了活着但现在地名变完了找不到老家的人大有人在,续这样的谱,也只能续个大概。抗美援朝战争中,连毛主席的儿子都牺牲了,何况其它战士,不过他们死一般是有记载的。但我有个表兄至今却查不到人。战后回国在京寄回了一封信,后来就断线了。想必是执行特殊任务死了。
6、文革“破四旧,立四新”,文物、家谱、书、小说、知识分子、科技专家都被“打倒在地,再踏上一脚”。家被“抄”了,人被斗了,“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红卫兵掌握政权”,总之,国家损失了人才、档案、机遇。
现在,国家制定“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算是对历史进行修补吧。
有历史责任感的人,都应该把自己的这一块做好。
作者:
休闲
时间:
2006-9-15 07:14
标题:
资友说得深刻,修家谱是对历史负责...
资友说得深刻,修家谱是对历史负责。网名新家谱的宗亲的忧虑,也是关心续修家谱者的忧虑。据我所知,许多作家谱续修的宗亲,还不会得到家人的理解,我们更应当挑起这个历史重任!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6-9-15 19:58
标题:
资友说得深刻,修家谱是对历史...
资友说得深刻,修家谱是对历史负责。网名新家谱的宗亲的忧虑,也是关心续修家谱者的忧虑。据我所知,许多作家谱续修的宗亲,还不会得到家人的理解,我们更应当挑起这个历史重任!
作者:
袁嘉章
时间:
2006-9-15 19:58
标题:
[em08]我在想“责任”这两个字,我虽...
[em08]我在想“责任”这两个字,我虽然阅历不深,但是每看人之间的不同,他们之中受本身素质和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其表现的观念也不同,所以也就有“四代不是亲”,但也有非亲胜是亲的例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责任,又谈何亲情?但就算不是真亲,世间又有多少真心相待?!!!那就是一个人的责任心的表现!何况是自己亲族的血脉流传,只要你有这个能力,是否就应该有这么一个义务?!修族谱也是一种责任![em14]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6-9-16 23:30
标题:
赞成资友的“修家谱是对历史负责”,深...
赞成资友的“修家谱是对历史负责”,深刻。 修家谱是对子孙的交待。实在。就袁氏而论没有家谱或没上家谱的占大多数,由于文化、战事、迁移等各种原因祖先们没有给子孙留下一个好的交待。身为现代人的我们应当怎么办?! 不能再留历史遗憾! 把身边的人谱起来,把自已谱上去,还子孙一个满意的交待。
作者:
袁在田
时间:
2006-9-20 17:04
标题:
“修家谱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当代人义不容...
“修家谱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义务。“不能再留历史遗憾! 把身边的人谱起来,把自已谱上去,还子孙一个满意的交待。”完全同意这些观点。
另,这位注册为“新家谱”的发过两帖了,我想知道,他是不是袁氏宗亲?还是上来作广告的?今天按“新家谱”网址上提供的地址,想实地去看过究竟,两个小时走遍了芳草街、芳草西一街、西二街,也没有找到30号在那,电话也没人接,不知为啥子?
作者:
卧龙深处
时间:
2006-9-20 21:53
标题:
非常赞成上述各位的看法,家谱的意义至少有...
非常赞成上述各位的看法,家谱的意义至少有如下几条: 其一,修谱活动可以促使人们更加珍惜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珍惜现有的稳定、安康的生活 , 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培育崇高的爱国精神。可以说,每一部好的家谱或 族谱,都是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动荡变迁演进的一个缩影,它通常以一个家族的生息、繁衍、迁徙、居地及祖属状况为主要线索,内容广泛涉及世系交替、姻缘关系、人口增长、职业变迁、生活状态、 移民过程、地理分布和社会贡献等诸多方面,中华民族一向重视家族的血缘关系,族谱或家谱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司马迁在其历史巨著 《史记》中 , 首创了 \" 世家 \" 的体例,此后,从隋到唐 , 中国谱学进入了极盛时代,到了明清两朝,祭祖以及族谱、家谱的编篡和增补,成为当时诸多百姓家庭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盛世修史,无论是续修还是新编家谱,都需要从一个家族的独特视角将成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民族历史和国家历史,加以总结、 概括和梳理, 而我们的中华民族 , 数千年来尤其是最近一个半世纪以来 , 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 在此过程中, 有无数的家庭经历 了太多的流离失所、悲欢离合。 如此, 修家谱就会有意无意地成为一个今昔对照、抚今追昔的过程,许多家谱的编篡者与读者在编篡与阅读的过程中, 都会深深地体会到,如今的改革开放可谓我国数千年以来的一大变局, 体会到目前自己的国家日益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 堪称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之一一一尽管时下社会中还存在着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 , 以及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然而, 对于这些问题党和政府正在逐一加以认真解决。 其二, 修谱活动有利于弘扬我国传统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出身立世精神,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回顾世界历史 ,在经历了宗教改革之后 , 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所强调的个人主义、 性立自主、鼓励尝试创新、尊重、平等、契约等精神, 曾大大激励起人们的开拓、创新意识 , 为西方国家早期的现代化创造了重要的精神动力。 而在我国 , 以强调集体主义、注重家庭人伦关系、强调家庭成员建功立业、重视子女教育为核心价值的儒教文化 , 则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的家族和家庭,具有西方很多国家的家族和家庭所不曾具备的权威性、延续性、严密性、集体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精神。许多中国人奋斗一生 , 其目标就于青史留名,光宗耀祖,荫及子孙。这里所说的 \" 青史 \", 既包括国史 , 更包括家史,尤其是在家谱的编篡过程中,通常都要对家族中成功成名人物的生平与业绩加以详细记载,并且予以高度评价、大书特书,这无疑是对家 族后人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立功、立德、立言。 其三, 修谱活动可以强化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功能,有利于家庭的和睦及社会的和谐。在传统社会中, 家谱就具有 \" 尊祖、 敬宗、收族 \" 的伦理道德功能,在家谱中也相当多地一般都载有 \" 家训 \" 、 \" 族规 \" 、 \" 家法 \" 之类 的内容,其中固然有不少封建思想,但也相当多地保留了诸如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等优秀的传统伦理。 对此如果在重修或新编家谱过程中加以继承,显然既有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又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其四 , 修谱活动有利于知识与学术活动的繁荣 , 促进整个社会日益形成爱读书、勤思考的良好风气,家谱与正史、方志一起 , 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三大支柱,家谱中涵盖的有关人文、地理和经济社会变迁的丰富信息,是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领域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族谱或家谱一向为治史者所忽视 , 而其中蕴藏无尽的有价值的史料,历来为正史所难于悉纪而不为人知 。 一部部新家谱的问世,无异于为社会增添了新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今修谱活动的兴盛,基本上是民间的自发行为,也就是说,现今编篡家谱活动这项以整理历史和述评当今为主要内容的巨大工程 , 并不需要政府立项目、掏银子, 一切人力物力都来自民间,这无疑对我国知识界和学术界来说,是一件莫大的好事 。 修缮家谱对任何一个家族而言, 都绝非易事 , 通常需要举全族之力 , 进行广泛的族内动员,或请专家、学者出面, 或由有知识、有名望的家庭成员成立专门的编篡委员会和编写小组,还需要分散在各地的家族成员广泛参与、 全力配合,查资料,访故土,明祖渊,记血脉,存世系,续古今…… 从一定意义上说,修谱活动使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变成了研究人员,可以想见,在修谱风气日益兴盛的地方,书香气也必然更加浓郁。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