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国庆喜讯:袁隆平技术团队培育出“海水稻” 试种成功 [打印本页]

作者: yuanscn    时间: 2017-9-30 14:51
标题: 国庆喜讯:袁隆平技术团队培育出“海水稻” 试种成功

    9月28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测产专家组专家在对取样海水稻进行面积测量。金秋九月,黄海之滨,一片生长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压弯枝头。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金秋九月,黄海之滨,一片生长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压弯枝头。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

  “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28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举行的“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上,“海水稻”实地测产结果一经宣布,现场人群沸腾了——这个亩产意味着我国在“海水稻”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测算,我国盐碱地总数约15亿亩,其中有约3亿亩具有改造潜力。如果在1亿亩盐碱地推广“海水稻”,按亩产300公斤保守计算,年产量也将达到300亿公斤,能养活8000万人口。

  “海水稻”不一般,稀释海水来浇灌

  走进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南侧10余亩试验田,被整齐分成了12块,总共种植了1000多份不同的水稻材料——技术人员解释说,通过品种审定前,这些不同的水稻不能称之为品种,只能称之为材料。

  其中,7号和8号试验田中种植了312份具有较强耐盐碱性的“海水稻”材料,平时用3‰至6‰不同盐度的咸水浇灌。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最西侧是一个海水调节池,周边海水被引入调节池中,再加入一定比例淡水,配制出不同浓度的咸水,专门用于灌溉7号和8号试验田,从而模拟自然界中不同的盐碱地情况,测试不同材料的耐盐碱性,选育优秀品种。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育种工程师邹丹丹说,“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传统水稻在较高盐碱浓度的水田里无法正常生长结实。目前,这里的“海水稻”已能在6‰盐度的咸水灌溉条件下正常生长结实,未来随着相关研究进一步推进,期待新的海水稻材料能用更咸更碱的水进行灌溉。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由袁隆平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眼下,这些“海水稻”进入成熟期,稻穗已经金黄。随手捏开一粒稻谷,籽粒十分饱满。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育种工程师杨红燕最近一直“泡”在试验田中。“无论刮风下雨,我每天都会来这里看苗情、测盐分,记录它们成长的点点滴滴。看着这些珍贵的‘海水稻’长势良好,我很有成就感。”杨红燕说。

  28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水稻研究所、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权威科研机构在青岛举行了“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和“盐碱地改良技术评测会”,对“海水稻”产量等相关技术成果进行评测。

  “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原来的预期目标为300公斤,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扬州大学教授、“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测产组组长刘世平在经过“确定测产水稻材料”“收割”“数据测量”等多个步骤后,宣布了“海水稻”实地测产结果,现场嘉宾和工作人员欢呼雀跃,“我们成功啦!”

  此外,还有三个材料亩产测产突破了400公斤,分别为547.72公斤、490.47公斤、438.14公斤,都远远超过了原先预计的300公斤数值。

  年近九十的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通过视频连线观看了实测结果后,高兴地对现场工作人员说:“这个成绩非常好,如果用优良中差来评判,可以达到优了。”

  “海水稻”真神奇,突破高产大难题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说,这次培育的“海水稻”实现了多个技术突破,最重大的技术突破在于可以用含盐6‰的咸水直接灌溉并且产量大幅提高,620.95公斤的亩产量,已超过了目前已知含盐6‰咸水中生长的“海水稻”最高产量。

  “其实,‘海水稻’本身并非新事物,高产高耐盐的‘海水稻’才是‘稀罕物’。”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技术处处长王克响说,通常水稻品种的耐盐度在3‰以下,在国内外的“半咸水”地区也已发现了多种耐盐度为3‰至12‰野生水稻资源,但普遍存在产量低、米质差、株叶形态不佳等缺点,多年来相关技术难题一直难以攻克,造成现有“海水稻”品种无法直接推广。

  袁隆平说,现有“海水稻”品种多为半野生状态,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农民种了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但如果亩产能提高到300公斤以上,农民种“海水稻”就划得来,种植积极性就会提高。

  这次“海水稻”低产技术难关取得突破,离不开科学的技术路线。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带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以杂交路线为特色开展“海水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育种工程师张树寅认为,把野生稻的耐盐碱基因鉴定出来,通过现代育种技术,与现有优质品种相结合,进行品种培育,特别是利用杂交水稻技术,培育出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品质好、株型优、能够产业化推广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这样真正意义上的“海水稻”就研发成功了。

  高产“海水稻”将使人类饭碗多了个重要支撑点

  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总部所在地,青岛国际院士港16号楼的一楼大厅显著位置挂着一张我国盐碱地分布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盐碱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分布,盐碱度也各有不同。

  这张盐碱地分布图,就是袁隆平正在攻克的“堡垒图”,而“海水稻”就是最好的武器。它不仅能改造盐碱地,而且能增加粮食总产量,对保证我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袁隆平说,全球有142.5亿亩盐碱地,亚洲有48亿亩,占全球的1/3以上。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3亿亩可以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如果种上高产“海水稻”,粮食增产前景十分广阔。

  推广“海水稻”还有更多好处。专家们认为,一是“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能够节约淡水资源;二是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三是“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农药,因此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目前,“海水稻”已走出青岛迈向全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今年成立了国内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并首次制定了耐盐碱水稻相关审定标准,组织35个耐盐碱水稻品种(系)在全国23个区试点进行了区域试验。

  袁隆平团队破解粮食安全问题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们提出了一个分“两步走”的雄心勃勃的计划。

  第一步,要用3年时间,让耐盐碱水稻的抗盐碱能力超过6‰且亩产300公斤以上;第二步,再用5年时间,实现稻作改良盐碱地技术产业化,为国家增加1亿亩耕地,多养活8000万人口,并推动全球化发展,帮助更多耕地资源稀少的国家拓荒变田,助力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

  盐碱地里稻花香,美丽的画卷已展现在眼前……

   原标题:我国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 数亿亩盐碱地有望成米粮仓


作者: yuanscn    时间: 2017-9-30 14:58
齐鲁网9月28日讯(记者 高亚南 蔡纪香)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去年落户青岛,9月28日,他们研发的海水稻开始收割,袁隆平的目标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海水稻能在千分之八到10盐碱地上亩产三百公斤,如果能够实现,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海水稻种植第一年的表现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闪电新闻客户端将联合齐鲁频道对收割情况进行现场直播。看直播>>>
从去年以来,袁隆平院士多次来到青岛,参与了海水稻的研发。今天他虽然没有来到海水稻收割现场,但是也在关注着青岛海水稻的收获,88岁高龄的他依然保持着紧张的工作状态,听说青岛海水稻收割有直播,袁老特别关心,他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通过闪电新闻直播观看收割实况。
青岛"海水稻"今收割 “巨人稻”一株高达两米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在青岛,有两块稻田即将收割,一块是在青岛李沧区的白泥地公园这块稻田,另外一块在距离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五十多公里以外的即墨区金口镇,记者从青岛李沧区白泥地公园这块稻田看到,这里水稻长得比人还高,据了解,它叫做巨人稻,长到两米的高度都算是稀松平常。
海水稻是用海水浇灌的吗?专家这样说
今天下午,青岛李沧区的白泥地公园和即墨区金口镇海水稻试验田收割正式开始,和青岛李沧区的白泥地公园的试验田不同,这边的稻田是长在货真价实的盐碱地上,这里是大面积推广“海水稻”试种的种植基地。相比较起来,面积就大多了,这边专门准备了一台收割机,机械化作业。
有不少网友问到,海水稻,是用海水浇灌的吗?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教授介绍,其实“海水稻”不是用海水浇灌的,也许用“咸水稻”或者“耐盐碱水稻”来称呼更形象一些。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今天收割的水稻,平日都是用海水和淡水一定的比例(3 -6 )调配灌溉,如果用海水浇灌,稻子是吃不消的。

海水稻=海水+稻?错!要知道目前全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高达35 ,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渤海,含盐度也有30 。想象一下,一公斤水里有35克盐,已经算齁咸齁咸了,长时间泡在这样水里,人都受不了,更何况是水稻呢。所以说,“海水稻”的真实名称是“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里生长,甚至能忍受海水短期浸泡的水稻。
现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海水稻,已经可以在含盐度3 -6 的土地上茁壮成长,科研人员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海水稻实验材料的耐盐度提高到8 -10 ,通过杂交培育,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依然可以达到亩产300公斤以上的目标。


作者: yuanscn    时间: 2017-9-30 15:05
袁隆平“海水稻”试种成功,亩产620公斤!

9月28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海水稻迎来一场特殊的考试——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来自中国科学院、江苏农科院、湖南农科院、青岛农科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山东水稻所、湖南农大、扬州大学等科研机构从事耐盐碱水稻及作物栽培研究等方面十多位专家,将共同见证白泥地研发基地300多份海水稻材料表现,并从中评测出耐盐碱度高,性状表现优秀的“好苗子”。
在观察试验田就能明显的发现,与正常生长的水稻相比,在耐盐水稻实验田里的水稻从外表看颜值就不高,很多水稻叶子的末梢有一些卷曲发黄,水稻穗子也不大,稀稀拉拉的。专家称,盐害重不重,叶子就是很好的指标。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不少水稻材料在灌浆期就已经枯死了,还有的材料不能结实,或者结实率很低。

结合前期的调研和现场耐盐碱水稻材料的表现,专家组挑选了4个品种进行评测,首先检测灌溉用水的盐度,通过盐度计,我们看到目前这块田的灌溉用水盐度是已经达到了6‰,这种浓度的盐水中,水稻的表现如何呢?

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耐盐碱水稻研发历时四年,经过1162次田间实验,获得中间测交和配组材料达30000多份,同时协同国内外各大科研机构收集耐盐碱水稻材料,今年共试种300多份耐盐碱水稻材料。在这300份水稻材料中,仅有几份材料表现良好,淘汰率高达95%。编号为45的材料和82的材料,已经抽穗结实,并已到了成熟期,而这边201却表现出枯黄、穗小。专家称,耐盐度测试是对耐盐种质潜力开发研究的重要依据。
现场经过小区域收割、脱粒、除杂、测水分、称重最后获得数据,专家经过现场会后获得一致结果。专家组组长扬州大学教授刘世平连线远在长沙的袁隆平院士说:“经现场小面积收割理论测产测得结果为yc0045产量是620.95kg,yc0082产量是547.72kg,yc107产量是490.47,yc0143产量是438.14,远超预期产量……”袁老对这样的结果表示很满意,可以打“优秀”,今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希望再接再厉明年更上一层楼,接下来要大量制种明年选2个点大田种植再观察表现。

目前,中国有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15亿亩内陆盐碱地,其中近3亿亩可以进行改造利用。研发团队计划在5到8年内在全国推广1亿亩耐盐碱水稻种植,如果按照亩产400公斤计算,收获后产量将相当于2016年全国水稻总产量的19%。
水稻作为中国人的主粮,盐碱地中种出来的水稻口味怎么样呢?这是许多普通人关心的问题。对此,海水稻研发中心杨红燕博士给我们做出这样的回答:“由于是海水灌溉,海水稻在盐碱地的土壤没有重金属残留,基本没有普通稻田的病虫害所以生长种植环境有机安全。在营养价值方面,其所含微量元素较高。同时口味会更好一些我们的耐盐碱水稻研究也将稻米的食味及营养价值作为重要方向。”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