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关于《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的初步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袁明晖    时间: 2006-4-4 22:47
标题: 关于《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的初步研究
欧阳修所撰《集古录》中的《汉故国三老袁君碑》(以下简称《碑》)文,于袁氏姓氏考证而言,是一篇极有价值的文章。admin先生搜集到了它,并公开发表在网上,其功不小。 我与admin对《碑》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经admin同意,我将我们俩研究的一些心得粗成此文,并予发表,以期抛砖引玉。应该说,这些研究还比较肤浅,所以我说“初步研究”。  一、《碑》文所记载的是我氏先祖袁良,文中的资料有相当的可信度。原因有二:首先,欧阳修写《碑》一文是北宋治平元年,即公元1064年。他所记载的是他所收藏的“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的拓片(抑或碑?)。通篇只是实录碑文,极少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客观事实多,主观臆断极少;其次,《碑》文之首注明“后汉袁良碑(永建六年)”,表明,这块碑刻于永建六年,联系到《碑》文中说袁良“永建六年二月卒”,可以清楚地知道,碑刻于袁良逝世的当年,或有可能此碑随良公下葬,或立于墓旁。同一年记录逝者之生世,其资料应该是准确的,起码,袁良去世的时间是准确的。综上述二点,所以我认为《碑》文所录之事实有相当的可信度。 二、关于袁良的情况,综合《碑》文所载,整理如下:“袁良,字×卿,陈国扶乐(今河南省扶沟县)人,关内侯袁山之曾孙。举孝廉、郎中、谒者、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因讨伐江贼张路等,威震四方。后,因病归家。孝顺初年(不知何帝何年代),××府(广陵府?)推举其为议郎、符节令。曾为三老,享受了‘几杖之尊,袒割之养’的荣誉,皇帝曾于九龙殿设宴款待他。于东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二月去世。 三、《碑》文记载:“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这表明,有这样一个人,他曾为陈侯,涛涂是他的玄孙。这个人是谁呢?由于碑体摩灭,没有记载。但根据“庄伯生诸,字伯爰,孙涛涂以祖父字为氏。(《辞源》)”这一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这个陈侯是庄伯的父亲。那么,他是不是陈国的国君呢?似乎是,因为陈国是侯国,陈国的国君似可称为“陈侯”;又似乎不是,因为史书大都将陈国的国君称为“陈×公”。如果是,那么他是谁?似在幽公宁、釐公孝、武公灵之中;如果不是,他是陈国分封的一个诸侯吗?(如果陈国可以封侯的话)。所有这些,均有待研究。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涛涂的高祖父(祖父的祖父)曾为陈侯。 四、《碑》载:“又云‘当秦之乱,隐居河洛,高祖破项,实从其册。天下既定,还宅扶乐。’,盖不知为何人也。”也就是说,有这样一个人,他在秦朝末年战乱之时,隐居河洛。汉高祖击败项羽时,他是功臣,而且上了功名册。汉朝建立后,回到了扶乐老家。此人是谁?不知道,所以欧阳修说“盖不知为何人也”。但根据这段描述,此人应为袁生[U]。(史记高祖本纪第八云: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U]。 五、袁良的曾祖父叫袁山。《碑》文中说“君即山之曾孙也”是为明证。山之父名经,经之父名不详,但袁经的父亲是碑文中记录了的某个人的曾孙,只是因为碑文摩灭,所以,既不知道袁经父亲的名字,也不知道袁经父亲曾祖父的名字。虽然不知其名,但他却是我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因为他在“孝武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斩?贼先勇,拜黄门郎……封关内侯,食遗乡六百户。”封侯封地,又能近侍皇帝,不可谓不功高,不可谓不荣耀。他的封地传了三代,即他的儿子袁经,他的孙子袁山,至王莽时期才结束。这段记载是我氏姓氏考证中的一个重大发现,因为袁经、袁山都是第一次见诸文献,且《碑》文明确指出:“君(指袁良)即山之曾孙也。” 六、《碑》文的记载与《后汉书》的记载有很不相同的地方。第一,《后汉书》是这样记载袁良的:“(袁安)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孟氏易”是汉代孟喜所传的易学,平帝在位时间为公元1--6年,“明经”是指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建武是光武帝刘秀在位时的年号,为公元25--56,“成武令是成武县的县令(该县人数还在万人以上,万人下称知县)。《南康袁氏谱》更是明确记载“良,前28--52年。汉建武九年为成武令。”如果袁良如《碑》文所载,去世于公元131年,那么与《后汉书》的记载大约相差了70--80年;第二,《后汉书》载,袁安去世于公元92年,又说他是袁良的孙子,那么就成了祖父于131年去世,孙子却早已于92年就去世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孰对孰错?我们不敢下结论。我和admin的意见是倾向于《碑》,认为《碑》文所录的资料更准确,更可靠。因为《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毕竟是南北朝的人(范晔,公元398--445年),他所写的毕竟是四百多年前的历史。  总之,《汉故国三老袁君碑》是我氏姓氏考证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它的意义在于:第一,明确了袁良,字×卿,扶乐人氏,逝世于公元131年;第二,首次发现了我氏先祖中有“陈侯”、“庄伯的父亲”、袁经、袁山这四个人;第三,佐证了袁姓的由来--“涛涂以字立姓曰袁”。 如前所言,发表这篇论文,目的是抛砖引玉。其中的一些疑点,一些与其他史书相矛盾之处,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教,以期最终能够解除疑惑。
作者: 立量    时间: 2006-4-5 00:03
标题: 《通典》成武县:曹州今理濟陰縣。...
《通典》
成武县:
曹州今理濟陰縣。昔唐堯所居,州界有堯冢。在周為曹國之地。周武王弟叔振鐸所封也。昔湯伐桀,桀敗走三?。三?,國名。湯又伐之,俘厥寶玉,在此也。?音宗。戰國時屬宋。秦屬碭郡。漢改為梁國,景帝分梁為濟陰國,宣帝更名定陶,後為濟陰郡。後漢因之。晉為濟陽郡。後魏置沛郡西兗州。後周改西兗為曹州。隋為濟陰郡。大唐復為曹州,或為濟陰郡。領縣六:
    濟陰古三鬷亭在縣東北。有曹南山,有氾水即漢高帝即位之地。氾音泛,取泛愛之義。漢濟陰郡城,今縣是也。亦漢定陶縣也。鬷與?同。菏澤在今縣城東北九十里,故定陶城東北。
    成武漢舊縣。隋置戴州。
    冤句有漆園,莊周為吏之所。漢濟陽縣故城,在今縣西南,後漢光武生於此。有古煮棗城。句,巨俱反。
    考城有北亳,成湯都也。梁國有二亳,南亳在穀熟,北亳在蒙,此即北亳也,亦曰景亳,亦古戴國也。又有北郜城,左傳云「取郜大鼎」,即此。
    南華漢離狐縣地,天寶初改焉。
    乘氏古曰乘丘。漢句陽故城在今縣北。左傳盟句瀆之丘是也。
作者: 明快    时间: 2006-4-5 00:18
标题: 文章在哪里?我咋没看到??
文章在哪里?我咋没看到??
作者: 袁英齐    时间: 2006-4-5 13:39
标题: 探讨:陈侯就是史家对陈国君的称呼,如...
探讨:
陈侯就是史家对陈国君的称呼,如【左传】云:『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这个陈侯是陈桓公,名鲍者。郑国是伯爵,故称其国君郑伯。陈是侯爵。
【左传】又云:『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这位陈侯是陈厉公,就是奔去齐那位敬仲公子的父亲。晋国也是侯爵,故史家也称其国君为晋侯。
至于袁良碑所载,良公与袁安公两人的生活时期确实风马牛不相及,安公不可能是良公的孙。碑文所述良公的逝世年份应该是正确的,而安公的逝世年份也一样正确,支持这个说法不独是【后汉书】,还有【汉司徒袁安碑】及袁宏的【后汉纪】,加华峤的【后汉书】等,都是说袁安于永元四年癸丑薨。(公元92) 【后汉书】说袁良是成武令,但碑文没有这个官衔,故我大胆猜测碑上的袁良不是【后汉书】所载袁安祖父那位袁良。可能两位袁良,或者安公的祖父根本不是叫袁良。
碑文说良是扶乐人,而安公是汝南人(或汝阳) 。
很多家谱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样记载着良生璋,璋生滂,滂生涣。有了这篇碑文,也左证了以上的事实。以良公卒年来计,滂公是他的孙,时间很吻合,而最有力的还是【三国志】所载:『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父滂,汉司徒。』上文引自【三国志‧魏志】袁涣本传。(涣又作焕,袁宏后汉纪作涣)  碑上的袁良和三国的袁涣都是扶乐人,而袁安不是。
如果以上推测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则涣公六世孙的袁宏所说:『滂,闳之孙也。』实为谎谬。
现时为早上 1:30,睡去,还要上班,改天再谈。        
请看下面拙作,并请多多指正。

   【秦、汉袁安公世系】    袁英齐撰
甲 袁姓成因之说                   
『袁氏出自妫姓,陈胡公满(看上文第三十四世)生申公犀侯,犀侯生靖伯庚,庚生季子,季子生仲牛甫,甫生圣伯顺,顺生伯他父,他父生戴伯,戴伯生郑叔,郑叔生仲尔金父,金父生庄伯,庄伯生诸,字伯爰,孙宣仲涛涂,赐邑阳夏,以王父字为氏。宣仲生选,选生声子突,突生惠子雅,雅生颇,奔郑.秦末,裔孙告避难居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袁为氏。』(以上资料取自【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此处云辕涛涂是庄伯的曾孙,祖父名诸字伯辕,却未说其父是谁,只知辕姓是由涛涂公开始,因为由此以前,未见别的人用辕字为姓。据说到了秦朝的袁政,他便将辕字除去车旁而成为今天的袁字。其实这个说法也颇有疑问,在古史籍中,同一个人在一书中姓辕,在另一书里却姓爰或袁。如汉朝名臣爰盎公,【史记】里作爰,【汉书】里作辕而在刘向的【新序】里却写作袁。
 『始祖庄伯辕-诸-涛涂-选-突-惠子雅』(上资料录自【袁氏联修族谱】第一页)此处涛涂是庄伯的孙,父亲名诸。
 究竟庄伯本人名辕还是他的儿子名辕诸﹖(或作爰诸)我本人认为庄伯的儿子名爰诸,而涛涂是爰诸的儿子,庄伯就是陈‧庄公,【史记】说他是申公犀侯的十世孙,是春秋时期陈国自妫满公数来的第十五位国君。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着的来计算,庄伯也恰是申公犀侯的十世孙,难道真的这幺巧合﹖庄公传位其弟宣公,是时辕涛涂为陈国大夫。若照【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说,涛涂公是诸公的孙的话,由申公犀侯数来为十三世,而宣公却是十世,年岁相差极大,那幺他做大夫的时候只不过是一名乳臭未干的小孩,或者根本未出世。他是诸公的孙的说法不合逻辑。但是以辕为姓的首先使用者当是涛涂公,是可以肯定的。
 『涛涂生选,选生突,突生雅,雅生颇及侨,颇生告,告生政,政生固,固生元,元生干,干生良,良生昌及璋,昌生安。璋生滂。』(上节资料录自【袁氏联修族谱】)        
  『宣仲涛涂,(涛涂谥曰宣仲)赐邑阳夏,以王父字为氏。
宣仲生选,选生声子突,突生惠子雅,雅生颇,奔郑。秦末,裔孙告辟难居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袁为氏。九世孙袁生生玄,孙干,封贵乡侯,复居陈郡阳夏,八世孙良,二子:昌、璋。昌,成武令,生汉司徒安,字邵公。』(上节资料录自【新唐书】卷七十四下,宰相世系表之袁氏源流。) 
(英齐注:上面的生,有谱认为就是袁固,因为史书多称他辕固生。其实这个辕固生的(生)字等于今日称呼先生或老师,未必是名字。又有说固生盎,袁盎是汉文帝时为其兄袁哙提拔为中郎,其父曾为盗贼。虽然盎与固同时,但固公不是贼,而是一位满腹经纶的经学家,两人当非父子关系。)     
 乙 各家记载的同异                  
 政是秦末人,(秦,元前221-206)据说生也是秦末汉初时人,曾助刘邦而有功但不受封,他岂会是政的九世孙﹖固是汉初时人(元前200左右),终于汉景帝时期(元前156-143),年九十余。良是西汉末至东汉初人,约公元前后一世纪间。安是东汉人,生活在公元一世纪之间,卒于公元九十二年汉历三月。(上据袁宏着【后汉纪】、【范晔后汉书】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依【联修谱】的排序,由涛涂公至安公共十三世。可是由涛涂公生活在陈宣公时代至楚灭陈的时间共历九世十一主二百一十五年。陈亡之后再历战国时期而秦而汉。楚灭陈约在元前476,是年为周敬王四十一年。而周朝被秦所灭在周赧王五十九年,约于元前256。而秦朝却在元前206也被推翻。由秦朝被推翻的元前206向前推至陈宣公二十年,即涛涂公生活期,合共四百六十五年,再由元前206向后数至安公生活期公元一世纪初应为二百二十年加前四百六十五年共得六百八十五年。这六百八十五年而只有十三代,平均每代接近五十三岁才得子。这当然不正确,若以平均二十五岁得子计,六百八十五年应有二十七代,故我肯定此段历史中遗失了至少十四代,这十四代的遗失应该是在楚灭陈至秦朝一段时期发生,这是远古的祖先关系,根本上已绝无可考了。还是【新唐书】所载比较接近事实,共计二十七代,可惜没有把祖先名号次序记下来。                
 据范晔【后汉书】袁安本传,良公精通【孟氏易】,官至成武令。但未提及他的儿子;各家谱牒说他生子昌、璋是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的。            
 『良,袁安祖父。安字邵公,好学有威重。明帝时为楚郡太守,治楚王狱,所申理者四百余家,皆蒙济,安遂为名臣。章帝时至司徒。生蜀郡太守京,京弟敞为司空。京子汤太尉。汤四子:长子平,平弟成,左中郎将,并早卒。成弟逢,逢弟隗,皆为公。』上文摘录自华峤【后汉书】           
□『三月,司徒袁安薨。是时天子幼弱,外戚擅权,安每朝会,及在朝廷,议国家事,未尝不慷慨流涕,于言色,自天子及朝中大臣皆倚安。会病薨,朝野痛惜焉。          
 初,安妻早卒,葬乡里。临终遗令曰:「备位宰相,当陪山陵,不得归骨旧葬。若母先在祖考坟垄,若鬼神有知,当留供养也。其无知,不烦徙也。」诸子不敢违。子赏,车骑校尉。京,蜀郡太守。敞,司空,京子汤官至公辅。』          
『永兴元年,(约公元153)太蔚袁汤致仕,后数年薨。汤子平、成、蓬、隗。』上两文录自袁宏【后汉纪】        
 范晔【后汉书】袁安本传所记与上两记大同小异,可是篇幅大很多,只摘录如下:『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  
                      

作者: 明快    时间: 2006-4-5 14:34
标题: 我的一点意见:1.此碑是后人所立;2...
我的一点意见:
1.此碑是后人所立;2.“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陈侯指陈胡公满,
作者: 袁资友    时间: 2006-4-5 18:35
标题: 固顶、加精、奖分、收藏此帖!
固顶、加精、奖分、收藏此帖!
作者: 明快    时间: 2006-4-8 02:33
标题: “孝顺初年(不知何帝何年代),。。。。。...
“孝顺初年(不知何帝何年代),。。。。。。。。。。”



孝顺不是年号

作者: 明快    时间: 2006-4-8 02:37
标题: 还原《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的初步研究
《汉故国三老袁君碑》

欧阳修<<集古录>>
【后汉袁良碑〈永建六年〉】

右汉《袁良碑》,云“君讳良,字卿”,“卿”上一字摩灭。“陈国扶乐人也,厥先舜苗,世为封君。周兴,虞 阏父”,自此而灭。又云“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自此又灭。又云“当秦之乱,隐居河洛,高祖破项,实从其册。天下既定,还宅扶乐”,盖不知 为何人也。又云“孝武征和三年,曾孙斩贼先勇,拜黄门郎”,“曾孙”灭其名,“贼”下亦灭一字。又曰“封关内侯,食遗乡六百户。薨,子经嗣。经薨,子山 嗣。传国三世,至王莽而绝。君即山之曾孙也。举孝廉、郎中、谒者、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讨江贼张路等,威震徐方。谢病归家,孝顺初”,“初”下数 字灭。又云“府举君,拜议郎、符节令”,其后又云“永建六年二月卒”。其碑首题云《汉故国三老袁君碑》,而碑文有“使者持节安车”,又有“几杖之尊,袒割 之养,君实飨之”之语。以此知良尝为三老矣。其余摩灭,虽时时可读而不能次第也。又云“帝御九龙殿,引对饮宴”,九龙殿名惟见于此。治平元年五月二十九日 夏至假书。
作者: 袁英齐    时间: 2006-4-8 09:01
标题: 孝顺不是年号,是后汉其中一个皇帝的称号,...
孝顺不是年号,是后汉其中一个皇帝的称号,孝顺皇帝126 – 144,是孝安帝的儿子。他登基改元为永建。
汉朝皇帝除了高祖刘邦和东汉光武刘秀,其余都加上孝字,如刘邦的儿子为孝惠皇帝,往下是孝文、孝景、孝武等…………………………
                                          
引您的早日问题:
『我的一点意见:
1.此碑是后人所立;2.“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陈侯指陈胡公满,』
                                             
不是., 这里所指的陈侯不是胡公满。玄孙是曾孙的儿子,只四代之隔;涛涂公是胡公满的十二或十三代孙。这里的陈侯可能是以下几位的其中一位:陈桓公、陈厉公、陈庄公、陈利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袁明晖    时间: 2006-4-8 14:11
标题: 英齐先生,很感谢关于“孝顺”的解释。至于...
英齐先生,很感谢关于“孝顺”的解释。至于陈侯是谁,我在拙文中的观点是结合涛涂活动的时间推算的。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