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爱国太史袁鹏图
[打印本页]
作者:
yuanscn
时间:
2019-5-6 21:25
标题:
爱国太史袁鹏图
爱国太史袁鹏图
(天台袁氏网)
有清一代,天台以诗文经术优异而进入翰林院的,只有著名的史地学家齐召南和袁鹏图二人。
袁鹏图,字德思,号海帆,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1)出生于城关的一户书家。父亲袁槐生,以明经住溪教谕,著有诗文若干卷。少年鹏图受学于耆宿、族兄袁 昌囤。只因资质 迟钝,读书多遍还不能成诵,就废寝忘餐地默写,还一度隐居大觉寺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一旦开窍,学问融会贯通,援笔撰文,词如泉涌。
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占天台,他避居桐柏山,搜罗群书苦读。战事结束,他出山应试,每次考试都得第一,受到侍郎吴和甫的器重,补为廪生。同治 六年(1867)得中举人。此前他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主持台州的东湖、三台、文选、椒江和本县的文明、苍山等书院的讲席,校阅金台、风台、鳌峰、横湖等书 院的课艺。
袁鹏图是张之洞的门生,以文才深得老师的嘉许,与桐庐袁昶并称为“浙右二袁”。张之洞去内地使学典试,聘请他为幕僚。袁鹏图不想游幕终老,就退还聘书,隐 居京城十余年,闭门著书。书房里只有一桌一床,而他笔之所及,内而历朝掌故,外而列强政治状况,上溯先秦诸予百家,旁及各种学问,以至于乡土文献,道家丹 术,无不在阐说之列。诗多佳句,游天台华顶观日出时写的“群山忽破碎,双轮自荡摩”即传诵人口。
光绪六年(1880),袁鹏图以会试第22名进士、朝考一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立身行事,勤遵古训,经常说:“士以品德为先,一事苟旦,沦为名教罪 人!”不久,父亲病逝。在他回家守孝期间,远近研习礼经的学者纷纷前来执经问难。服满返京,当朝某相国心存门户之见,抓住他的文章“睿圣”二字抬头不符, 在散馆时将他外调为福建建安(今建瓯县)知县。他想杜门著述,不再出仕,在师友的一再批评和敦促下才登车赴闽。
时值法国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福建沿海地处前线,羽檄星驰,战火纷飞。浙闽总督何?、福建将军穆善和他相见交谈,甚为投机,就把他留在幕府,擘画军备一切事 宜。并应观察使奎俊、知府蒋斯岱之请,赴延建邵地区镇压“盗贼”,散赈安抚饥民。建安地处浙闽交通要道,军旅往来络绎,供应繁多,米价腾贵,加上连年荒 歉,粮食奇缺,酝酿着一场动乱。他立即派人四出调运粮食数十万石,以解燃眉,消弥了隐患。
他勤政爱民,锐意进取,“举凡课蚕桑,开水利,广垦牧,储积谷,厚育婴,兴学校,清盐,简狱讼,御胥吏,废淫词,革陋俗,地方行政诸端”都身体力行,四个月中居然初见成效。
为了抵御外侮,他在县署内外多处悬挂明细地图,实行保甲团练制,抓紧军事训练。还屡次上书,分析战守和形势,主战献策,却不被当局所纳。福建会办大臣张佩 纶等执行朝廷的妥协求和政策,丧失战机,致使马尾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来,袁鹏图忧愤交织成病。卧床期间,又传来法军侵占基隆、淡水,封锁台湾海峡的 凶讯。袁鹏图切齿击胸,悲泣作歌,吐血而死。弥留之际,拍案大呼:“天啊!”而没有一句谈及家事。光绪十年(1884)九月初七日病逝,年仅四十三岁。其 子扶柩返台,建安父老焚香拜送,归葬于黄榜山麓。挚友、两广总督陶模为他写墓志铭。事迹见于《国史馆传》等书。
两江总督左宗棠于是年十月进驻福州,积极布防,图谋修复国土。他也为哀鹏图的像题赞:
袁君海帆,余抚浙中所得士也。甲午之役督师出闽,方幸与君痛谈国是,而君已长往矣。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余既惘然若失,览其道疏及其遗像,有掩卷欷嘘而不能 自己。爰为之题日:长沙地僻,不究厥施。直世言危,乃与志违。抗疏照耀徒尔为,汉宋一贯孰知之。遗像赡拜人咨嗟,我纳其语君当知。玄玄殇埔作之师,后有考 者征君词。友生左宗棠
拜题。
袁鹏图著述甚丰。计有《中外商充经世至言》、《万汇经纬》、《礼教守待》、《治道一贯制度变迁》、《文化辕南》、《史汉旁证》、《群经折衷》、《寓言六 七》、《文字情状》、《典章旧闻》、《京华见闻录》、《训诂博辨》、《天文歌括》、《皇度仰观》、《律吕续考》、《翰苑续集》、《金石丛考》、《续方 言》、《闽防辰山客退录》、《望海楼文钞》等数十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艺术无不究及。他还议修《建宁府志》和武夷、天台山志,刊刻宋儒遗书 数百卷。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