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袁安乡里汝阳故城考 [打印本页]

作者: yuanscn    时间: 2018-9-11 11:21
标题: 袁安乡里汝阳故城考

袁安乡里汝阳故城考
-张征耀
1990年第1期 驻马店师专学报 (社科版 )

【摘要】:袁安字邵公,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任楚郡太守。岁余调任河南尹,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建武八年(公元83年)迁太仆。旋代第五伦为司空。后又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兄弟专权。他多次弹劾外戚专横,被时人赞誉为忠言直谏一代贤相,名扬汉世。其子敞为司空,孙汤为太尉,曾孙逢为司空,隗为太尉,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又袁逢之子有袁绍、袁术称雄汉季。有关袁安的乡里,《后汉书·袁安传》记为“汝南汝阳人”但汉代的汝阳故城究竟在何地?

    袁安字邵公,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任楚郡太守。岁余调任河南尹,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建武八年(公元83年)迁太仆。旋代第五伦为司空。后又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兄弟专权。他多次弹劾外戚专横,被时人赞誉为忠言直谏一代贤相,名扬汉世。其子敞为司空,孙汤为太尉,曾孙逢为司空,隗为太尉,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又袁逢之子有袁绍、袁术称雄汉季。有关袁安的乡里,《后汉书·袁安传》记为“汝南汝阳人”但汉代的汝阳故城究竟在何地?
近年成书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绘其位置在商水县西南十二华里处;1979年版《辞海》则载“治所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北”。似乎汝阳在今河南商水县境倒是没有疑义的事情。但近年来笔者有幸从事地名普查和文物普查工作查阅了商水、汝南、上蔡方志对于汝阳故城在商水一说疑窦甚多。很有辨疑订正之必要。
    其一,乾十二年《商水县志》无载汝阳在商水县境,并不为袁安等汉代汝阳籍名人立传。间接否定了商境汉代汝阳故城的存在。
    其二,康熙二十九年《汝阳县志》卷一《沿革》载:汉高祖五年在平舆西、宜春东北置汝阳县,阳城与汝阳吡邻,东汉阳城裁并入汝阳。康熙二十九年《上蔡县志》卷一    《舆地志》载:汉上蔡县东南与阳城、汝阳为邻。这两条康熙、乾隆年间的方志资料鲜明地提示了汉汝阳故城及其毗邻的阳城在今汝南县东,上蔡县东南、平舆县西一带,并非在上蔡县东北的商水县境。
    其三,康熙二十九年《汝阳县志》及民国二十九年《重修汝南县志》都为东汉汝阳籍名人袁安、袁绍等立传,其《冢墓》篇还载城东三十里有汝阳袁氏祖一一袁家冢。袁家冢又名袁安墓,位于平與县后刘乡东孔坟村。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袁氏的发祥地在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祖茔在扶沟县境,至北魏时“碑字倾低,(石)羊(石)虎碑折”,唯存司徒袁滂等人的残碑①。袁安的爷爷袁良,父亲袁昌时徒居汝南汝阳县,此地是袁安及其后裔的茔地,至唐代茔地还有很多古冢,宰相袁滋先世坟墓在蔡(州)”,即指此。吴少阳为淮西节度使,居住在蔡州,看着袁滋的面子,为其祖茔派了守冢户,“时为修墓,禁刍(割草)牧”,滋感恩戴德。后吴少诚子吴元济反叛,袁滋采取袒护政策,后冒天下大不韪“与元济通好”②。到了清代此处还有“高三丈大亩余”的古冢三座虽“风雨倾颓”,而仍高大壮观,置有守冢户两家,处“严禁其樵采”③。在此之前每年都有袁氏后裔来此修坟祭祖。古冢东北一点五华里有陈胜乡里阳城故城。据说,东汉阳城裁并入汝阳后,此处为袁安家族的一处庄园。
    根据这些资料线索,笔者认为,位于汝南县城东南三十五华里处的平舆县李屯乡宋岗村一带的汝阳故城(即《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的汝东汝阳台),才真正是袁安的乡里一一汉代汝阳故城。
    宋岗汝阳故城,南靠汉鸿隙陂大坝遗址和汉代汝水故道。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000米左右,呈长方形。由于它高出周围地面平均二至三米,所以又称为“汝阳台”。故城遗址内,汉代瓦片、陶片、残砖旧时弥漫遍地,近年因附近修砖碴公路,被周围村庄的群众反复捡拾,数量减少,但涉足遗址,仍俯拾可得。有的破片残砖深埋数尺,并且至今还不断地发现古代的建筑基础、五铢、货泉等古币以及汉磨等遗物。到现在当地人还流传着一些此处为汉代汝阳故城的传说。因故城北有汝(阳)新(蔡)古道,所以清代有不少象袁世振、顾泰这样的汝阳籍名人,从此路过时登汝阳台,寻觅遗迹,采风吊古,写出了《袁安故里》、《咏袁安敬里》等精美的诗篇,给后人留不了诸如“画图常见先生卧,墟里犹占古道存”,“高木当山路,行来问故宫。低徊因吏迹仰止只高风。古瓦封尘土,崇台落蔓丛。伤心车马客,那复忆三公?”④等催人泪下的诗句。
注释:
①。袁安的爷爷袁良,父亲袁昌时徒居汝南汝阳县,此地是袋安及其后裔的茔地,至唐代茔地还有很多古冢,宰相袁滋“先
③《元史》卷160《三兴传》
④《元见语》147《张柔传》
⑤《元史》卷160《李冶传
⑥《丝医文悟》卷25《三史质数》
⑦《金央》卷115《完师织申传》。
⑧《归潜志·点校菌言》,中华书局1893年
⑨《大佥国志》前言,中华书局1986年。《全史》牲18《哀宗本纪》《大金国志》卷26《义宗本紀》心《金史》116《察官劳传专C金史》卷119《完颜娄室传》
④《金史》悲119《鸟古论婆传》

袁安乡里系宋岗汝阳故城还为汉代至唐代的历史地理文献资料所印证

    一、班固《汉书·地理志》载:汝阳又作“女阳”,古字“女”和“汝”通,以汝水流经其境,县城位于汝水之阳而得名。宋岗汝阳故城位于汉代汝水故道(今名杨河,见笔者撰《汝水变迁考》载《中州今古》1986年第3期)北岸,与《汉书·地理志》所载吻合。而商水县所谓汉代汝阳故城,一说在商水县西北,一说在商水县西南但这两处都不是汉代汝水流经之地,言这里有汉代汝阳故城,视为袁安乡里,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二、《宋书·州郡志》记载:汝阳,汉旧县,隶属于汝南郡,东晋分汝南置立汝阳郡,治所在汝阳。辖汝阳、武津(在今上蔡县东)二县。并记载:汝阳城离豫州州治陈国二百里(《宋书》校点本1084页)县城。汉至南朝宋历为淮阳国、陈国、陈郡治所⑤。经测定,宋岗汝阳故城距淮阳正好二百华里,所以说该故城系汉代汝阳故城。而商水县所“汉代汝阳故城”距淮阳不足一百华里,言其为汉代汝阳故城,显然有悖于《宋书·州郡志》载的距离。
    三、《隋书·地理志》载:隋代汝南郡辖汝阳,城阳、真阳、新息、褻信、上蔡、平舆、新蔡、郎山、吴房、西平等十一县。以“凡县名先书者 , 郡所治也⑥ ”的通例,时汝南郡治设在汝阳。并云:“汝阳旧日上蔡,置汝南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郡,改县曰汝阳,并废保城县入焉。有鸿隙陂”。商水县所汝阳故城,隋代属淮阳郡,为淮阳郡所辖十县之一。故《隋书·地理志》又云:“溵水,开皇十六年置,又有后魏汝阳郡及县,后齐郡废,大业初县废”。
    该史料为宋岗汝阳故城系东汉名相袁安故里提供了四条重要依据:(1)按《隋书地理志》所云:汉汝阳县隋代在汝南郡境内,而商水县所诲“汉代汝阳故城”,却在淮阳部溵水县境内;(2)按《隋书·地理志》所云隋初保城县裁并入汝阳。说明当时保城与汝阳县吡邻。按《北周地理志》卷七《河南》:保城在今河南汝南县城南三十里处。宋岗汝阳故城与保城间距不足四十华里,言其毗邻并非侈谈。而商水县所“汉代汝阳故城”,距保城尚有一百五十华里之遥,且隔着上蔡县境,所以不是汉代汝阳故城;(3)汝东宋岗汉代汝阳故城,南靠鸿隙陂大坝遗址。亦与《隋书·地理志》其境内有鸿隙陂的记载吻合。而商水县所谓“汉代汝阳故城”与鸿隙陂遗址不毗非邻,相距一百二十华里之遥,所以不是汉代汝阳故城。(4)按《隋书·地理志》所云,商水县境有汝阳故城不假,但属北魏吋乱改地名的鲜卑贵族所置,言其为汉代汝阳故城,视为袁安的乡里,显然是靠不住的。
四、《元和郡县图志》卷九《河南道·蔡州》载:汝阳县,本汉旧县,属蔡州汝南郡。晋属汝南国,宋属汝南郡。隋开皇二年置郡,县属豫州,仁寿四年改豫州为洲,以县属焉,大业二年,又移今理,属蔡州,汝水经县西南二里”。
    这则弥足珍贵的史料,可与《隋书·地理志》互相参校,起着补佚、补注的作用。(1)《隋书·地理志》载汝阳故城隋代属汝南郡。而《元和郡县图志》则补充汉代的汝阳县在蔡州汝南郡。汝南至唐代改为蔡州,故又称蔡州汝南郡。汝东宋岗汝阳故城,距唐代蔡州治(今汝南县城)仅三十五华里,属蔡州汝南郡是毫无疑问的。而商水县所“汉代汝阳故城”唐代时在陈州淮阳郡境,非州非郡,显然不是袁安乡里汉代汝阳故城。(2)汝阳故城在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迁移至“今理”。所谓“今理”即指今汝南县城。至今居住在宋岗汝阳故城遗址上诸村的民众,仍流传着当年朝廷动员邻邦十几个县的民众,人挨人将汝阳县的城墙一天一夜扒完移到今汝南县城的传说。而商县所谓“汉代汝阳故城”距今汝南县城有一百多华里之遥,间隔上蔡境。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无法漕运,如从此地移城今汝南,是不可能的。(3)《元和郡县图志》所载“汝水经县西南二里”,亦与《汉书·地理志》所云,该城位于汝水之阳互证。从地理环境及地望上提示,汝东宋岗汝阳故城,即袁安乡里,汉代汝阳故城。综上述,笔者认为,今汝南东南三十五华里处宋岗汝阳故城,系袁安乡里汉代汝阳故城才更为确切。商水境汝阳城实为北魏时所置。


注释:
①水经注笺卷23《阴水》,上海人民出版1984年5月版第738页。
②《新唐书》卷151(滋传,中华书局校点本824页)
③,④嘉庆重修《汝宁府志》卷027《艺文诗》。
⑤王仲《北周地理志卷八《河南》,中华书局本691页
⑥《后仅书)志第19《郡国》。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